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1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九针十二原”是《灵枢经》卷一之首篇,文章着重把针灸的理、法、方、穴作了纲领性的阐述,俾后之学者有所遵循。篇中首先介绍了辨证区别使用九种不同针具治病的方法。特别是抓住使用毫针治病的疗效明显,适应症广,副作用少的优越性。所以文内首节就提出:  相似文献   
22.
數千年來針灸療法在我國勞動人民的保健工作中有了相當的貢獻,在過去由於缺乏科學知識的幫助未作有系統地整理,所以限制了它的發展,治好病亦沒有很好解釋。自偉大的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以唯物辯證的方法創立了高級神經活動學說,我們在學習巴甫洛夫學說中,對於針灸治療原理有了較明確的認識,解决了許多疑難的問題,給針灸發展指出了一個新的方向。我在針灸治療工作中曾診治一個患者:謝××同志、男、三十四歲,患神經性頭痛,病症見頭部顱顶右側前額右顳區及右眼區部均有陣發性劇痛,痛劇時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讨针刺抗Ⅰ型变态反应的机理,应用ELISA法检测了针灸组与对照组共116例血清总IgE水平和139例特异性IgE抗体。结果表明:针灸组的变应性哮喘总IgE水平由治前(679.24±2.22)×10~3Iu/L下降至(217.57±1.90)×10~3Iu/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针灸对螨、蟑螂特异性IgE的转阴率分别为55.77%,57.6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针灸作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环节。  相似文献   
24.
我国传统的针灸疗法,是通过辨证而选取具有相应主治作用的经穴,运用适当的针刺、艾灸来完成的。《灵枢经》是我国最早的经典著作。《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的首节提出:“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营其逆顺出入之会”。这就初步阐明了毫针治病的原理。并以“小针之要”为纲,指出了运用毫针治病,须坚持辨证施治,注意针下辨气,在得气的基础上,按补虚泻实的法则行  相似文献   
25.
中国古典逢时治疗针法——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它是天人相应观、整体观在针灸治疗学上的具体运用,是祖国医学一份珍贵的遗产。它巧妙地把自然气候的变化以及人体经气盛衰的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不同针法对兔血清胃动素及胃泌素含量的作用,实验用补法和泻法针刺健康兔及利血平化类脾虚模型兔一侧“足三里”穴。利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其针刺前后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脾虚组的血清胃动素的含量,无论用补法或泻法,针刺前后的自身比较以及针前组间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05、P<0.025)。对照组和脾虚组的血清胃泌素只有针前针后的自身比较才有差别(P<0.05或P<0.01)。两种针刺手法之间的比较,上述两个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法和泻法均能提高健康兔及利血平化类脾虚模型兔的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7.
针灸手法补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治疗是以辨证论治为原則,首先必须明确诊断,辨別其患病的部位,是属于哪一经、哪一脏腑;是在表还是在里;其属性是寒证还是热证、是虚证还是实证等。在这个辨证的基础上,确立治则,以“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宛陈则除之”确定治疗时用针还是用灸,用补法还是用泻法。并结合俞穴的性能,正确地选取具有相应主治作用的穴位,组成针灸治疗的处方,通过穴位给以有效的刺激量,发挥经络的作用来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使其恢复正常生理状态,而达到治病之目的。  相似文献   
28.
为贯彻中医对急证论治的精神,根据《子午流注针经》卷上“流注指微针赋”于卷首之中,何若愚氏通过总结他运用子午流注取穴法治疗痛证的经验体会云:“知本时之气开,说经络之流注,移疼住痛如有神,针下获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