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36篇
内科学   17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74篇
预防医学   104篇
药学   55篇
  2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ST—T易变性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T_T易变性是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特征之一。究其原因 ,有人认为取决于冠状动脉供血的改善和恶化 [1]。笔者认为这一观点有失偏颇 ,有必要作详细探讨。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管腔狭窄达一定程度 (>51 %~75 % )时 ,即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 ,出现心肌复极异常 ,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缺血性ST段压低和T波倒置。ST_T改变反映心肌血氧供需失衡 ,在一定意义上其改变的程度反映心肌缺血缺氧的程度。影响心肌血氧供需的因素主要有 :冠状动脉血流量、心肌耗氧量和侧支循环状况。1.冠状动脉血流量主动脉压、…  相似文献   
62.
为描述肿瘤患者放疗后泛发性多形性瘙痒性皮疹的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对此进行了观察。研究分两个阶段 :①对已行和未行放疗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研究 ;②对行钴照射和直线加速器治疗的 3 0例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观察 ,其中 1 8例有皮疹 ,1 2例无皮疹。结果 :第 1阶段 ,放疗组患者的皮疹发生率为 1 7% (1 4/ 83 ) ,较对照组 (0 / 2 )高。皮疹以表皮剥脱、红斑丘疹、水疱、大疱常见 ,发疹时平均照射剂量为 3 0Gy。第 2阶段 :有皮疹的患者(1 8/ 1 8)最突出的症状是无特定时间发作的全身性瘙痒 ,皮疹为多形性 ,主要由大量 3mm~…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DTI(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结合DSE(超声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建立判别方程定量检测存活心肌的可能性.方法 37 例研究对象,均按常规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检查,其中 25 例确诊为冠心痛(CAD),将25例 CAD 患者随机分为CAD1组15例和CAD2组10例,12例为QCA阴性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ON组);三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ON组和CADl组采用标准的DSE方案(0~40μg/kg·min),CAD2组采用标准DSE方案与异舒吉合用;使用DTI技术,分别于静息状态、小剂量(10 μg/kg·min)及峰值剂量时观察左室16个节段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记录各室壁节段的收缩期(S)、舒张早期(E)及舒张晚期(A)的峰值速度V、加速时间AT、减速时间DT和时间速度积分VTI,以&V≥35%为判定存活心肌的标准,建立判别方程.结果 所建立的判别方程CON组错判CAD1和CAD2组的比例是16.67%;CAD1组错判CON组的比例为12.50%;CAD2组错判CON组的比例为11.11%.结论 组织多普勒判别方程法可以精确定量地检测存活心肌,为DSE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全心尖切面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评价心肌缺血的可靠性。方法分析22例冠心病(CAD)患者和18例冠状动脉定量造影(QCA)正常患者的全心尖切面心肌所测左室16个节段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分别比较cAD组中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心肌、室壁运动正常节段心肌及对照组心肌的CVIB、CVIB%及AII%值。结果CAD组中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心肌CVIB、CVIB%值均显著低于后二者,而AII%值则显著高于后二者。结论全心尖切面所测左室16个节段背向散射积分参数能够敏感、客观并比较全面地反映心肌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65.
目的明确深圳地区婴幼儿粪便中分离出的艰难梭菌的毒力及其基因型。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2014-2015年分离出的49株艰难梭菌菌株,PCR检测其毒素A、B的编码基因tcd A、tcd B的携带状况,数字化PCR-核糖体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9株艰难梭菌tcd A、tcd B携带率分别为44.9%(22/49)和59.2%(29/49),其中22株tcd A、tcd B均为阳性,7株为tcd A阴性、tcd B阳性;49株菌可分为22种核糖体型,最常见的核糖体型为RT017(7/49,14.3%),BA03(5/49,10.2%),BA16(5/49,10.2%)和BA13(4/49,8.2%)。7株RT017菌株均为tcd A-tcd B+,而最常见的tcd A~+tcd B~+菌株(44.9%,22/49)则来自RT017以外的15种核糖体型。结论深圳地区婴幼儿中分离出的艰难梭菌半数以上为产毒株,且产毒株多同时携带tcd A、tcd B基因;基因型则以RT017为主,且均为产毒素B而不产毒素A菌株。  相似文献   
66.
摘要〓目的〓研究一种聚维酮碘和醋酸氯己定复方消毒剂的消毒相关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毒理学试验方法,对该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和毒性进行观察。结果〓该消毒剂含聚维酮碘5 090 mg/L和醋酸氯己定320 mg/L。用该消毒剂原液作用1 min,对悬液内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用该消毒剂原液擦拭消毒志愿者前臂并作用1 min,对皮肤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1.00。该消毒剂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值>5 000 mg/(kg·bw)|小鼠骨髓嗜多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一次破损皮肤刺激试验结果为轻刺激性,一次阴道黏膜刺激结果为极轻刺激性。结论〓该复合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和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67.
表皮生长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人血清(浆)或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含量。方法以rhEGF为包被抗原,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为竞争的抗原,两者与一定量的抗EGF多抗反应。以抑制率为纵坐标,EGF的对数值为横坐标建立标准曲线。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理想的包被抗原浓度为1μg/ml,抗EGF多抗工作浓度为1:100000,酶标二抗工作浓度为1:3000,可测量最适范围为0.25-32ng/ml,最小检测量为0.5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48%和5.46%。得到回归方程y=-0.1281Ln(X)十0.8116(r=-0.9938)和标准曲线。结论建立快速定量测定EGF含量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相似文献   
68.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关系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样本,选择徐州市大屯社区110位中年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测得血糖、胰岛素(INS)等浓度.求得胰岛素敏感指标(ISI).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1)高血压组(29例)中的空腹、负荷INS,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0例)中的空腹、负荷血糖,空腹、负荷INS明显高于对照组(71例),而空腹、负荷ISI低于对照组(P〈0.05);(2)ISI与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呈负相关(r=-0.603~-0.190,P〈0.05);空腹、负荷ISI与高密度脂蛋呈正相关(r=0.391.0.193,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探讨这些危险因素之间相关性及相关程度,同时关注这些危险因素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①选择2003-10/2004-04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56例,男40例,女16例。所有病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2组:高血压组38例,男28例,女10例;血压正常组18例,男12例,女6例。其中高血压组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单纯高血压组20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8例。纳入对象均了解实验目的,并愿意配合。②测定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测量肱动脉内皮功能。计算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100%],以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数值大小判断肱动脉内皮功能。采用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学法测定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高血压患者38例,血压正常患者1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单纯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0.01),而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血压正常组(P<0.05~0.01)。单纯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P<0.01),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高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P<0.01)。②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0.676,P<0.01);内皮素与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636,P<0.01);同型半胱氨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378,-0.591,P<0.05,0.01)。内皮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之间无相关性。③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12.341,12.489,P=0.018,0.013),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中以内皮素作用最强,其次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结论:①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异常,内皮功能障碍,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上述损害更为明显。②内皮素与同型半胱氨酸最终通过共同途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功能失调,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下降。内皮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冬眠心肌(HM)细胞内磷酸化ERK(P-ERK)、磷酸化p38(P-p38)、葡萄糖转运因子4(GLUT4)、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变化和意义,探讨P-ERK、P-p38与GLUT4、iNOS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10例,术前1周用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结合多普勒组织成像确定HM及正常心肌(NM)的存在部位,术中根据检测结果取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ERK、P-p38、iNOS、GLUT4的表达情况,分析HM与NM的P-ERK、P-p38、iNOS、GLUT4含量;分析四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M细胞内P-ERK、P-p38、GLUT4、iNOS水平较正常心肌高;P-ERK与GLUT4呈正相关(r=0.665,P〈0.05),P-p38与GLUT4、iNOS呈正相关(r=0.708、0.676,P〈0.05)。结论心肌缺血缺氧可触发ERK、p38活化,活化的ERK、p38促使心肌细胞增加GLUT4及iNOS表达,促进HM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