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强直性脊柱炎(anrylosing spondylitis,AS)属于中医学"竹节风"、"骨痹"范畴。笔者采用针刀配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本病20例,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例AS患者均来自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疼痛门诊。  相似文献   
72.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73.
Beyond冷光美白仪漂白氟牙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 :评价Beyond冷光美白仪漂白氟牙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用Beyond冷光美白仪及配套的冷光美白剂对实验组 30例患者 4 6 6个氟牙症牙进行漂白 ,对照组 30例患者 4 6 9个氟牙症牙以常规的盐酸脱色作对照。用VITA比色板作脱色前后比色 ,分析脱色效果 ,观察牙齿敏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脱色显效率为 88.2 % ,对照组的显效率为 71.2 %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实验组的脱色有效率为 99.4 % ,对照组的有效率为 99.4 % ,两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实验组有 8例 (2 6 .7% )患者牙齿有轻度酸痛不适感 ,对照组有17例 (5 6 .7%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齿酸痛感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Beyond冷光美白仪对氟牙症牙脱色有效、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7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耦合抗β-人绒毛膜促性腺素(β-HCG)抗体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TMCA)的稳定性及其与妊娠绒毛组织冷冻切片的结合特性。方法将制备好的TMCA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兔抗鼠IgG抗体稀释液混匀后,用流式细胞仪器检测不同时间点声诺维(SonoVue)微泡和抗β-HCG抗体的结合率。同时用妊娠绒毛组织冷冻切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冷冻切片分别与TMCA、声诺维微泡进行结合反应,比较各组结合率、冲洗前后及抗β-HCG抗体预处理前后的结合率。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声诺维微泡与FITC标记兔抗鼠IgG抗体的结合率随时间变化越来越高。寻靶实验发现,TMCA与绒毛组织、子宫内膜组织的结合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83.30±2.15)%vs.(13.30±2.58)%,P〈0.01];绒毛组织与TMCA、声诺维微泡的结合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83.30±2.15)%vs.(15.00±3.07)%,P〈0.01]。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前后TMCA与绒毛组织的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0±2.15)%vs.(78.30±4.36)%,P〉0.05]。抗β-HCG抗体预处理前后TMCA与绒毛组织的结合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83.3±2.15)%vs(16.7±2.5)%,P〈0.01)。结论 TMCA与绒毛组织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能高效率、高强度、高特异性地稳定结合。  相似文献   
75.
76.
周楠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2):1045-1045
在英国,诺沃克病毒(Norovirus)是胃肠炎中最常见的一种致病病毒,它可导致严重腹泻和呕吐,易传染。因其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对患病的老年人和婴儿非常危险。据统计,在英国每年每百万人中约有60万人会感染此病,该病也称冬季呕吐病。Norovirus是根据其在美国俄亥俄州诺沃克爆发而首次鉴定并命名为诺沃克病毒。  相似文献   
77.
肿瘤本身属慢性消耗性疾病,其发展过程就是正气消耗过程。正虚邪实是恶性肿瘤主要病理特点,正虚导致邪实,而邪实则进一步加剧正虚,形成恶性循环。经过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后的老年肿瘤患者往往损耗过大、正气进一步亏虚,需要及时补益。中医补法广泛用于老年肿瘤放化疗及术后,具有扶正祛邪,全身综合调治的优势,多呈正虚邪实之状,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基础上确定五脏阴阳的气血盛衰,合理使用补法对放化疗及术后恢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扶正也祛邪,治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医补法可以减轻老年肿瘤患者放化疗及术后的痛苦,延长老年肿瘤患者生存期,抑制肿瘤,提高生活质量。文章结合案例,介绍中医补法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放化疗及手术后的优势,以期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8.
痛风是一种日益常见的临床疾病,目前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尚不能被根治。中医学很早就对痛风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历代医家治疗痛风大多从肝、脾、肾三方面入手,本文从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出发,在理论层面探究肝、脾、肾与痛风发生发展的关联,认为脾运失司、湿热内生是痛风发展的重要机制,肝失疏泄、筋失濡养是痛风发病的重要因素,肾虚是痛风迁延难愈的关键。笔者结合现代医学对痛风的认识和跟师临床实践,对痛风进行分期辨证论治,认为痛风患者无症状期邪微正盛,以调肝理脾为要;急性期邪盛正强,以清肝健脾、清热祛湿为要;慢性期邪留正损,以补益肝脾肾为要。总以病邪和正气斗争进退为标杆,从肝、脾、肾三脏生理病理功能及与病邪进展之联系入手,明确痛风各期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从疏肝健脾补肾、清热祛湿、活血养血等方面考虑痛风各期的辨证论治。此外,痛风为筋骨之病,病位明确,临床使用引经药往往有不错的疗效。其后附以验案分析,望能为临床治疗痛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作为感染指标在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7—2018-03行内固定术与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17例骨科疾病,36例内固定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术感染组),57例内固定术后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术未感染组),24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关节置换术感染组)。常规检查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U),比较内固定术切口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内固定术切口感染组与关节置换术感染组PCT水平并评价其在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内固定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PCT、CRP、NEU水平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内固定术后PCT的截断点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45 g/L、0.723。内固定术与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PCT、CRP、NEU、WBC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用于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诊断但需结合截断点值,其诊断效能一般且弱于CRP。PCT无法甄别内固定组与关节置换组感染的类别及严重程度,对于指导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对1例骨关节尖端赛多孢菌与偶发分枝杆菌并发感染病例进行病原学诊断和治疗分析,为临床少见菌感染诊治提供思路。方法 将左大腿及左膝外伤后膝关节红肿骨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关节腔积液进行涂片染色、培养及质谱鉴定,根据病原学鉴定结果给予用药指导。结果 患者关节腔引流液外观为脓性乳糜状,涂片抗酸染色见大量白细胞和抗酸阳性呈柴捆状排列菌体;革兰染色见大量白细胞及真菌菌丝;荧光染色见团状菌丝。培养72h后血平板见丝状真菌菌落及细小、干燥的细菌样菌落,质谱仪鉴定为偶发分枝杆菌和尖端赛多孢菌混合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伏立康唑+阿米卡星静脉滴注治疗14天,患者左膝关节肿胀明显减轻,左下肢肌力正常出院。出院医嘱改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伏立康唑口服,因患者经济原因自行停服伏立康唑后复发再次入院,行关节积液培养再次分离出尖端赛多孢菌。临床清创并继续给予左氧氟沙星+伏立康唑+阿米卡星静脉滴注治疗,待症状改善后口服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伏立康唑,期间肝功能检测有轻度损害,治疗方案改为口服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伏立康唑直至出院,持续治疗6月后患者左膝关节肿胀消失,可自行站立行走,复查血细胞分析、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肝肾功能均正常,逐渐停用所有药物。该患者停药后再无复发。结论 骨关节少见菌混合感染应重视实验室涂片检查和病原体鉴定,临床应该结合鉴定结果规范及足疗程治疗是患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