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多层面CT(multi-slices CT,MSCT)双动脉期与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各期强化特征及癌灶的检出率。方法:104例原发性肝癌治疗前行MSCT的平扫与三期扫描(双动脉期与门静脉期扫描),对比剂用量100 ml,以3 ml/s的速率肘静脉注射,采集时间动脉早期20~22 s,动脉晚期34~37 s,门静脉期60 s。测病灶平扫及各增强期CT值,分析病灶的强化情况及检出情况,以增强各期检出的肿瘤数目为肿瘤灶总数。结果:三期增强扫描共显示470个病灶,34个均匀强化;436个不均匀强化,〈3 cm病灶动脉早期检出117个(56.25%),动脉晚期检出171个(82.21%),门静脉期检出137个(65.86%),≥3 cm的病灶动脉早期检出237个(90.45%),动脉晚期检出250个(95.41%),门静脉期检出244个(93.12%)。56个仅在三期增强扫描的一期显示,动脉早期5个,动脉晚期25个,门静脉期26个。结论:动脉晚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门静脉期与动脉早期。双动脉期与门静脉期增强扫描有利于提高肝癌检出效率。  相似文献   
52.
鼻咽癌颅底侵犯的MRI表现及与p53、p16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鼻咽癌(NPC)颅底骨侵犯的MRI特征及其与p53、p16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150例NPC患者和20例鼻咽炎症患者行鼻咽部MR平扫和增强扫描,并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蛋白质p53和p16的表达.结果 MRI发现颅底骨侵犯63例,其中溶骨性破坏29例,成骨改变13例,混合性破坏9例,骨髓浸润10例.沿神经侵犯2例.破坏部位最多见于斜坡(42例).NPC及鼻咽炎症中p53、p16蛋白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53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颅底骨质侵犯相关(P<0.001),形成溶骨性颅底破坏的NPC组织与仅有颅底骨成骨改变者中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3.10%(27/29)、61.54%(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表达与颅底骨质侵犯无关.结论 p53蛋白表达与NPC颅底侵犯有一定相关性.成骨改变可能是反应性骨改变,颅底骨质破坏形式可以反映p53蛋白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53.
吴梅  江新青  莫蕾  吴红珍  徐宏刚  蒋超   《放射学实践》2010,25(7):746-749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CT特征及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150例,其中颅底骨质破坏48例。12例患者行鼻咽横轴面CT扫描,其中30例同时行冠状面CT扫描。30例行薄层CT扫描及多平面重组。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所有病例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颅底骨质破坏分3种:溶骨、成骨和混合性破坏,溶骨性破坏最多见(n=27),破坏部位最多见于斜坡。鼻咽癌及鼻咽炎症中p53蛋白表达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颅底骨质破坏相关(P〈0.001),溶骨破坏与成骨改变p53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颅底侵犯有一定相关性。CT显示颅底骨质破坏形式可以反映p53蛋白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索,临床医用1.5T MR成像仪对人类结肠癌荷瘤裸鼠模型行常规MR戍像及氢质子眦频谱(1HMR spectroscopy,1H-MRS)分析的可能性。方法 人类结肠癌SW480肿瘤块种植于25只麻醉状态下的裸鼠皮下制成结肠癌异位移植瘤裸鼠模型。给予荷瘤鼠行MR T1WI,T2WI、1H—MRS扫描,并与病理所见对比。结果25只裸鼠均成瘤.T2WT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肿瘤,肿瘤T1WI信号与肌肉等,T2WI为高信号,中央坏死区为更高信号。18只鼠MRS单体素采集成功,22只二维多体素采集成功,25只三维多体素采集成功。结论 临床医用1.5TMR与临床医用线圈对人类结肠癌裸鼠模型可行1H—MRS研究,常规MRI T2WI图像可反映移植瘤的病理改变,研究结果更容易反映临床人类疾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MR表现,提高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9例肝脏经病理证实为IMT的患者CT、MR表现,其中6例行CT扫描,3例行MR扫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发现9个病灶,CT平扫为稍低(3例)或低密度(2例)病灶,1例呈明显的靶征,增强扫描动脉期斑点状(4例)、环形(1例)强化或强化不明显(1例),门脉期较动脉期进一步强化(5例)或与门脉期强化大致相当(1例),延迟期强化无减退(3例)、进一步向中央推进(2例),呈双环征、靶征改变(1例),中央见少量无强化区(1例)。MR上T1WI呈较低(2例)、等或略低(1例)信号,T2WI SPAIR呈较高(1例)、稍高(1例)、等(1例)信号,增强扫描肝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较前显著(2例),动脉期、门脉期呈中度强化,延迟期强化下降(1例)。结论肝脏IMT稍具特征的CT、MR表现出现在延迟期强化,病理学检查仍是确诊该疾病的惟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