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温病“毒”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之概念在温病学中运用极为广泛,在病因病机理论方面尤为重要。而历代不同医家对“毒”之含义阐释各有不同,且当今“毒”之概念运用颇为混乱,故澄清“毒”之概念内涵,对于温病病因学说的完善是必要的。1温病病因学中,毒之含义有四1.1病邪中有传染性,并能引...  相似文献   
32.
四时温病与气象医学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医学对气象与疾病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气象的致病作用、在不同天气气候条件下发病的特点、疾病的季节倾向、不同地区气候及天气变化对疾病的影响等。例如,气象因素中物理致病因素“温度”(炎热)可致中暑(属于暑温);非特异性刺激因素“寒凉”可致感冒;间接诱因,即通过生物性病原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分布。温病的发生因其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3种治法对温病湿热证血浆ETX(Endotoxin)、血清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a)、IL-1β(Inter Leuk in-1β)的影响,探讨清热祛湿法治疗温病湿热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设清热祛湿法组(A组),清热解毒法组(B组),宣气化湿法组(C组),湿热证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症状变化,同时检测血浆ETX、血清TNF-α、IL-1β的变化。结果:A组症状表现相对较轻,湿热证模型组ETX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各治疗组ETX水平与湿热证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别(P>0.05)。湿热证模型组TNF-α、IL-1β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清热祛湿法组与清热解毒法组TNF-α、IL-1β含量均较湿热证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3个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且批间变异较大,提示3组药物可能无直接拮抗内毒素活性或直接清除血浆内毒素的作用。清热祛湿法治疗温病湿热证的机理可能与减弱内毒素介导TNF-α、IL-1β有关。  相似文献   
34.
35.
36.
温病学是脱胎于经典名著中的学科,兼具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的双重属性.如何从学科特点和培养人才的要求出发,深化《温病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温病学》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在《温病学》教研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提出《温病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项原则,现分述如下: 1系统教学原则 首先,要明确温病学有独特和系统的理论体系,以及根据病因、病机、诊断来辨证治疗四时温病的格局,这种格局体现了《温病学》学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7.
从面部色斑的文献记载、历代中医美容方法2方面论述中医对面部色斑的预防和治疗,这对现代崇尚以自然、天然为要求的中医药美容、护肤有很好的借鉴和继承作用。  相似文献   
38.
"湿热致瘀"理论及其临床意义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病在临床颇为常见。随着对湿热病研究的深入,湿热与瘀血的关系愈来愈引起关注。笔提出“湿热致瘀”概念,是对湿热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瘀阻、络损等病理变化的概括。现结合有关“湿热致瘀”病理研究成果,探讨湿热致瘀理论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9.
张腊荣治疗乙肝心法管窥湖北中医学院(430061)吕文亮关键词: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张腊荣教授系湖北中医学院温病学科学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学院附属专家门诊部肝胃专科负责人。其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治疗肝病的经验,现将其部分心得整...  相似文献   
40.
温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探讨430061湖北中医学院吕文亮温病治未病思想有两层含义;一是未病防病,二是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属预防学的内容,由于温病大都来势凶猛,变化殊多,故既病防变原则显得更加重要。温病治未病思想渊源流长,细究前贤论述及临床,其始于《内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