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1.
温病“毒”之概念再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2.
叶天士食疗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不仅是卫气营血理论的创立者,也是善用食疗方法治病的一代宗师,此文从《临证指南医案》中统计搜寻了叶天士用食疗病的经验,发现他不仅善将食品作一般辅助治疗药品,而且有时还作为主药应用,显示了叶氏善于匠心独运精思巧用食品治病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3种治法对温病湿热证血浆ETX(Endotoxin)、血清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IL-1β(Inter Leuldn-1β)的影响,探讨清热祛湿法治疗温病湿热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设清热祛湿法组(A组),清热解毒法组(B组),宣气化湿法组(C组),湿热证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症状变化,同时检测血浆ETX、血清TNF-α、IL-1β的变化。结果:A组症状表现相对较轻,湿热证模型组ETX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各治疗组ETX水平与湿热证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别(P〉0.05)。湿热证模型组.INF-α、IL-1β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清热祛湿法组与清热解毒法组TNF-α、IL-1β含量均较湿热证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3个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且批间变异较大,提示3组药物可能无直接拮抗内毒素活性或直接清除血浆内毒素的作用。清热祛湿法治疗湿病湿热证的机理可能与减弱内毒素介导TNF-α、IL-1β有关。  相似文献   
94.
温病学是一门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临床学科,也是一门中医临床经典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对临床各科有指导意义的桥梁学科.长期以来,温病学教学在知识转变为能力的环节上有明显欠缺,而案例教学则可弥补这一不足.笔者就案例教学在温病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95.
96.
“毒”是温病中运用极为广泛的概念,在病因病机理论上尤为重要,而历代不同医家,对“毒”的含义,阐释各有不同,故澄清“毒”的概念,对于温病病因学说的完善是必要的。1 在温病病因学中,毒的含义有四: 1.1 指病邪中之有传染,并能引起流行者。如《素问·刺法论》中最早的温病病因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不相染者,避其毒气”,王焘的《外台秘要》则说:“天行温疫是毒病之气。”吴又可提出的  相似文献   
97.
正王氏连朴饮为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所创,载于《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原方为川连一钱(姜汁炒),制厚朴二钱,石菖蒲一钱,制半夏一钱(醋炒),炒香豉三钱,焦栀子三钱,芦根二两。原文中言:"诸郁之发,必从热化。土郁者,中焦湿盛,而升降之机乃窒"[1]。方用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泻;厚朴行气化湿,消痞除闷。二药合用,辛开苦降,使气行湿化,湿去热清,升降复常,并为君药。芦根清热除烦以止呕,半夏燥湿和胃而降逆,石菖蒲芳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吕文亮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采集吕文亮教授门诊医案作为数据来源,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模块对医案处方进行频次、属性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纳入病案201则,处方201首,得出高频证型脾胃湿热证、脾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等,高频药物蒲公英、麸炒白术、法半夏、瓦楞子、茯苓等,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归经以脾胃、肝肺为主,关联分析出13组高度关联的中药药对,聚类分析出4大类组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吕文亮教授擅从湿热角度论治慢性胃炎,创新湿热伏邪、湿热致瘀等理论,基于温病方证体系总结出连朴饮方证、柴胡温胆汤方证、三仁汤方证等,同时在治疗上注重三焦同调,分消湿热、调畅气机以及截断扭转。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清肺达原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在TCMSP数据库检索获取清肺达原颗粒所有中药的性味归经、成分、作用靶标,分析组成中药的共有成分信息,下载分子结构文件;在GeneCard与OMIM数据库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疾病靶标,获取与清肺达原颗粒的共同靶标,利用Cytoscape3.7.0统计软件构建"成分-靶标"网络;将作用靶标导入STRING11.0平台进行蛋白互作分析;通过DAVID平台对靶标进行基因本体及信号通路分析;在PDB数据库检索获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及新冠病毒3CL水解酶的晶体结构,借助AutoDockTool、Vina软件与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清肺达原颗粒所含中药的性味归经以"苦""寒"归肺、脾二经为主;筛选获得中药活性成分182个,作用靶标247个,疾病靶标253个,药物-疾病共有靶标48个;通过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与聚类分析获得蛋白互作网络及3个核心网络;通过基因本体富集获得生物过程338条,靶标数量排列前5的分别是: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药物反应、炎性反应、凋亡过程、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获得细胞定位33条,靶标数量排列前5的分别是:胞质、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外空间、核质;涉及分子功能56条,靶标数量排列前5的分别是:蛋白质结合、相同蛋白结合、酶结合、蛋白质均聚活性、细胞因子活性;通过KEGG富集获得P≦0.05的信号通路115条,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清肺达原颗粒所含主要活性成分与受体具有很好的结合性。结论:清肺达原颗粒的多种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多种生物学途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吕文亮 《世界中医药》2020,15(2):125-128
基于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进行解读。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NCP)是急性传染病,大部分患者初期以身热不扬、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主要症状,该病属于疫病范畴,主要病性为湿毒,属于中医的疫毒,可称之为湿热疫毒。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本病是时疫流行的疾病,需要与当令的"四时温病"病证相鉴别。立足点要针对"湿热疫毒"的病理表现及特点,离开了"湿热疫毒"就离开了主要病因。因此,早期虽然有寒湿阻滞,但寒湿化热是常态,发病过程中由湿热疫毒而热、喘、瘀、脱、虚,从病机而论有湿毒、热毒、瘀毒等不同的病性,故治之当不离湿热疫毒,"逐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疫毒、宣畅气机为主,把住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该指南从广泛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规范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利用中医药促进患者康复几个方面在第一版基础上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