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R68umeobjectifInvestigationdur6ledeP-selectinedanslamaladiedeBuerger.MdthodesNiveaudeP-selectineplasmatiqueetaitmesureparELISAetl,exPressiondeP-selectineauniveaudutissurdnalitaitd4tectieparl'immunohistochimieethybridizationinsituchez45maladesatteintsdemaladiedeBuePger.RdsuItatsNveaudeP-8electinepla8matiqueche2lesmaladesatteintsdemaladiedeBuergerestplus4levequeceuxdecontr6le.Leniveauche2lesmaladesavecsyndromen4Phrotiqueouinsullsancede/Onctionrdnaleestbeaueoopplushautqueceluide8maladesav…  相似文献   
12.
P选择素和ICAM—1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P选择素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P选择素和ICAM-1的表达,并用P选择单克隆抗体进行了治疗。结果 发现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人泡变性玫片状坏死,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升高;但再灌注前5min经P选择互单抗处理的动物肾组织与正常相近,肾小管上皮细胞未见变性及坏死,血BUN和SCr水  相似文献   
13.
泛素特异性肽酶22(ubiquitin—specificprocessingpeptidase22,USP22)是一种新型的去泛素化酶家族基因,是hSAGA复合物的亚单位。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泛素特异性肽酶22(USP22)是癌干细胞标记物中的一种,在肿瘤形成及发展的病理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并与不良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中药石上柏对晚期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急性放射反应,选择16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单放组(80例)和中药组(80例)进行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单放组患者仅接受单纯放疗;中药组从放疗第1天开始,每日用石上柏30g煎水50mL口服,至放疗结束。中药组患者鼻咽原发灶、颈淋巴结转移灶的CR率分别为37.50%(30/80)和56.25%(45/80),均高于单放组的22.50%(18/80)和40.00%(3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86和4.231,P值分别为0.038和0.040。中药组患者的急性放射反应较单放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石上柏对晚期鼻咽癌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并且能减轻急性放射反应。  相似文献   
15.
检测2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和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A)以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结果表明,患者的t-PA:Ag低于正常,PAI:A,VWF:Ag高于正常,提示尿蛋白增多的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减低并可能伴血检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检测了20例尿毒症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PMN-P)及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观察二者在尿毒症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并在体外初步研究了Fn对PMN-P的调理活性,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PMN-P明显降低(P<0.001),血浆Fn含量亦明显下降(P<0.001),二者呈正相关(P<0.05),此外PMN在Fn作用下其吞噬功能增强,此种增强与Fn增加量成显著相关(P<0.005)。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荧光双标记染色样本的图像分析,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肾炎患肾组织中的分布定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不同类型肾炎患133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与低照度荧光图像分析检测方法,观察DC在肾炎患肾组织中分布与改变、结果:肾炎患肾组织中DC分布的面积、数量及密度均明显增多。从分布特点来看,DC以肾小管间质为主,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而肾小球基本未见分布,此外,DC在肾小管间质分布程度随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增加,两呈正相关。结论:DC可能参与肾脏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肝,肾损害时血浆P选择素测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粘附分子P选择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本文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浆P选择素含量。结果表明30例患者血浆P选择素平均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P〈0.01)。其中SLE伴肝、肾损害者的血浆P选择素显著高于不伴有肝、肾损害者(P〈0.01),后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此外,SLE患者血浆P选择素变化与血沉(ESR)呈正相关(r=0.467,P〈0.01);但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P-选择素凝集素样结构域与红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pDsRed1-N1/L),以进一步明确P-选择素不同表位与功能间的关系,为阐明P-选择素生理病理意义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质粒pCDM1/cDNA凝集素样区,用T4连接酶其插载体pDsRed1-N1;经酶切和测序对插入片段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通过酶切和序列分析确定重,组pDsRed1/N1的片段为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结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pDsRde1-N1/L融合基因成功,为红色荧光蛋白作为生物标记分子来研究P-选择素分子的构效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