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半腱肌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28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28.6岁(18~47岁)。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8.2个月。围术期未出现医源性骨折及切口感染等严重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未出现踝关节不稳或踝关节活动受限,未出现膝部肌腱供区肌肉功能障碍。AOFAS评分由术前的53.1±6.8提高至术后的90.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6.3±1.7提高至术后的0.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手术方式简便,术后恢复好,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采用常规髋臼手术入路联合大转子滑移截骨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手术治疗的24例累及臼顶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Letournel-Judet分型分为横形加后壁骨折11例,后柱加后壁骨折6例,双柱骨折3例,T形骨折2例,前柱加后半横形2例。手术均采用常规髋臼手术入路联合大转子滑移截骨。采用Matta标准评估复位结果,以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利用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标准评估外展肌力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 24例患者中,解剖复位16例,满意复位7例,不满意1例。髋臼骨折均获Ⅰ期骨愈合,所有大转子截骨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的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优10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21/24)。外展肌力评分:4级5例,5级19例。术后2例患者发生大转子内固定刺激症状,2例发生异位骨化,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对于复杂髋臼骨折,尤其是累及臼顶的髋臼骨折,采用常规髋臼手术入路联合大转子滑移截骨可扩大手术显露视野,便于操作,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与功能恢复,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柱占位联合髂骨植骨在股骨远端开放骨折骨缺损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1年3月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柱占位联合髂骨植骨技术治疗股骨远端开放骨折骨缺损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8~68岁。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5例,Gustilo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A型8例。采用AO分型:C2型9例,C3型7例。从受伤至接受最终植骨手术时间为4~119 d。骨缺长损度2~10 cm。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膝关节功能Merchan评分。结果: 本组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9个月。16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感染、钢板断裂、肢体短缩及膝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膝关节功能根据Merchan评分标准评估,优8例,良4例,可3例,差1例。结论: 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柱占位联合髂骨植骨治疗股骨远端开放复杂骨折骨缺损有助于预防感染、协助骨折复位,增加固定强度,减少植骨量,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黄芪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机械通气、内环境纠正、吸痰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APACHE Ⅱ评分、CPIS评分、症状控制情况、血气指标(PaO2、PaCO2、PaO...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和评估阻挡螺钉技术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2月,应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结合阻挡螺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15例,根据AO分型:3281型1例,3282型2例,3283型3例,32C1型5例,32C2型4例.骨折部位:股骨干峡部9例,中下1/3交界处6例.术后通过随访评估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愈合情况.[结果]本组15例共应用阻挡螺钉20枚,其中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4.2个月.股骨骨折对线在冠状面成角平均为1.5°,矢状位成角平均2.1°.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8个月.阻挡螺钉及整个内固定系统位置稳定,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变形、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阻挡螺钉技术在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中能够有效提升骨折复位的质量、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从而扩大髓内钉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6.
总结有关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文献57篇,对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种类、结构进行综述.至今已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81个,萜类化合物18个,黄酮类化合物4个,其他类型化合物2个,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多样,而且大部分具有生物活性.我国鳞毛蕨属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化学的研究工作应与生物活性的研究工作相结合,对鳞毛蕨属植物的研究虽有很大进展,但对该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还不够深入,大多都集中在提取物的活性研究上,如能把化合物的筛选和其药理活性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将能很好地促进鳞毛蕨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构建人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R kinase, PERK)慢病毒载体并包装慢病毒颗粒(Lentivirus),探讨成肌细胞C2C12中PERK基因慢病毒修饰对内质网应激介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设计并合成人PERK基因的上下游引物,从真核质粒pcDNA3.l(-)-PERK中PCR 扩增目的基因。鉴定后与慢病毒载体pWPT-GFP进行重组,再将重组慢病毒载体pWPT-GFP-PERK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MD2G、pSPAX2共转入293T细胞中,进一步包装形成PERK慢病毒(LV-PERK);收集转染后48h的细胞上清,体外感染成肌细胞C2C12,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感染效率,并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ER Stress时,重组慢病毒PERK对C2C1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和包装了滴度为4.2×108efu /ml的PERK重组慢病毒。FCM检测结果表明,TM LV-PERK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54.37 %,低于TM组(77.91 %)和LV-GFP组(66.41%);TM LV-PERK处理组S期细胞比例31.36 % ,高于TM组(12.14%)和LV-GFP组(16.96%),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TM LV-PERK处理组细胞的凋亡率为25.91%,高于TM组凋亡率(11.79%)和Ad-GFP组凋亡率(11.24 %),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检测Cleaved Caspase-3和Chop蛋白的表达与FCM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和包装LV-PERK重组慢病毒颗粒,在ER Stress时,LV-PERK慢病毒可促进C2C12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早、远期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至初次就诊患者来院时间0.5~36.0 h,中位时间8.0 h。受伤至手术时间5~18 d,中位时间8 d。分析本病诊疗的经过,评估骨折复位质量,记录髋臼骨折早、远期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获得随访,早期并发症包括术中内固定物穿入关节或脱出、切口脂肪液化、感染、坐骨神经损伤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远期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及下肢异位骨化。依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优44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9.7%(61/68)。结论手术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首选方法,医师应重视院前急救、创伤控制,并根据术前骨折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和关节面的复位质量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术后早期、有效、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干预措施是防治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内科ICU中关于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检测4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时静脉血的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和动脉血乳酸(LAC),并分别记录sofa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是否行血液净化治疗,根据28d的转归,将4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分为存活组(26例)与死亡组(23例)比较上述指标在2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 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44.9%)、泌尿系(22.4%)、腹腔(20.4%)、皮肤(12.2%),2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CT(OR=1.096,P=0.240)不是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年龄(OR=0.049,P=0.934)、APACHEⅡ评分(OR=0.802,P=0.048)、乳酸(OR=0.629,P=0.013)、白蛋白(OR=1.376,P=0.007)是否行血液净化治疗(OR=0.074,P=0.04)、SOFA评分(OR=0.704,P=0.027)是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年龄、Lac、Alb、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845、0.162、0.697、0.874可见SOFA评分最高,为最优秀判断水平。结论年龄、Lac、Alb、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SOFA评分最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