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齿状突游离小骨是齿状突畸形最常见的类型.是指周边为皮质骨的小骨取代了正常的齿状突.与枢椎椎体之间无骨性连接。由于齿状突游离小骨的临床症候多样,且该处解剖结构复杂.在影像学上相互重叠遮挡,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随着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及临床文献报道例数逐渐增多,对齿状突游离小骨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笔者从齿状突游离小骨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髂骨瓣转位移植在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自1998年5月~1999年2月对应用双蒂髂骨瓣移位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28侧32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根据王岩等制定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14例,可2例,差2例。结论:双蒂髂骨瓣转位移植可改善股骨头的血运。促进坏死区的修复与重建,具有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双蒂跟外侧筋膜皮瓣修复跟腱外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 1 989年 7月至 2 0 0 1年 5月应用双蒂跟外侧筋膜皮瓣治疗各种原因导致跟腱外露1 9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1 9例 ,其中男 1 4例 ,女5例 ,年龄 4~ 5 8岁 ,平均 2 8.6岁。原因 :自行车、摩托车辐条伤 7例 ,跟腱断裂重建术后感染 6例 ,机器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宋某,女,18岁,因汽车碾压右足踝部导致踝部严重损伤伴皮肤缺损3小时入院.查体:右踝关节严重畸形,不完全离断,足内侧有-纵向皮肤缺损区,内踝后上方有一3cm× 7cm斜形伤口,小腿远端外侧皮肤挫伤,胫骨下端外露,弹性固定于足背上方.X线检查提示:右踝关节完全性后脱位,内踝骨折,腓骨下段及第一楔骨骨折.  相似文献   
15.
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先天性肿瘤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普  孟发全  高炳趁  周风金 《医学争鸣》2003,24(16):1516-1516
临床资料 我院1999-02/2003-04收治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先天性肿瘤6(男4,女2)例,年龄5~27(平均13.5)岁.首发症状都有占位平面的根性疼痛,感觉障碍,麻木感或束带感及便秘.双下肢运动障碍,肌力Ⅱ级以下5例,其中瘫痪达6mo 1例,明显单侧肢体肌萎缩3例,尿失禁2例.MRI:肿瘤位于髓外硬脊膜下:颈段1例,胸段2例,腰骶马尾区3例.肿瘤长径分别各占1-3个脊髓节段,包膜较完整,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底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式、康复方法及术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999年9月~2003年9月26例颅底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术前脊髓功能状态、手术方式、康复方法及术后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术前JOA评分8~12分.平均9.7分。治疗后随访6—48个月.JOA评分15~17分.平均16分.恢复率80%~100%.平均93,6%。结论:颅底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长期手术效果确切;早期诊断、术前脊髓功能状态、适时外科干预、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康复手段是影响脊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底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式,康复方法及术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 16例颅底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术前脊髓功能状态、手术方式、康复方法及术后功能恢复.结果术前 JOA评分 8~ 12分 ,平均 9.6分.随访 6~ 48个月, JOA评分 15~ 17分,平均 16分,恢复率 80%~ 100%,平均 93.6%.结论颅底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长期手术效果确切;早期诊断、术前脊髓功能状态、适时外科干预、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康复手段是影响脊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腰椎峡部裂以及腰椎退行性变所致的腰椎滑脱症常需手术治疗 [1]。 1993年 2月~ 2 0 0 0年 5月 ,我们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 [2 ] ,采用第 4腰动脉背侧支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植骨 ,行下腰椎融合治疗下腰椎不稳 13例 ,术后获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3例 ,男 11例 ,女 2例。年龄 2 2~ 5 0岁。病程 1~ 8年 5个月。术前 :下腰部疼痛 8例 ;双侧腰腿痛1例 ;有明显间歇性跛行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4例。全部患者均行 X线片及 CT检查示 ,病变节段合并有椎间盘脱出 6例。滑脱平面 :L4~ 54例 ,L5~ S19例 ;其中峡部崩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根据影像学测量数据,设计一种符合人体局部解剖结构的后路寰枢椎动态内固定器,并为其相关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取50例正常成年人颈椎CT片,依次测量C1后结节高度,C1后结节上缘至C2椎板上缘的距离,C1后结节上缘至C2椎板下缘的距离,C1后结节与C2棘突最高点的水平高度差,两侧C2椎弓根螺钉进针点与C2椎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脊髓病前、后路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随访85例多节段颈脊髓病患者,其中采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60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25例,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改善;各手术组患者颈椎Cobb角术后与术前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前路与后路Cobb角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均无神经症状加重现象,术后各并发症经处理后均缓解。结论对于多节段颈脊髓病,前后路手术都是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是前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病的首选手术方法。合理地选择病例,制订科学地手术方案,并行彻底减压,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