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67篇
预防医学   157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23篇
  1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目的 优化甘草制款冬花的微波炮制工艺。方法 以单因素实验作为基础,以紫外分光光度法(UV)和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甘草制款冬花中总生物碱、款冬酮、芦丁和异槲皮苷含量,结合醇浸出物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对闷润时间、甘草用量、微波火力和炮制时间4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实验研究,优化甘草制款冬花的微波炮制工艺。结果 甘草制款冬花的响应面法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闷润时间4.5 h、甘草用量15%,微波火力100%,炮制时间83 s,总生物碱、款冬酮、芦丁、异槲皮苷和醇浸出物含量分别为0.002 1%、0.283 6%、0.7%、1.44%和27.6%。结论 优选得到的甘草制款冬花炮制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为甘草制款冬花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67例前来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做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更加准确诊断糖尿病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43.
目的动态了解分析卢湾区高血压及其健康行为流行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2004,2007和2010年3次慢病监测资料,均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结果 3次慢病监测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分别为7.70%,9.67%和10.07%,3次监测均提示高血压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年内测血压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趋势χ2=36.67,P=0.000),高血压患者在6个月内测血压的比例比非高血压患者高,3次监测结果 P值均为0.000,而高血压患者在6个月内测压比例无提高趋势(趋势χ2=2.65,P=0.104),而一年以上测压比例也无下降趋势(趋势χ2=0.89,P=0.346)。结论高血压的患病呈现增长趋势,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近几年,人群测压意识提高,且高血压患者测压意识更强于非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超声龈下刮治和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应用于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30例(共51颗种植体)。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甘氨酸龈下喷砂组(A组)、超声龈下刮治组(B组)和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超声龈下刮治组(试验组),每组1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种植体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苯甲酰精氨酸萘酰胺试验(BANA试验)吸光度值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治疗4周后种植体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试验组出血指数改善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ANA试验结果表明3组患者治疗后的吸光度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以试验组改善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氨酸龈下喷砂与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5.
吴建华 《工企医刊》2014,27(6):1101-1102
目的研究胃溃疡并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胃溃疡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止血,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为疾病治疗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brand factor,v WF) A1、A3结构域间的相互作用及A3的2 M型突变W1745C对A3/A1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A1、A3的晶体结构取自PDB数据库,首先通过柔性对接获得WT-A3/A1(野生型)复合物结构;再利用计算机突变技术构建W1745C-A3/A1复合物体系;最后采用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观察接触面氢键和盐桥的形成与演化,对比分析WT-A3/A1与W1745C-A3/A1在复合物构象、解离力和解离时间的差异。结果 WT-A3/A1接触面之间存在5对生存率大于0. 2的氢键和1对生存率大于0. 5的盐桥; W1745C-A3突变提高了结合面氢键的生存率并增加1对稳定盐桥,从而能够抵抗更大的拉伸力,延缓A1/A3的解离。结论 v WF分子内部A1与A3的相互作用阻碍A1与血小板的结合,而W1745C-A3突变则强化这种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降低A1对血小板的亲和力。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临床中突变导致的血管性血友病的分子机制及相应药物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AMI)溶栓后并发急性脑梗死发病情况进行探讨。方法:登记我院近4年STAMI患者溶栓后出现急性脑梗死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发生率为0.91%,且预后较好。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现偏瘫和意识障碍,不但要想到出血性卒中,而且要想到缺血性卒中。应尽早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48.
医院要建立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临床药师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开展药学知识的教育和咨询、积极开展药学实践、参加卫生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调查和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等。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外科术后镇痛泵(PCA)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我院2005年12月~2006年3月118例术后PCA患者72h内PCA用药与其他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讨论术后应用PCA与临床用药安全的相互影响。结果:本组术后应用PCA者占同期调查病例的49.17%(118/240),72h内用药4大类共计80个品种,累计11 547例次,人均用药97.86例次。结论:PCA可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但PCA与其他手术用药的相互作用带来的患者术后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诱导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HUASMC,待其生长到融合状态时用不同浓度(10-7~10-5mol/L)氟伐他汀和LPC(1、2.5、5mg/L)干预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RT-PCR检测血管平滑肌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Fas的表达。结果:(1)MTT结果反映LPC作用24hHUASMC数量明显增多,增殖指数增大,氟伐他汀能抑制LPC促增殖的作用,使OD值降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2)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显示:LPC对照组(5mg/L)和氟伐他汀处理组在作用早期(6~12h)Survivin因子表达明显,胞浆内可见大量棕黄色颗粒,随时间延长Survivin因子表达逐渐下降,72h时Survivin因子表达明显减弱,与LPC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PC对照组和氟伐他汀处理组在早期(6~24h)Fas因子表达不明显,晚期(48~72h)可检测到Fas因子大量表达,胞浆内可见棕黄色颗粒,晚期处理组与LPC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伐他汀抑制LPC对HUASMC的促增殖作用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作用主要与抑制Survivin因子和促进Fas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