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用油酸和脂多糖 (L PS)尾静脉注射 SD大鼠 ,建立急性肺损伤 (AL I)模型 ,将肺组织进行 NF- k B P6 5免疫组化染色和 NF- k B P6 5 m RNA原位杂交检测 ,观察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细胞中转录调节因子 NF- k B P6 5的表达。免疫组化显示 ,正常组大鼠肺组织中部分细胞浆呈浅染色 (棕色 ) ,偶见肺巨噬细胞核着色 (棕色 )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细胞浆及胞核内见分布均匀的棕色颗粒 ,明显多于正常组 ,且绝大多数已进入胞核 ,表明NF- k B P6 5已活化。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细胞浆内有大量的棕色颗粒 ,呈无规则的丝状、团…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从统计学角度进一步认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疗后发生肘内翻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收集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伤后至复位时间、移位方向、旋转移位、骨骺损伤、固定位置等资料。对以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可能的危险因素,再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最终明确导致肘内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伤后至复位时间、移位方向、旋转移位、骨骺损伤对肘内翻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疗后发生肘内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伤后至复位时间(伤后至复位时间8 h比伤后至复位时间8 h更容易导致肘内翻)[P=0.017,OR=3.303(1.243-8.774)],尺偏型移位[P=0.001,OR=11.951(2.895-49.335)],旋转移位[P=0.003,OR=4.190(1.643-10.685)],骨骺损伤[P=0.000,OR=7.092(2.557-19.671)]。结论 :伤后至复位时间、尺偏型移位、旋转移位以及骨骺损伤是导致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疗后发生肘内翻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根据不同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后桡骨短缩的危险因素,从而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行保守治疗的成人桡骨远端骨折,经筛选后符合要求的共137例,其中发生桡骨短缩36例,男7例,女29例;平均年龄(58.33±14.06)岁;骨折类型:A型8例,B型16例,C型12型。无明显短缩101例,男23例,女78例;平均年龄(52.49±12.79)岁;骨折类型:A型48例,B型34例,C型19型。对以上病例,收集其年龄、性别、BMI、受伤至复位时间、骨折类型、固定方式、负荷时间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桡骨短缩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伤至复位时间、骨折类型、过早负荷对桡骨短缩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成人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后桡骨短缩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年龄[OR=1.045(1.008-1.083),P=0.015],受伤至复位时间[OR=2.853(1.178-6.909),P=0.020],骨折类型(C型骨折较其他两型骨折更易导致桡骨短缩)[OR=4.854(1.506-15.640),P=0.008],过早负荷[OR=3.038(1.138-8.111),P=0.027]。结论 :成人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后桡骨短缩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受伤至复位时间、骨折类型、过早负荷,应根据不同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柴茵丹参汤对大鼠利福平(RFP)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RFP灌胃21 d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柴茵丹参汤、甘利欣、护肝片分别治疗14 d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血清和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结果]柴茵丹参汤、甘利欣、护肝片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ALT活性(P<0.01,<0.05,<0.01);柴茵丹参汤、护肝片可明显减少血清和肝组织MDA水平(P<0.01,<0.01,<0.05,<0.05),而甘利欣效果稍差(P<0.05);3种药物可减轻肝组织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及点状坏死;柴茵丹参汤可减轻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减少凋亡的肝细胞数量,甘利欣、护肝片也可减轻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但脂肪代谢异常.[结论]柴茵丹参汤对RFP肝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5.
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掌指骨短小且呈管状,骨折后传统的石膏及小夹板固定较难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且易移位。2005年5月~2009年6月,我们应用手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指骨骨折18例,获得理想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6.
乳腺导管内癌在乳腺癌中少见,临床症状隐匿,漏误诊率较高。自1979年至1994年经手术治疗19例,本文重点对早诊方法与术式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本组19例均为女性,年龄32~73岁,平均44.5岁,病史20天~5年,平均11.8个月。首发症状为乳房肿块12例(63.2%),直径在0.5~5cm,1例伴乳头血性溢液;乳头溢液者5例(26.3%);乳头湿疹样改变2例(10.5%)。腋窝触及肿大淋巴结2例。临床分期:0期6例,Ⅰ期7例,Ⅱ期6例。术前溢液涂片脱落细胞检查5例,阳性3例;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6例,阳性2例,可疑2例;切检8例,术中冰冻确诊6例。曾4…  相似文献   
67.
报告二例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SLE患者,均为女性,分别为25岁和41岁。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进行性乏力、关节肿痛。患肢肌力、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一例见肌肉萎缩。神经电生理检查示多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一例见纤颤电位和正生理检查与病理特征相符:SLE合并周围神经病同时存在髓鞘脱失和轴索变性。提示生理检查可为SLE合并周围神经病提供客观诊断依据。结合文献复习了SLE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68.
前列腺癌为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治疗早期以手术为首选,术后以内分泌等治疗为主,化疗疗效尚不肯定.尤其在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中,尚未有较好的化疗方案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不良反应与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6年6月65例舒尼替尼治疗的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23例;年龄44~75岁,平均63岁;84.6%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肾癌根治性切除或保留肾单位切除),肿瘤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73.8%)。所有患者均采用舒尼替尼标准治疗方案:50 mg/d,服用4周,停用2周。每2个周期通过CT检查评价药物疗效,每个疗程的第1天和第28天检测血压。比较有无舒尼替尼诱导的高血压不良反应[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者舒张压≥90 mmHg]对肿瘤疗效的影响。结果:服用靶向药物期间,根据是否出现高血压不良反应进行分组,分为高血压组(30例)和血压正常组(35例),两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不良反应在舒尼替尼治疗的第1疗程或者第2疗程出现,出现收缩期的高血压(中位时间:第1疗程,1~9疗程)比舒张期的高血压(中位时间:第2疗程,1~11疗程)更为早期。在12个月的随访中,高血压组客观有效率(ORR)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56.7%vs.28.6%,P=0.016)。同时亚组分析收缩期高血压组或舒张期高血压组与收缩压正常组或舒张压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38)。长期随访过程中,高血压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FS)较血压正常组显著延长(13.4个月vs.8.7个月,P=0.002)。结论:在舒尼替尼治疗过程中,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出现高血压不良反应可获得更好的肿瘤控制,更长的PFS,适合作为预测靶向药物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0.
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术中放疗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乳癌保乳手术中采用术中放疗对疾病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1999年12月40例Ⅰ-Ⅱb期的乳腺癌患者行肿瘤广泛切除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术中放疗术。结果:经5年随访观察,40例患者仅1例局部复发,其余患者均健在,无远处转移,无明显放疗反应,双乳对称,外形美观。结论:乳腺癌保乳治疗 术中放疗对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及远期生存率均有较明显的影响,降低了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