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1 毫秒
21.
从胡桃科植物枫杨叶中分得了一个新的去甲基倍半萜内酯─枫杨内酯和五个已知化合物。通过1D,2DNMR,HRMS,MS和其它光谱的分析.确定了该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另外五个已知的化合物为2α-羟基熊果酸,熊果酸,斛皮素,胡萝卜甙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Desacetyluvaricin在体外对肝癌HpG2.2.15细胞株生长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处于生长期的人肝癌HepG2.2.15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Desacetyluvaricin组和顺铂组。用MTT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细胞调亡以及凋亡基因Fas的表达情况,比较Desacetyluvaricin与顺铂的疗效。[结果]Desacetyluvaricin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达62.2%。Desacetyluvaricin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为阻滞肝癌HepG2.2.15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同时通过促进Fas表达,诱导HepG2.2.15细胞凋亡。其诱导Fas表达的效果还优于顺铂。[结论]Desacetyluvaricin可能通过延缓细胞G1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成分分离,通过光谱分析鉴定所分离成分的结构.结果 分离获得一个油状样品.该样品经正、反相薄层色谱均为单一斑点,经GC-MS及反相HPLC柱色谱分析均为单一峰.但ESI-MS和1D、2D NMR谱学分析确定其为毛茛苷元(ranunculinin,Ⅰ)、异毛茛苷元(isoranunculinin,Ⅱ)和二氢毛茛苷元(dihydroranunculinin,Ⅲ)3个组分以2∶1∶1比率的混合物.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天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4.
阳春砂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琛  陈程  周光雄  叶文才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2):2410-2412
目的 研究阳春砂仁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 C18柱色谱等手段对阳春砂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阳春砂仁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龙脑(1)、β-谷甾醇(2)、乙酸龙脑酯(3)、香草酸(4)、原儿茶酸(5)、槲皮素(6)、异槲皮苷(7)、3, 3′, 4, 4′-四羟基联苯(8)、β-胡萝卜苷(9)、对甲氧基桂皮酸(10)、对羟基桂皮酸(11)。结论 化合物68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我国南海红树林底泥来源的一株放线菌中的抗真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以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为指示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硅胶柱、Sephadex LH-20等层析手段进行活性追踪分离。结果从抗真菌活性菌No.H75-11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采用波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过氧化麦角甾醇(1)、尿嘧啶(2)、[N,N-′(3,3′-二乙基二氨基甲酸酯)-(4,4′-二甲基)]-二苯基脲(3)、抗霉素Aa1(4)、抗霉素Aa2(5)和4-(2-羟基乙氧基)-3-甲氧基-苯甲酸(6)。结论化合物4和5为抗霉素(antimycin)家族成员,初步的活性测试表明其对白色念珠菌显示出明显的抑菌活性,化合物3与6为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本文首次报道了它们的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26.
青天葵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青天葵中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手段及重结晶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青天葵95%乙醇提取物的水溶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亮氨酸 (norleucine) (1),沙苑子苷 (complanatuside) (2),5,7,4'-三羟基黄酮-8-C-β-D-葡萄糖(l→4)-O-β-D-葡萄糖苷(5,7,4'-trihydroxy flavonoid-8-C-β-D- glucosy l→4-O-β-D -glucoside) (3) 和肥皂草苷 (saponarin) (4).结论 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7.
徐文  周光雄  戴毅  姚新生 《中草药》2010,41(6):863-866
目的对山茶科植物木荷Schima superba茎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采用NMR、质谱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木荷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camelliagenin A(1)、Al-barrigenol(2)、barringtogenol C(3)、2,6-二甲氧基苯醌(2,6-dimethoxybenzoquinone,4)、2,4,6-三甲氧基苯酚(2,4,6-trimethoxyphenol,5)、丁香酸(syringic acid,6)、松柏醛(coniferyl aldehyde,7)、丁香醛(syringaldehyde,8)、山柰酚(kaempferol,9)、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10)、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11)和acernikol(12)。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2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8.
鸟柏叶为大戟科落叶乔木乌相Sapiurnsebifenum(L.)Roxb.的树叶,具有治疗痛肿、疗癌、疮疥、脚癣、湿疹及蛇咬伤等功用[1],民间时有应用。新近有研究表明乌柏林在长江滩坝血防区有明显生态抑螺作用,进一步研究揭示乌枯叶水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有较强的杀螺作用[2]。文  相似文献   
29.
从胡桃科植物枫杨叶中分得了一个新的去甲基倍半萜内酯-枫杨内酯和五个已知化合物,通过1D,2DNMR,MRMS,MS和其它光谱的分析,确定了该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另外五个已知的化合物为2α-羟基熊果酸,熊果酸,斛皮素,胡萝卜甙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30.
枫杨树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双  叶开河  张英  周光雄 《中草药》2013,44(7):803-807
目的 研究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Sephadex LH-20、HPLC及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手段对枫杨树皮9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枫杨树皮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算盘子酮(1)、羽扇豆-1β,3β-二醇(2)、乌苏酸(3)、白桦脂酸(4)、2α,3β,19α-trihydroxyurs-12-en-28-O-β-D-glucopyranoside (5)、(4S)-4,8-二羟基-1-四氢萘酮(6)、4-甲氧基-5-羟基-1-四氢萘酮(7)、(4S)-4-羟基-1-四氢萘酮(8)、杨梅苷(9)、30-norlupan-28-oic acid (10)、杨梅素(11)、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12)、齐墩果酸(13)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木糖苷(14).结论 化合物1~14为首次从枫杨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7~14为首次从枫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