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94年我们应用辉瑞公司生产的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患者40例,并以常用的DHP类药物硝苯啶的应用结果作为对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7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43例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和45例初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胰岛素含量,并与35例同期入院的非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发现,糖尿病并高血压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胰岛素含量和高胰岛素血症发生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糖尿病无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 均<0.001),而且血清胰岛素含量与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平均动脉压水平、血糖水平均无明显的相关性(r 分别为0.1012,0.0641.0.0754,-0.0587;p<0.05)。  相似文献   
33.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指征的扩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病理过程的正确了解,以及对此后冠脉循环素乱病理生理学的认识,是心肌缺血有效治疗的理论基础,随着更佳的溶液方案、改进的PTCA以及流水线式识别和入院操作程序的出现,AMI的治疗战略再次转向早期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检测几种常见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在疾病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emiBioCD系列(CD3/CD4/CD8)细胞检测玻片,检测166例常见感染性疾病患者(5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67例脓毒症、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及55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及比值,结合其IgG、IgM、IgA、C反应蛋白变化,并监测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改变。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脓毒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组患者的CD3+、CD4+、CD8+T细胞绝对计数及脓毒症患者的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脓毒症患者的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几种常见感染性疾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监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在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仁济医院疑诊或待排结核患者进行T—SPOT.TB检测。结果T—SPOT.TB检测在结核性疾病阳性检出率为94.4%(17/18),明显高于PPD的47.1%(8/17)、结核抗体检查的12.5%(2/16)、结核PCR的16.7%(2/12)、抗酸杆菌涂片的7.7%(1/13)、结核菌培养的27.3%(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检测诊断结核性疾病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4%、95.2%,显著优于PPD。结论T—SPOT.TB检测是诊断结核的快速敏感方法,在结核性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估心房颤动(AF)并发脑梗死患者临床处理结果与指南的差距。方法2005年2~11月,连续调查97例因AF并发脑梗死患者(AF组)应用根据指南预先制定问卷结合病史记录分析相关资料,并与同期173例无AF的脑梗死患者(非AF组)比较。结果AF组与非AF组比较,平均年龄(78±8)岁vs(64±10)岁;多数为女性;原患高血压者较少(P<0.05或P<0.01)。AF组平时只有17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2例患者服用过华法令,大多数患者仅服用中成药制剂。AF组超急期血压升高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较重,易出现并发症,预后明显差于无AF组。住院期间AF组27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69例患者应用甘露醇,无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结论大多数老年AF患者未使用抗凝药物,AF并发脑梗死的急性期处理尚不合理,亟需加强相关指南继续教育及建立中风单元,消除临床实际与指南的差距。  相似文献   
38.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致冠心病的危险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密度脂蛋白 (lowdensitylipoprotein ,LDL)是目前血脂异常治疗中注意的重点。但随着降脂研究的进展 ,仅以LDL胆固醇 (LDL C)作为评价冠心病危险性的依据渐显不足 ,有的高LDL C者并无冠心病表现 ,不少冠心病患者LDL C并不高 ,药物降低LDL C后仍会有冠心病事件发生。近期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 (WestofScotlandCoronaryPreventionStudy ,WOSCOPS)亚组分析表明 ,普伐他汀对减少发生冠心病危险的有益影响不能完全由LDL C下降来解释〔1〕,胆固醇…  相似文献   
39.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的致冠心病危险性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传统意义上冠心病的脂质危险因素主要指总胆固醇 ,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 (lowdensitylipoprotein ,LDL)胆固醇 ,而甘油三酯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颇有争议。近年来研究表明 ,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导致小而密LDL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 (highdensitylipoprotein ,HDL)胆固醇水平降低 ,这一脂质三联征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谱 (atherogeniclipoproteinprofile,ALP) [1] ,是冠心病新的脂质危险因素 ,初步肯定了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 (triglyceride ri…  相似文献   
40.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体会(附2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2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232例(A组,252侧),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220例(B组,235侧)。术后随访12~3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无张力修补组术后疼痛分数(VAS)、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修补组,差异肄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切口及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神经感觉异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8/252vs13/235,P〉0.05);无张力修补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修补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3/252vs18/235,P〈0.01)。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是治疗腹股沟疝一种较好的术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