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异常以及针灸、生物电反馈并超声波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106例,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膀胱尿道功能;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以及生物电反馈和超声波治疗。结果脑卒中后尿失禁主要尿动力学异常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和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针灸、生物电反馈和超声波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症状。结论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改变以逼尿肌反射亢进和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为主,采用针灸、生物电反馈并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后应激性溃疡的方法.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西咪替丁静脉滴注,每12 h 1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自制胃必欢水煎剂:大黄、制半夏、厚朴、苏梗各10 g,茯苓15 g,生姜9 g,山栀10 g,连翘12 g,黄芩6 g,生甘草3 g)胃管灌胃保留3~4 h,接胃肠减压器换液,每8 h 1次.两组均治疗14 d.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胃液pH值及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率、最终病死率;同时进行入ICU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及APACHEⅡ>20分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空腹胃液pH值较正常参考值高,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抑酸能力较对照组强(P<0.05).两组肺部感染和MOF发生率及最终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为高(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应激性溃疡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小鼠胃癌细胞褪黑素膜受体MT1、MT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小鼠MFC前胃癌细胞建立荷胃癌小鼠模型,不同浓度褪黑素干预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定位定量检测MT1、MT2表达的变化。结果:移植瘤肿瘤细胞表达褪黑素膜受体MT1、MT2,褪黑素促进肿瘤组织膜受体MT1、MT2表达,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褪黑素上调褪黑素膜受体MT1、MT2的表达,说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膜受体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生长。  相似文献   
94.
背景: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能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但受技术和伦理学方面制约。与胚胎干细胞比较,骨髓基质多能成体祖细胞的许多特性也使其逐渐成为细胞移植治疗中理想的细胞资源之一。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分离的多能成体祖细胞通过系统移植方式进入大鼠脑组织内并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3-10/2005-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完成。选用健康SD大鼠80只,体质量180~200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制作实验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在体外纯化、增殖和已用5-溴-2-脱氧尿苷处理过的骨髓基质多能成体祖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入帕金森病大鼠体内。3个月后,对移植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技术、RT-PCR、免疫电镜、行为学评定等方法鉴定移行入大鼠脑组织内的骨髓基质多能成体祖细胞、其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以及神经功能的修复。主要观察指标:①行为学观察结果。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骨髓基质多能成体祖细胞能移行入大鼠脑组织内并在中脑黑质和纹状体区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6-羟多巴诱导的大鼠行为损伤有明显恢复;多巴胺-β-羟化酶、神经生长因子和多巴胺转运体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电镜下观察到骨髓基质多能成体祖细胞所分化的神经细胞与其它神经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结论:骨髓基质多能成体祖细胞能在大鼠脑组织内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并发挥相应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5.
探讨松果体摘除对下丘脑-神经垂体系血管升压素(VP)、催产素(OXT)合成和分泌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自然光照,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松果体摘除组。用改良的手术方法摘除松果体,术后1,2,4,8周取下丘脑,Bouins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染抗VP、抗OXT和抗垂体后叶激素运载蛋白(NP),再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定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中各阳性细胞数及染色程度。结果松果体摘除后1周室旁核中VP阳性神经元数量及视上核、室旁核两核之和的VP、NP阳性细胞增多(P<0.05),术后4周时视上核及室旁核之和的各阳性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延续至术后第8周,而同期染色强度则从术后2周起下降。结论松果体摘除解除了对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的抑制作用,因而促进血管升压素、催产素合成、转运和分泌,该作用从术后1周起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松果体摘除及补充褪黑素对大鼠胸腺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2月龄清洁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松果体摘除组、松果体摘除+褪黑素低剂量组(腹腔注射7.5 mg.kg-1.d-1)和松果体摘除+褪黑素高剂量组(腹腔注射15 mg.kg-1.d-1),术后4,8周取材。应用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分析松果体摘除及补充外源性褪黑素后胸腺trkB表达的变化。结果松果体摘除后胸腺trkB mRNA及trkB蛋白表达减弱,补充褪黑素后有所恢复,术后8周时高剂量组胸腺trkB mRNA表达恢复正常,低剂量组胸腺trkB阳性细胞数恢复正常;术后4周低剂量组trkB阳性面积恢复正常。结论松果体及褪黑素对胸腺表达的trkB有影响,松果体摘除导致大鼠胸腺trkB表达减少,而补充外源性褪黑素后能逆转该影响。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松果体摘除及褪黑素对大鼠胸腺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7(IL-7)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1.培养大鼠胸腺上皮细胞,应用广谱角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显色鉴定;MTT法观察褪黑素(1×10-3~10-9mol/L)干预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细胞分空白对照组、褪黑素10-8mol/L处理组和褪黑素10-6mol/L处理组,RT-PCR法观察细胞IL-7 mRNA的表达;2.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11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松果体摘除组、松果体摘除+褪黑素7.5ms/(kg·d)腹腔注射组和松果体摘除+褪黑素15mg/(kg·d)腹腔注射组.术后4周和8周取材,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 观察胸腺上皮细胞IL-7表达的变化. 结果 褪黑素干预对大鼠胸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能使IL-7 mRNA的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松果体摘除对大鼠胸腺上皮细胞表达IL-7无显著影响,补充褪黑素15mg/(kg·d)4周后IL-7表达显著增高,8周后均下降至正常水平. 结论 松果体及褪黑素可能通过影响大鼠胸腺上皮细胞IL-7的表达,从而调节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  相似文献   
98.
为了探讨5-HT2受体激动剂盐酸2,5-二甲氧基-4-碘苯基丙烷(DOI)对杏仁核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在杏仁核脑片上记录基底外侧杏仁核(BLA)场电位,应用单串的θ频率波刺激(TBS)诱导突触可塑性,观察DOI对TBS诱导的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5-HT2受体拮抗剂、磷脂酶C抑制剂能否抑制DOI的作用。结果显示:单串的TBS刺激外囊,在BLA仅诱导约为10min的短时程增强。灌流液中加入100μmol/L DOI 20min,对基础的场电位没有作用。但在DOI存在的情况下,单串的TBS即可诱导长时程增强,强直刺激30min后,增强的场电位斜率仍维持在基础值的(162.5±9.7)%(n=9,P<0.01)。DOI对TBS诱导的突触可塑性的易化作用可被5-HT2A/2C受体拮抗剂ketanserin和PLC抑制剂U73122所抑制。以上结果提示5-HT2A/2C受体的激活可通过磷脂酶C通路易化杏仁核的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HCG 与EGF、EGFR 共同调节生精过程机制, 为HCG 及EGF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体视学、图像分析方法对切除颌下腺和给予HCG 前后的ICR系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EGF、EGFR 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颌下腺切除后, 小鼠睾丸EGF阳性间质细胞体密度不变, 而光密度下降; 睾丸EGFR 阳性间质细胞体密度、光密度下降;EGF及EGFR阳性间质细胞体积减小。切除颌下腺后给予HCG, EGF 及EGFR 阳性间质细胞体密度、光密度增高, 比表面减小, 体积增大; EGF 及EGFR 阳性间质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结论 间质细胞EGF合成减少及EGFR 表达减弱是切除颌下腺引起小鼠少精症的重要原因之一;HCG 能增强睾丸间质细胞EGF合成及EGFR 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从体视学的角度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小鼠颌下腺颗粒曲管的内分泌调节机制,为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显微测微尺测出ICR雄性小鼠注射HCG或生理盐水后颌下腺颗粒曲管的各项体视学指标.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颌下腺颗粒曲管的截面积、周长明显降低(P<0.05),比表面及面数密度明显升高(P<0.05),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核的截面积、周长明显升高(P<0.05),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的截面积、周长及胞质的截面积明显降低(P<0.01).结论 HCG可促进颌下腺颗粒曲管合成和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它对颗粒曲管分泌功能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合成功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