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目的了解我市教师的身体健康状脂的测定。结果教师高血糖发生状况和血糖血脂水平。方法对3066例教师及1597名非教师对照进行空腹血糖血率为3.7%(114/3066),其中男为4.0%,女为3.4%;高血脂发生率为14.4%,男15.3%,女13.5%;非教师人群高血糖发生率为4.9%(78/1597),其中男5.2%,女4.56%:高血脂者为16.8%(268/1597),男16.1%,女18.1%。结论教师与非教师相比血糖血脂水平有显著差异,教师低于非教师人群p〈0.05(x^2=3.995,4.790);但两组男女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与血清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方法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82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并和31例健康成人对照。结果 健康成人血清一氧化氮浓度为78.35±27.41umol/L高血压病Ⅰ~Ⅱ期组为47.28±34.83umol/L,较正常对照组血清NO含量显著减低(P<0.01),高血压病Ⅲ期组血清NO浓度为37.7±18.59umol/L,又较高血压病Ⅰ~Ⅱ期组含量有非常显著减低(P<0.01)。结论 血清NO浓度随高血压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减低,揭示NO是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3.
浅析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武汉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4.
目的根据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所记录的天然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特征将其进行分型,并探讨各型天然H^+-门控离子通道与其基因型组成的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亚基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的大鼠DRG神经元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结合单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基因型组成的ASICs亚基。结果依据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的激活及失活动力学、电流形状特点、细胞直径大小、pH依赖性等及其它参数可将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分为T-型、S.型、B-型和O-型。测定了四种类型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的激活(10%-90%21升时间)与细胞直径大小的相关性,其中T-型、B-型和O-型三种类型的激活动力学与细胞直径有关(r=0.69,P〈0.01),而S-型电流与细胞直径无关(r=0.12,P〉0.05)。对S-型电流(pH5.0)的浓度一效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其阈值在pH6.0左右,最大浓度〉2.0;在pH4.5-2.5之间出现-外向电流,浓度-效应曲线呈钟形。提供了Hi门控离子通道电流表型与其基因型的关系:T-型为ASIC1,ASIC2a,ASIC3;S.型为ASIC2a,ASIC4;B-型为ASIC1,ASIC3;O-型为ASIC1.ASIC3和ASIC4。结论大鼠DRG神经元天然H^+-门控离子通道随着其亚基组构的改变.其电流特征也发生改变,推测系通道内向移动离子的选择性发生改变所致:其中T-型、B-型和O-型受体的神经元分布与其胞体直径相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以及如何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该院自2009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29例(231只眼)高龄白内障患者(≥80岁)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全身疾病的影响.结果 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05者7.8%,0.05~0.3者16.0%,≥0.3者76.2%.手术脱残率为76.2%,脱盲率为92.2%.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是后囊破裂、角膜水肿、高眼压和前房积血.结论 高龄患者白内障手术前要进行综合因素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将7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分别给予胺碘酮、胺碘酮加贝那普利治疗,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及左房内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窦性心律维持及左心房内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67.
后腹腔镜手术是采用腹腔镜手术经腹膜后间隙治疗腹腔后脏器疾病的手术。后腹腔镜手术以其切口小、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200303/2005—08我科采用腹膜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肿瘤患者30例.效果良好,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心康口服液对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将小鼠分为对照组、运动衰竭组(运衰组)、牛磺酸 运衰组(牛磺酸组)、丹参 运衰组(丹参组),采用不同比例配伍的心康口服液用于小鼠,观察其游泳至衰竭时间。(2)用Wistar大鼠建立离体心脏模型及心脏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缺血损伤(AR)组、心康组,分别观察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CPK活性、心肌组织MDA及GSHPX,SOD活性、心肌细胞超微结构。(3)以1~3d的SD大鼠的心室肌细胞为基质,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复氧组)、AR(缺氧复氧)组、心康组,观察3组的心肌细胞存活率、培养液中LDH活性、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1)牛磺酸组、丹参组较衰竭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血清中CPK活力低于运衰组(P<0.05)。心康口服液中牛磺酸对小鼠的游泳能力影响较大,且高浓度好;丹参的影响次之,中浓度较好。(2)对照组整个灌流期间LVSP、dpdtmax、HR均无明显变化,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正常。AR组在复灌5、10、20、30min时LVSP、dpdtmax、HR下降(P<0.01),心肌酶活力降低,MDA含量及CPK活性升高(P<0.01),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成不可逆损伤,心康组在复灌5、10、20、30min时LVSP、dpdtmax、HR与AR组相比均升高(P<0.01);心肌酶活力均升高,MDA含量及CPK活性降低(P<0.01);细胞超微结构大有改善。(3)AR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LDH活力升高(P<0.01),心康组与AR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升高(P<0.01);LDH活力降低(P<0.01);对照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正常,AR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成不可逆损伤,心康组细胞超微结构大有改善。结论:牛磺酸和丹参配物而成的心康口服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心康口服液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辅助性用药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笔者在2003年9月~2005年9月运用自拟呼衰合剂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6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目的检测血小板膜表面CD62P,CD63的含量,研究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UCAD)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探讨UCAD检测的新途径。方法病例来源于2001-10/2002-12在我院心血管门诊和心内科住院的65例UCAD患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A组)50例;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B组)15例。正常健康对照组(C组)59例。入选者性别、年龄大致相同。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分别测定U-CAD中UA、NQMI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膜活化CD62P、CD63的含量。各组数据均用均数±标准(x珔±s)表示。成组设计的两样本比较采用u检验。结果65例UCAD中A组患者CD62P,CD63含量分别为21.92±18.74和3.49±3.19;B组含量分别为21.24±13.36和3.76±2.20;C组的含量分别为4.16±1.59和1.64±0.82。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组血小板膜上CD62P,CD63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B两组之间CD62P、CD63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结论UCAD患者中不论是A组、还是B组均存在血小板活性增高。采用FCM检测CD62P、CD63可为临床上评价UCAD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的高低提供早期、特异诊断指标,亦可能是对UCAD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预后判断检测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