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伤寒论》中烦躁证以六经分证为主,并结合其他方法加以分类,对其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法和方药加以阐述,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2.
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病人的颈椎椎体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椎椎体骨质疏松在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3组。正常组5例,颈椎间盘突出组(颈椎组)8例,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疏松组)8例。标本取血C5椎体上1/4的松质骨。所聚标本分别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随病情发展,光镜下,骨小梁逐渐变细,间隙大小不一;电镜下见椎体松质骨逐渐丧失了原有海绵样结构,大量骨陷窝形成,造成骨小梁变细、穿孔、吸收甚至消失。骨小梁未见微骨痂形成。结论:骨质疏松是颈椎病发病因素之一,颈椎椎体骨小梁异常改建是以不断增多的吸收陷窝导致骨小梁穿孔、变细、吸收甚至消失完成的,虽造成椎体变形的主要原因,而微骨折在颈椎变形中可能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8字固定成人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骨折的手术技术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关节镜下采用缝线8字固定成人ACL胫骨止点骨折的3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9个月),对其进行临床评价,包括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后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结果术后X线片示骨折均为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呈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3.4±7.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2.2±7.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8字固定成人ACL胫骨止点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创伤小,复位佳,固定牢靠,康复快,功能恢复良好,同时避免二次手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4.
背景:全膝关节成形术(TKA)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无论从缓解症状和术后膝关节功能等方面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对于TKA中髌骨的处理方式至今仍存在着广泛的争议。 目的:探讨髌骨修整在人工全膝关节成形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可靠性。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人工全膝关节成形术中行髌骨修整的40例(42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2个月),并对其进行疗效评价,包括膝关节评分(HSS评分系统)、髌骨评分(Feller评分标准)、膝前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患者满意度、髌骨相关并发症。 结果:HSS评分由术前的(39.7±9.0)分增至末次随访时的(92.2±7.5)分,髌骨评分由(13.8±6.9)分提高为(26.6±2.8)分,膝前痛分数由(3.5±2.9)分增加为(11.4±3.5)分,ROM由79°±23°改善为120°±14°,术后患者满意度92%,髌骨相关并发症7.1%。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及ROM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全膝关节成形术中髌骨修整后髌骨运动轨迹良好,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明显减轻疼痛。髌骨修整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髌骨处理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单边固定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对17例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管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A组),17例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者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切除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B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拍摄X线测量腰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融合节段融合率的变化,按日本外科矫形学会(JOA)的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下腰部疼痛、下肢根性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8个月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两组JO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根管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疗效明显、费用降低、创伤小、愈合快,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兔脂肪干细胞,探讨富血小板血浆体外诱导脂肪干细胞成软骨分化潜能。[方法]取Ⅰ型胶原酶消化兔脂肪后,贴壁法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别予以成脂、成骨诱导,证实其多向分化潜能;同时取第3代细胞予以富血小板血浆诱导,2周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可以从兔脂肪中培养出脂肪干细胞,成脂、成骨诱导证实其多向分化潜能。经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脂肪干细胞,其Ⅱ型胶原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均为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经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兔脂肪干细胞Ⅱ型胶原α1链基因和聚集蛋白聚糖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未经诱导的兔脂肪干细胞(P<0.01)。[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可以有效诱导兔脂肪干细胞表达II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可以诱导兔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37.
谷物中A类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谷物中A类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描述目前最常见的A类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HT-2和T-2毒素)的筛选和定量方法。其中包括各种现行的提取、纯化措施和色谱方法(HPLC、GC),及免疫化学方法,特别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相互比较发现,到目前为止,可以认为ELISA是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的A类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β 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 1,4-GalTI) 在强直性脊柱炎(AS) 髋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
达情况。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AS 病人30 例作为AS 组,选取股骨颈骨折后行髋关节置换术病人25 例作为对
照组,Real-time PCR 和western blot 检测滑膜组织中β 1,4-GalTI 表达情况,Lectin biot 检测显示β 1,4-GalTI 合
成的Galβ1,4 GlcNA 糖链表达情况,组织免疫荧光双标分析β 1,4-GalTI 及其合成的Galβ1,4 GlcNA 糖链与主
要炎症细胞共定位情况。结果: AS 组β 1,4-GalTI mRNA、β 1,4-GalTI /GAPDH、Galβ1,4 GlcNA 糖链表达高于
对照组,AS 患者活动期高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 1,4-GalTI 及其合成的Galβ1,4 GlcNA 糖链
和中性粒细胞标记物MPO、巨噬细胞标记物ED-1、成纤维细胞标记物THY 1 和体细胞标记物CD3 共定位。结
论: AS 病人滑膜组织中β 1,4-GalTI 呈高表达,且与滑膜组织中的主要炎性细胞存在共定位。  相似文献   
39.
观察中药针灸结合对肾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内服排石止痛汤配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泌尿系结石肾绞痛47 例,总有效率91.49%.提示:中药针灸结合治疗肾绞痛,不仅止痛,并能排石,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近中期疗效。 方法随访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关节科进行治疗的年龄大于60岁可应力下矫正内翻畸形的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不包括严重骨质疏松、多间室病变的骨关节炎患者。其中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2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27例。收集两组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术中出血、Hb下降、疼痛评分、膝关节屈曲至90°所需天数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两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HSS评分、疼痛评分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同一组手术前后的HSS评分、疼痛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UKA组23名患者中22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时间为(17±4)个月。TKA组27例全部获得完整随访,平均时间为(15±5)个月。UKA组和TKA组均取得满意疗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翻修等严重并发症。HSS评分UKA组术前(64±3)分,末次随访(85±6)分(t=-20.0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KA组术前(62±3)分,末次随访(83±5)分(t=-22.3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UKA组术前(6.5±0.4)分,末次随访(1.3±0.6)分(t=41.7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KA组术前(6.61±0.45)分,末次随访(1.5±0.5)分(t=46.6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KA组与TKA组比较,术中出血量(t=-21.332,P<0.05)、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水平(t=-15.470,P<0.05)、术后膝关节屈曲达90°需要天数(t=-7.34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末次随访HSS评分(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把握好适应证的情况下,单髁置换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可取得与全膝关节置换相似的近中期疗效,且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