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胸部手术中损伤胸导管,会使淋巴液溢人胸腔,成为乳糜胸。我们曾治疗18例,讨论如下。一、临床资料18例中,男15例,女3例;年龄最小为12岁,最大为60岁。其中16例并发于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主动脉弓下吻合3例,弓上吻合7例,胃代4例,探查2例),另2例  相似文献   
102.
用聚乙烯柱、硅胶管、滚压泵和贮血器组成循环管路,将^111In标记的血小板与肝素抗凝的全血混合探计基础表达型一氧化氮合成酶(cNOS)基因转移的猪内皮细胞抗血栓作用。结果显示,cNOS基因转移内皮细胞的抗栓功能优于一般内皮细胞。基因转移的内皮细胞种植于心血管人工材料上可降低其血栓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分别经气管和静脉途径转染腺病毒载体基因至肺组织,探索不同给药途径对肺组织的转染效率和腺病毒载体转基因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分别通过气管内滴入和静脉注射途径向家兔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GFP 2×109pfu),于第3 d、7 d、14 d、21 d处死动物,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测肺、肝脏、心脏组织GFP表达,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气管转染组第3 d仅在肺组织内表达GFP,持续21 d,且强度大;静脉注射转染组第3 d可在肺、肝脏、心脏组织测及GFP表达,14 d皆消失,强度较弱。HE染色显示,气管转染组第3 d可见肺脏炎性反应,第14 d炎性反应消失,肝脏、心脏均未见炎性反应;静脉注射转染组第3 d可见肺脏、心脏及肝脏内有轻度炎性反应,7 d后炎性反应皆消失。结论: 肺脏经气管途径转染腺病毒载体具有较高的靶向性和较长时间基因表达的优点,虽可造成肺部一过性免疫炎性反应,仍不失为肺脏转基因治疗的有效和相对安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5.
生脉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围术期使用生脉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6.
温血和冷晶体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年至1996年,我们采用温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方法行各种心脏瓣膜替换术176例,与同期采用传统冷晶体停搏液行瓣膜替换术的134例病人比较,疗效好,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310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分为温血停搏液组(简称CWBC组)176例和冷晶体停搏液组(简称CCC组)134例。CWBC组男84例,女92例;心功能II、Ⅲ、Ⅳ级者分别为14例(8%)、88例(50%)、74例(42%);伴房颤者152例(占86%);行二尖瓣替换术11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29例、双瓣替换术31例。CCC组…  相似文献   
107.
1998年 2月至 2 0 0 0年 4月 ,我们应用深低温停循环经冠状静脉窦插管逆行灌注血液停搏液保护心肌 ,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保护大脑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置换 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1 9~ 48岁 ,体重5 0~ 84kg。主要症状为胸痛胸闷 ,出现症状至手术时间 2个月~ 1年。 3例马凡综合征 ,升主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弓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行Bentall手术加主动脉弓置换。 1例升主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弓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行主动脉瓣、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置换。 1例升主动…  相似文献   
108.
吴树明 《山东医药》1998,38(1):39-40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山东省立医院(250021)吴树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心脏畸形,占出生婴儿的2-5/万、先心病的7%-8%。患儿主动脉全部或大部(90%或>50%)起自右心室。肺动脉全部或大部起自左心室。如不治疗,45%的患儿于1个月内...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ERCC1)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顺铂辅助化疗之间的关系及铂类药物在NSCLC辅助化疗中发生耐药的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2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包埋组织切片ERCC1基因蛋白表达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患者年龄、组织病理学类型、TNM分期、化疗及生存情况尤其是ERCC1基因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铂类药物辅助化疗之间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NSCLC患者,应用顺铂辅助化疗,其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未用顺铂辅助化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阴性NSCLC患者,应用顺铂辅助化疗其生存时间与未用顺铂辅助化疗者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有优于后者的趋势。在排除了ERCC1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后,NSCLC患者不同年龄、TNM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与生存时间关系的分析显示,NSCLC患者年龄与生存时间之间无明显相关性(χ2=1.008, P=0.297);TNM分期与生存时间之间呈明显相关性(χ2=51.326, P=0.000);组织病理学类型与生存时间之间有相关性(χ2=6.339, P=0.012),腺癌的生存时间要高于鳞癌。分析结果显示,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无论在年龄、TNM分期、病理类型等方面,其生存时间均都明显长于阴性者。结论① 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应用顺铂辅助化疗可能获得生存受益;② 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提示对于铂类药物耐药而言,ERCC1基因蛋白表达可能成为NSCLC患者是否应用顺铂辅助化疗的指标之一;③ ERCC1基因蛋白表达可能成为NSCLC患者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0.
王伟  吴树明  李跃华  王涛  王默 《新医学》2006,37(3):164-166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应用一氧化氮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撤离一氧化氮的方法.方法:38例儿童先心病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患儿,术后立刻开始吸入一氧化氮,吸入初始浓度为20×10-6/L,撤离时采用浓度递减法,每次减少吸入浓度5×10-6/L,持续1 h,当吸入浓度为1×10-6~5×10-6/L时终止吸入.结果:32例(84%)顺利撤离,终止吸入一氧化氮后30 min,肺动脉平均压升高少于20%.6例(16%)出现反跳性肺动脉高压,其中5例恢复吸入一氧化氮并联合应用扩血管药物后能安全撤离,另1例发展为肺动脉高压危象,死于右心衰竭.结论:对于先心病并肺动脉高压术后患儿,采用浓度递减法撤离一氧化氮是安全有效的.但撤离后仍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反跳性肺动脉高压,应恢复吸入一氧化氮,并在联用扩血管药物的情况下缓慢撤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