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患者男,35岁,因胸部间断性疼痛1个月余,于2003年2月24日入院,胸片示左上肺球形病灶,直径约4.0cm,边缘光滑,境界清楚。CT检查:左上肺类圆形块影,考虑肺结构瘤可能,痰涂片及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均无阳性发现,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全身检查未发现其他病灶。临床诊断:左上肺肿块待查(1结核球?2肺良性肿瘤?)。行左上  相似文献   
32.
脊索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临床资料 ,运用HE ,糖原染色(PAS) ,alcianblu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 17例脊索瘤的病理切片。其中经典型脊索瘤 11例 ,软骨样脊索瘤 6例。结果 :所有脊索瘤都发生在中轴骨骼 ,均含有空泡细胞。瘤细胞胞浆和细胞外基质PAS ,alcianblue着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肿瘤联合表达上皮性标记和S 10 0蛋白。超微结构见瘤细胞胞浆空泡、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复合体和细胞间桥粒样连接。结论 :根据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超微结构特征 ,结合临床和放射影像学资料 ,可以确诊脊索瘤。  相似文献   
33.
四肢战伤气性坏疽是一种发病急骤、伤情危重、发展快而引起死亡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为临床救治增加了困难.我们研究其诱发因素,为临床提供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34.
廖秋林  周本成  冯晓冬 《癌症》2003,22(11):1241-1242
消化道双原发癌比较少见,而又合并脾恶性淋巴瘤则更为罕见,其发病机理值得探讨。我科收到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73岁。1991年1月16日在我院行结肠癌切除术。术中见回盲部一7cm×4cm大肿物,已侵及浆膜层,  相似文献   
35.
SARS超微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ARS超微病理学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2例1~2周病程的早期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4例3~5周病程的中晚期SARS死亡病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两组SARS病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和血液内冠状病毒样颗粒具有多态性,大小为60~220 nm,以具有低电子密度核心的A型病毒颗粒和高电子密度核心的C型病毒颗粒较为多见,偏心性高电子密度核心的B型病毒颗粒也可见到;还可以见到无明显包膜的病毒体样颗粒以及不规则形状的病毒颗粒。病程1~2周死亡病例主要为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性和增生性改变,板层小体减少,表面活性物质膜消失。病程3~5死亡病例以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等为主要表现。肺泡隔间质中纤维母细胞增生明显,小血管壁增厚。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结论SARS不同病程死亡病人的肺部超微结构改变有不同的特征。多个脏器内均见到冠状病毒样颗粒,主要损害肺脏和免疫器官。认识和研究SARS不同病程的超微病理学和病原学特点,将为SARS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36.
心脾综合征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脾综合征(cardiosplenicsyndrome)[1]又称多脾综合征(polyspleniasyndrome)或无脾综合征(aspleniasyndrome)[2,3],有人称为心房异构或同形位(atrialisomerism)[4]。现报道...  相似文献   
37.
使用PAP法对90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宫颈标本进行了CEA研究。所有的17例原位癌及11例中度非典型增生中的2例检测到CEA。在正常鳞状上皮、鳞状化生上皮及轻度非典型增生未见到CEA。CEA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可用于中度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8.
6 例SARS病理学及病原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SARS病理学特点及病原学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2例1—2周病程早期的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4例3—5周病程中晚期的SARS死亡病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电镜下冠状病毒样颗粒大小为60—220nm,呈多态性,还可见到衣原体样颗粒和疑似支原体样颗粒。SARS早期肺部病理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肺水肿,广泛肺透明膜形成,脱屑性肺泡炎及小血管病变。SARS中晚期肺部病理改变以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等机化性肺炎的表现为主要特征,同时有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脱屑性肺泡炎。结论:不同病程的SARS有不同的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39.
 对20例室管膜瘤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并使用PAP法进行了GFAP免疫组化染色。室管膜瘤按组织结构特点可分为乳头状型(或粘液乳头状型)、上皮型、多细胞型,按分化情况可分为室管膜瘤及间变性室管膜瘤。组成血管心菊形团或室管膜器官样结构的瘤细胞GFAP染色常为阳性。讨论了室管膜瘤的病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观察4例骨原发性EHE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特征,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骨EHE好发于年轻男性,男女之比为2∶1。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其临床病程长短不一,可复发转移。病变以多中心性居多,X线下为无特征性的溶骨性病变。镜下上皮样瘤细胞呈条索状或巢团状分布于黏液样或透明变性的间质中,形成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管,可见单细胞血管腔。免疫组化:瘤细胞CD34、CD31、F8因子、vimentin和广谱CK(+)。结论骨EHE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源性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有困难,病理学检查是最佳诊断手段,应注意与感染、转移癌及其他良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