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7篇
  2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目的观察头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疗程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50例脑瘫患儿按简单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儿经家属同意以头针治疗为主,头针选穴参照《针灸大成》;对照组采用除针灸以外的其他康复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自理动作、认知能力、运动功能积分,以及治疗组不同疗程、不同年龄段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自理动作、认知能力、运动功能积分均明显升高〔自理动作积分(分):30.1±11.6比21.2±7.1,认知能力积分(分):13.5±5.8比10.2±8.4,运动功能积分(分):19.8±6.3比16.6±11.2,均 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者显效例数(例)、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治疗1个疗程者(显效:5 比1;总有效率:73.3%比33.3%,均P<0.05);3岁以下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3~7岁者(90.9%比52.6%,P<0.05).结论头针对脑瘫患儿自理动作、认知能力、运动功能改善的总体疗效优于康复治疗,且疗程越长疗效越好,年龄越小,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72.
患者男,64岁,于2010年12月13日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气促20余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20年前因活动后出现胸闷、气促,在我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接受正规治疗。活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腹针与灸法并用配合康复及常规药物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炼,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加康复训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腹针加灸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半月进行疗效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四肢肌力检查(MM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ADL)。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肌力提高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ADL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加康复基础上配合腹针加灸法有调补元阳的作用,可明显加快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银质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患...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重复人工流产女性、避孕态度及避孕行为,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间,参与北京海淀区“早孕终止妊娠后避孕干预效果分析”项目的1098例早孕重复人工流产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后6个月时进行随访,了解其避孕行为.结果 对于是否避孕及避孕方法的选择,仅65.0%的已婚者及57...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腹针、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以及神经康复的作用,并与单纯康复治疗方案相比较,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0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肢体偏瘫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均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稳定生命体征以及预防并发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再结合腹针、腕踝针,并结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于治疗前后采用国际通用运动功能Fugl-Meyer(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以及Berg平衡量表评定其功能情况,并检测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MA、CSS以及Berg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CSS以及Ber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FMA、CSS以及Berg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可以降低Hcy水平,治疗组Hcy水平为(11.68±4.53)μmol/L,对照组为(13.53±4.01)μmol/L,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较单纯康复治疗更明显。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疗法与西药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疗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在当日申时子午流注开穴纳甲法所开的穴位上进行皮肤针叩刺,并口服氯雷他定片;对照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 E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33/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2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 E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疗法可明显降低荨麻疹患者血清Ig E水平,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数字法将7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并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c AMP、cGMP水平,经由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P_3、DAG水平。结果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比对照组(71.79%)显著增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血浆cGMP、血清IP_3、DAG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浆c AM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精神功能缺损症状,这可能与针刺调节血浆c AMP、cGMP水平,降低血清IP_3、DAG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手指过屈的疗效及对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关节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风后手指过屈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30例)和巴氯芬治疗组(30例),治疗30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手指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S)、中医侯症积分和掌指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及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MP、cGMP、IP3、DAG水平。结果:针刺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巴氯芬组(56.67%)(P0.05),针刺组患者在治疗15d和30d后手指痉挛改善程度和掌指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巴氯芬组(P0.05);治疗后针刺治疗组患者NI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较巴氯芬药物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巴氯芬药物组比较,治疗后针刺组患者cAMP含量显著增加,而cGMP、IP3和DAG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手指过屈有显著改善作用,能够提高cAMP水平和降低cGMP、IP_3、DAG水平,介导Ca~(2+)超载,降低肌肉张力,促进手指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比较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疗法与子午流注针刺组在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组(皮肤针组)和子午流注择时针刺组(针刺组),各30例.2组选穴均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选择申时相应穴位进行开穴,皮肤针组进行皮肤针叩刺疗法,针刺组则进行常规针刺疗法.2组均每日治疗1次,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