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吴姗姗 《当代医学》2010,16(33):28-2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尿管肾盂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3年来对9例经腹腔途径在腹腔镜下使用胆道镜取出输尿管上段肾盂移位结石的手术配合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9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180min,术中出血40~100ml,住院5~11d,未发生因器械、设备故障或手术配合不良耽误手术或改变手术方式,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熟练的配合技巧、术后注重器械的处理及保养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2.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的迟发性角膜水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迟发性角膜水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90例(100只眼)术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对角膜进行连续性的观察。随访时间3~12月。结果:8例(8眼)于术后5~41天出现迟发性角膜水肿,发生率为8%,平均年龄68.8岁。糖尿病性白内障及有糖尿病史的白内障患者的迟发性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22.2%;老年性白内障病例迟发性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5.6%。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发生迟发性角膜水肿的原因有手术切口间歇性渗漏、角膜内皮功能不良和迟发性手术反应。预防办法宜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73.
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是由胶原蛋白合成与降解失衡引起的胶原蛋白过度沉积所致,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在创面修复及瘢痕消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羟脯氨酸则是衡量胶原蛋白代谢的敏感指标。本文将着重阐述激光治疗对增生性瘢痕中MMP-1及羟脯氨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背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为肝硬化患者带来了希望,但BMSCs在骨髓中含量极少且归巢能力有限,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采用中医药招募内源性干细胞的动员方案可促进BMSCs归巢肝脏,对充分发挥中医药维持或改善机体正常再生修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区及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区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B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1次BMSCs移植术并于术后给予长期抗病毒治疗1年,C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并记录患者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A组2例患者脱落,B组1例患者脱落,最终A组、B组分别纳入38、39例患者。C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A组、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胁痛、纳差、神疲乏力、黄疸评分低于A组、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12(IL-12)、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E(IgE)、丙二醛(MDA)水平及CD8+细胞分数低于A组、B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和CD3+、CD4+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高于A组、B组,PT短于A组、B组(P<0.05)。A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腹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1例;B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肝性脑病1例、腹腔积液1例;C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结论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5.
白内障是目前我国致盲率最高的眼病。白内障摘出后植入人工晶状体,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白内障、提高术后视力的最佳办法。由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远期并发症少于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现在绝大多数白内障摘出后都是以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作为首选。但是,在白内障摘出术中因各种原因出现晶状体后囊膜有较大面积破孔时,就不能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近红外光谱监测下两种控制性降压方式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氧饱和度(rSO_2)和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108例,男50例,女58例,年龄30~74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硝酸甘油降压组(N组)、七氟醚降压组(S组)和非降压组(C组),每组36例。N组和S组在开始剥离动脉瘤时开始控制性降压,于动脉瘤夹闭后停止降压。记录诱导前(T_0)、开始降压时(T_1)、降压后10 min(T_2)、30 min(T_3)、停止降压即刻(动脉瘤夹闭完成,T_4)、停止降压后10 min(T_5)、30 min(T_6)、手术结束时(T_7)和拔管时(T_8)的rSO_2。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7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术后3个月随访并记录新发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重要脏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2—T_6时N组和S组rSO_2明显降低(P0.05)。T_2—T_6时N组和S组rSO_2明显低于C组(P0.05)。N组和S组不同时点rS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不同时点MMSE评分及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七氟醚和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会降低脑氧饱和度,但不影响术后3个月内的神经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比较环泊酚和丙泊酚在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经鼻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176例,随机分为环泊酚组(H组)和丙泊酚组(C组),每组88例患者。麻醉诱导时采用咪达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25μg/kg,环泊酚0.4 mg/kg(H组)或丙泊酚1.5 mg/kg(C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H组泵注环泊酚0.8 mg·kg-1·h-1,C组泵注丙泊酚5 mg·kg-1·h-1,两组均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5μg·kg-1·min-1,顺式阿曲库铵2μg·kg-1·min-1。术中调整泵注速度使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在40~60之间。观察入室后(T0)、诱导后(T1)、插管后(T2)、肾上腺素棉片处理鼻腔(T3)、手术...  相似文献   
78.
79.
80.
2009年12月,我科收治1例患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正值月经期且合并严重药物过敏及全身多脏器损伤的患者,经25d的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患者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