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分类及其发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人群先天性冠脉畸形(CCA)的类型及其发生率.方法 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共1 520例成人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对检出有CCA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CCA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结果 1 520例成人患者共检出各类CCA 58例,发生率3.82%.冠脉起源和分布异常26例,发生率1.71%;其中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14例,左主干或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各1例,右冠脉分别起源于升主动脉4例、左冠窦3例和无冠窦1例,单支左冠脉2例.冠脉终止异常11例,均为冠脉瘘,发生率0.72%.冠脉结构异常21例,发生率1.38%,其中心肌桥18例,回旋支发育不良2例,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左室后支1例.本组病例未发现有冠脉间异常交通者.结论 冠脉造影是诊断成人CCA的主要方法之一,按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有助于阐明CCA类型及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2.
心绞痛多是在冠状动脉狭窄基础上发生的心肌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胸痛症状。典型心绞痛的发作有自己独特的症状特征,可通过症状表现进行临床诊断。冠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最具准确性的检查项目,多可通过此检查证实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的病理改变。近日我科收治1例患者,心绞痛症状发作典型,左右冠脉交替痉挛,伴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比较研究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后3种股动脉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经股动脉行PTCA228例,随机分为3组,各76例。A组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卧床2h开始下床活动;B组采用徒手压迫30min后,沙袋压迫8h、24h开始下床活动;C组采用徒手压迫30min后,压迫器压迫6h、24h开始下床活动。术后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等其他常规处置相同。比较3组术后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一次止血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假性动脉瘤、尿潴留、淤血和腰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虽然3组止血效果差异不显著,但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能使患者卧床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变化,以揭示与炎症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主动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MGB-1的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大鼠主动脉血管HMGB-1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血管壁内存在HMGB-1表达,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MGB-1分布不均匀,炎症细胞浸润区和坏死区周边基质内表达明显增高,炎症细胞浸润区内以单核-巨噬细胞胞核、胞浆和间质内表达为主,后者成条带状分布于坏死区边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MGB-1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正常血管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血管HMGB-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5.
数字减影左心室造影心功能、室壁运动测定及正常值参考范围王云翔,罗北捷,黄党生,夏云峰,易周1资料与方法受检者为因非特异性胸痛而住院的病人,体检无阳性发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均正常,部分进行了二阶梯运动试验或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均阴性。临床排除了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46.
【摘要】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与阿仑膦酸钠联合用药对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及降低并发症风险的作用。方法将129例分为阿仑膦酸钠单药组(65例)以及阿仑膦酸钠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组f64例),分别给予阿仑膦酸钠加钙尔奇D片口服以及阿仑膦酸钠+阿托伐他汀+钙尔奇D片联用口服。12个月后比较两组间依据腰部疼痛评分而得出的总有效率,观测骨密度的变化并分析骨质疏松治疗后新增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联合用药组基于疼痛评分的总有效率与阿仑膦酸钠单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骨密质值年变化率(11.26±2.58)%大于阿仑膦酸钠单药组(10.07±2.75)%(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新增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4例)少于阿仑膦酸钠组(14例)(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阿托伐他汀联用,对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更好疗效,并且可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的风险,联合用药优于阿仑膦酸钠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47.
<正> 1 临床资料病例1 女性69岁,2006年5月因"阵发性心悸半年余,加重1d"入院。多次检查动态心电图符合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改变,最长RR间期为2.26s。入院完善检查后植入法国ELA公司生产的Symphony DR2550型起搏器。术程顺利,术后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3d后患者出现消化道不适,改用阿奇霉素。术后7d局部伤口愈合良好,无渗出及异常分泌物,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正常,停用抗生素、拆线。术后12d患者出现起搏器囊袋处疼痛,查体见局部皮肤红、皮温升高、有液波感。抽取囊袋中约5ml淡红色积液,涂片可见大量白细胞、少量阳性球菌。当天行起搏器囊  相似文献   
148.
夏云峰 《中外医疗》2023,(4):38-41+46
目的 比较自体颗粒植骨与髂骨块植骨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吉林省结核病医院收治的64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两组均开展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自体颗粒植骨,对照组采用自体髂骨块植骨。针对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发症,术前与术后7 d时疼痛及神经功能、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椎间高度与Cobb角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140.52±18.65)min、术中失血量(426.65±55.56)mL较对照组(156.32±30.42)min、(514.65±48.60)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5、6.774,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与对照组的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7,P>0.05)。术后7 d时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研究...  相似文献   
14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其患病率达到30%以上.冠心病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是较为常见和较危重的类型之一.所以,老年患者和医护人员应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0.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检出及造影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及冠状动脉造影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1年我院开展冠状动脉造影以来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观察并记录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与表现形式. 结果:1524例患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畸形患者21例,检出率为1.38%,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1例)与冠状动脉瘘(10例),这两种畸形的发生率相似,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瘘,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结论:冠状动脉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畸形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