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收集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用IABP的患者21例,观察其IABP前后的连续心输出量(CCO)、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心指数(CI)、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临床恢复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在21例IABP中.术前使用3例,术中使用6例,术后使用12例;15例患者恢复良好,死亡6例.死者中有3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2例死于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是死于肺功能衰竭.3例出现球囊破裂,1例出现感染.平均IABP时间(98.4±43.7)h,在使用IABP期间,升压药单纯用多巴胺即可,剂量平均(5.2±3.6)μg/kg·min-1,在6例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中,合用了肾上腺素或者间羟胺.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33.6±12.9)h,ICU监护时间(5.7±1.6)d,辅助用药时间(48.7±23.8)h.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CCO、CI、SABP、MABP、SVO2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PCW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在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温血停搏液和冷晶体停搏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368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患者中,应用温血停搏液204例,应用冷晶体停搏液164例,将两组患者与心肌保护有关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与冷晶体停搏液相比,温血停搏液组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对呼吸支持及正性肌力药物的依赖性小,心功能好,住院死亡率低(两组分别为3.4%和7.9%)。结论温血停搏液的应用可显著降低瓣膜替换围术期死亡率,减少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二尖瓣粘液退行性变的诊断、病理改变和治疗方法。方法二尖瓣粘液退行性变患者36例,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28例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中1例保留全部二尖瓣叶及其瓣下结构,4例保留部分前叶和全部后叶及其瓣下结构,20例保留部分后叶及其瓣下结构。8例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4例行Carpentier's环成形术,2例行De Vega成形术,2例行腱索乳头肌缩短+瓣叶折叠。结果围术期因严重低心排死亡1例。随访5~84个月,1例因抗凝过量致脑出血死亡。其余34例中,心功能Ⅰ级21例,心功能Ⅱ级12例,心功能Ⅲ级1例。二尖瓣成形8例中,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多普勒,2例无返流,5例轻度返流,1例重度返流,二尖瓣瓣口面积均在2.5cm2以上。结论本病确诊依靠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结合病史、心脏超声检查。二尖瓣置换术是目前本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保留瓣下结构对术后左室功能的恢复极为重要。二尖瓣成形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根据瓣叶及瓣下结构特点选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4.
198 6年 6月至 1999年 8月我们施行Bentall手术 2 4例 ,均为马凡综合征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1例 ,女 3例。年龄 6~ 5 0岁。心电图均显示左心室肥大劳损。B型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7 3~ 9 1cm。 5例合并夹层分离 ,DeBakeyI型3例 ,II型 2例。 11例行升主动脉造影显示升主动脉呈“烧瓶”样扩张。 13例行核磁共振检查 ,显示升主动脉明显扩张 ,1例累及主动脉弓近侧 ,1例累及全部主动脉弓。手术  1992年前手术的 7例在低温 (2 5~ 2 8℃ …  相似文献   
35.
吴树明  李红昕 《山东医药》1998,38(10):27-28
主动脉—右室通道(aortorightventricu-lartunnel)临床罕见。1993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1例成功,经3年随访,患儿发育良好。现报告如下。患儿男,6岁。因活动后心慌,于1993年11月23日入院。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心脏病...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肺动脉灌注参芪扶正注射液(简称参芪液)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病变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22例,分为参芪液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两组均在升主动脉阻断心脏静止后,经主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对照组灌注纯氧合血肺保护液,参芪液组灌注由参芪液与氧合血组成的肺保护液;分别于转流前、转流结束时、转流结束后6h、24h测定并记录两组肺循环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肺血管阻力(PVR)、静脉血与动脉血白细胞比值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结果两组MDA和PVR较转流前均升高(P〈0.05),但参芪液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术后24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静脉血白细胞/动脉血白细胞比值在转流结束时及转流结束后6h均高于转流前,但参芪液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参芪液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16.1±5.5)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1±6.9)h(P〈0.01)。结论参芪液能减轻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浓度值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监测围手术期间血清NT-proBNP浓度值对瓣膜置换术后早期风险性的评估作用.方法2007-06至2007-10选择符合条件的41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换瓣手术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 h,24 h,48 h,120 h抽取外周动脉血测定血清NT-proBNP值,分析围手术期其浓度变化.测定术前和术后16小时的心脏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值,比较术前血清NT-proBNP浓度值与CO和CI的关系.按照术后有无死亡,新发生心律失常,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多巴胺使用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等,比较术前NT-proBNP浓度值.结果①NT-proBNP浓度值术后3 h开始上升,术后24 h达到高峰,与术前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此后缓慢下降,但是术后第120 h仍然高于术前,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术前NT-proBNP浓度值与术前CO值呈负相关r=-0.8734,t=-11.2022,P<0.01;和术后16 h的CO值呈负相关r=-0.8579,t=-10.4291,P<0.01;术前NT-proBNP浓度值与术前CI值呈负相关r=-0.8481,t=-9.9969,P<0.01;和术后16 h的CI值呈负相关r=-0.7691,t=-7.5148,P<0.01.③心律失常,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等并发症患者的术前血清NT-proBNP浓度值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术前监测血清NT-proBNP浓度值对于评估风湿性瓣膜病围手术期风险性具有重要意义.围手术期血清NT-proBNP浓度值越小,术后CO,CI较高,其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较好.术后早期NT-proBNP浓度开始升高,24 h达到高峰,后期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38.
心肌内心电图在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肌内心电图(intramyocardial electrogram,IMEG)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04年4月~11月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2例患者,将采用IMEG诊断的急性排异反应结果与采用临床症状、体表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胸片和心肌酶谱联合诊断结果进行对照,以判断IMEG在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中的作用.结果:2例患者分别于心脏移植术后第8天和第9天出现IMEG QRS波振幅下降,下降幅度与术后即刻比较分别为27%和30%,提示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经治疗后IMEG QRS波振幅恢复正常,与联合诊断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采用IMEG监测急性排异反应,敏感,可靠,无创伤,可作为心脏移植患者抗排异疗效观察及选择性心内膜活检的依据.  相似文献   
39.
胸腺肽防治体外循环致机体免疫功能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术期使用胸腺肽对体外循环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4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胸腺肽组,各20例。分别在术前第3天、体外循环结束后10min及术后第1、3、7天取外周静脉血测定T细胞计数,CD3^+、CD4^+,CD8^+T细胞百分数,CD4^+/CD8^+T细胞比值,血清IgG、IgA、IgM浓度。结果:胸腺肽组体外循环结束后10min淋巴细胞计数及CD3^+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7天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第3、7天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3、7天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体外循环后各时点IgA、IgM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胸腺肽能减轻体外循环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0.
心肌保护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心肌保护不良是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之一,但目前还没有一种办法完全避免因阻断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