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81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97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对优利特US2000全自动模块化尿液分析仪流水线(简称US2000)性能进行验证。方法参照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指南有关检测系统性能验证文件,对US2000干化学分析模块UC-1800检测11个项目[pH值、亚硝酸盐、葡萄糖、尿相对密度、隐血、蛋白质、胆红素、尿胆原、酮体、白细胞(WBC)、维生素C]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稳定性、准确度进行验证。对US 2000的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模块UD-1320评价测定红细胞(RBC)检出限、携带污染率及线性分析,评价其测定RBC、WBC的精密度、稳定性和识别率。结果UC-1800检测的11个项目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稳定性、准确度均符合厂商标准。UD-1320对RBC的检出限均值为7.2个/微升,检测RBC的携带污染率为0.04%,线性符合要求,r2=0.9991;RBC、WBC采用URIT QC22 Level-2和Level-3质控检测的批内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5.72%和2.48%、11.74%和4.82%,RBC、WBC采用URIT QC22 Level-2和Level-3质控检测的日间精密度的CV分别为8.64%和2.11%、6.87%和7.92%;RBC开机预热后0、2、4、8 h分别测试URIT QC22 Level-2质控10次的CV值分别为5.69%、6.14%、6.14%、8.28%,WBC开机预热后0、2、4、8 h分别测试URIT QC22 Level-2质控10次的CV值分别为7.42%、8.12%、8.12%、5.69%;RBC、WBC、管型与显微镜检查总符合率分别为98.0%、97.0%、95.0%;RBC的临床可报告范围为0~20000个/微升。结论US2000各项指标评价结果与厂商标准基本一致,且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适合于临床尿液标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22.
23.
连续5年(1990~1994年)对云南省11个克山病监测点的人群发硒作了分析。5年间全省监测点人群发硒水平平均值由0.19mg/kg提高到0.24mg/kg。楚雄、牟定监测点人群发硒水平未见提高,在0.19mg/kg以下徘徊。其余9个点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理、洱源监测点人群发硒逐年提高,但仍未达到0.2mg/kg。其中有7个点曾提高到0.2mg/kg以上。人群发硒水平提高与否与克山病检出率和心电图改变率的高低有密切关系。人群发硒水平提高的程度尤其是提高到0.2mg/kg以上时,对降低该地区的新发克山病的发病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服硒后使发硒提高到0.2mg/kg以上时对克山病的预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明确芦潮港地区高尿酸血症(HUA)与痛风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调查芦潮港地区3 000人的HUA与痛风患病率。结果该次合格调查人数为2 883人,合格率96.1%;HUA患病523人,占18.14%。痛风患病39人,占1.35%。HUA患者痛风患病率7.46%。整体人群、HUA、痛风者中男性血尿酸(SUA)水平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危险因素有饮酒、食海产品、食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糖尿病、肥胖、年龄。结论芦潮港地区HUA、痛风发病率较高,纠正饮食结构与习惯,控制肥胖是防治HUA、痛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84例胃癌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内营养组(EN组)43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1例,分别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2组患者基本等氮、等热量;每组患者手术前后和术后第7天检测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观察术后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感染、营养支持费用等情况。结果术后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感染发生率低(P0.01)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P0.01),与PN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方案,不良反应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拮抗剂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l)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FRP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例肾细胞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肾组织的SFRPl、SFRP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两者与肾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SFRPI和SFRP2在癌旁肾组织中较肾细胞癌组织明显增高(P〈0.01)。SFRPl和SFRP2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肾细胞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RPl和SFRP2表达主要与病理分期、肿瘤细胞分级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及临床表现无关(P〉O.05)。在肾细胞癌中,SFRPl与SFRP2表达具有相关性。应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得出:SFRPl表达与SFRP2表达呈正相关(r=0.392,P=0.003)。结论:wnt信号通路拮抗剂SFRPl和SFRP2在RCC中表达下调或减弱,SFRPl、SFRP2可能为预防RCC及RCC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间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652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52例中,20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F漏(OR=5.845; 95% CI 1.334~25.613; P=0.019)、腰大池引流(OR=8.382;95% CI 1.807~38.874;P=0.007)、肿瘤直径>2 cm(OR=11.797;95% CI 1.395~99.727;P=0.023)、手术时间>3 h(OR=4.286;95% CI 1.005~18.279;P=0.049)、多次手术(OR=10.127;95% CI 1.334~25.613;P=0.019)、术后使用激素(OR=4.518;95% CI 1.301~15.686;P=0.018)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A病人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和手术效果;早期识别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减少PA病人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8.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经验。方法输尿管下段嵌顿性结石患者35例,左侧16例,右侧19例,单侧输尿管多发性结石2例,结石最大直径1.3~2.5 cm,平均直径(1.85±0.50)cm,均采用经腹腔途径完成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术,术中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及手术部位引流管,其中5例输尿管下段狭窄,取石并切除狭窄段后施行输尿管膀胱再接术。结果35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经腹腹腔镜切开取石和5例兼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全部成功,效果满意。手术时间30~130分钟,平均(65.30±28.14)分钟,术中出血量10~150 ml,平均(40.57±26.51)ml,术后住院时间5~10天,平均(6.92±1.15)天。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4天,平均(3.80±1.33)天。术中均未见肠管及邻近脏器损伤,术后未发生感染、漏尿,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者未出现输尿管反流和输尿管下段再狭窄。结论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输尿管下段切开取石术,结石取净率高,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血浆白细胞介素-33(IL-33)在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 2015年4月该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器官功能、感染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一般脓毒症组(36例)、严重脓毒症组(36例)和感染性休克组(48例),并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检查的1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ICU各时间的APACHE Ⅱ评分、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的变化;比较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ICU各时间的IL-33水平变化。结果  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和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和IL-33水平随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ICU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随患者病情加重而延长,且感染性休克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IL-33、IL-6、IL-1β、TNF-α、sST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PCT、IL-33、IL-6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患者的IL-1β、TNF-α、sST2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P >0.05)。入ICU 30 d后有9例患者死亡为死亡组,111例患者存活为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IL-33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患者的IL-33水平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下降,死亡组患者入ICU 3 h内IL-33水平较存活组低,入ICU 24 h和5 d时IL-33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入ICU时血浆IL-33水平升高,而后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降低,且随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因此血浆IL-33水平能提示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0.
王跃华  陈锋  周凯  黄永清  赵巧丽 《安徽医药》2018,22(12):2414-2419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物理方法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行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4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预防DV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DVT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情况。 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术后1 d、7 d观察组髌上15 cm、髌下10 cm、踝上5 cm肢体周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观察组不同部位肢体周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观察组不同部位肢体体表皮温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oman征、Nenhof征阳性率分别为4.29%、4.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3%、10.00%(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 D-二聚体、FIB、ATPP水平基本相近(均P>0.05),术后7 d观察组D-二聚体、FB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组间t检验均P<0.05;DVT组和无DVT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QOL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各时点DVT组两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无DVT组评分(均P<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常规物理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其生存质量,可作为防治DVT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