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为广西民间道地药材。岩黄连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甾体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护肝、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常用于治疗疮疖肿毒、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本文对岩黄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核心理念,对岩黄连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岩黄连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及其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CCD-RSM)优化pH值依赖型岩黄连碱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粒(dehydrocavidine-chitosan/pectin-nanoparticles,DC-CS/PT-NPs)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表征及体外释放行为评价。方法 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DC-CS/PT-NPs,以粒径、PDI、ζ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CCD-RSM优化DC-CS/PT-NPs制备工艺。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XRD)对DC-CS/PT-NPs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释放性能评价。结果 最佳处方为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5 mg/mL,果胶质量浓度为1.5 mg/mL,TPP质量浓度为2.0 mg/mL,壳聚糖pH值为5.0。DC-CS/PT-NPs包封率为(61.64±1.77)%,载药量为(8.05±0.18)%,粒径为(418.65±4.92)nm,ζ电位为(−14.14±0.22)mV。DC-CS/PT-NPs呈均匀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备成纳米粒后,药物的晶型发生了改变;体外释药结果表明,DC-CS/PT-NPs在人工胃液中2 h仅释放24.35%,在人工小肠液中4 h累积释放率<40%,在人工结肠液中10 h累积释放率>85%。结论 CCD-RSM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DC-CS/PT-NPs处方优化,DC-CS/PT- NPs具有良好的体外结肠释药特征。  相似文献   
73.
叶勇  杨丹丹  涂乾 《北京中医药》2010,29(6):447-449
目的 探讨白花前胡甲素(Pd-Ia)及白花前胡丙素(Pra-c)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鸡胚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溶媒对照组、贝复济(bFGF)组、Pd-Ia 0.2mmol·L-1组、Pra-c 0.1mmol·L-1组、Pra-c 1mmmol·L-1组,检测各组CAM的血管增生程度.结果 在血管新生方面,实验所用浓度的Pd-Ia和Pra-c均具有较明显的作用,与生理盐水组和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Ia和Pra-c可促进CAM血管增生,具有一定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74.
阴道给药途径因给药部位血流丰富、面积大,能避免肝首过效应等优势而受到关注,但传统剂型是存在泄露和使用不适等问题。目前已经提出将生物黏附材料、温敏性材料、pH响应性材料、黏膜渗透技术和纳米技术等策略用于改善药物在阴道的滞留时间、渗透性和释放特性。文章结合阴道的生理结构和特点,综述了通过阴道黏膜给药的新型药物制剂递送策略和技术,期望能为阴道局部用药、子宫靶向给药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
摘要:目的 分析大学新生超重和肥胖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尿酸(UA)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超重和肥胖与ALT及U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5 269名大学新生入学体检检测ALT、UA及身高体重,分析大学新生超重和肥胖和ALT及UA的异常率,并对体质指数(BMI)正常组和超重组及肥胖组的ALT和U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 269名大学生的超重率为17.14%;肥胖率为5.9%;ALT异常率为3.51%;UA异常率为15.43%;各项指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ALT和UA的异常率在超重组和肥胖组明显高于BMI正常组,且随着BMI增高而增高(P<0.01)。结论 大学生超重和肥胖与ALT和UA水平密切相关,应早期加强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干预,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6.
鼻咽癌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指鼻咽腔表面的上皮或鼻咽隐窝上皮发生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确,多与EB病毒、环境、地域、饮食等因素有关。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涕血、鼻衄、鼻塞、耳鸣、听力减退、头痛、颈淋巴结肿大、面麻、复视等。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鱼金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炎性介质(IL-8、TNF-α)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鱼金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疗效.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I-8、TNF-α的含量.结果:血清IL-8、TNF-α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鱼金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炎性介质(IL-8、TNF-α)有明显的干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人体IL-8、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胆囊癌根治术(RC)两种方法治疗早期胆囊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01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63例早期胆囊癌患者,按其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28例与胆囊癌根治术组35例。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及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L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与RC组的34.3%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组中Ⅰ期患者的术后第1、3、5年累积生存率均为100%,Ⅱ期为76.2%、42.9%和23.8%;LC组Ⅰ期为81.8%、54.5%和27.3%,Ⅱ期为17.6%、5.9%、0%。两组同期生存曲线经log-rank柃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C组的生存率优于LC组。RC组术后1、3.5年肿瘤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0.0%、48.6%、74.3%,LC组为60.7%、85.7%、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组术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LC组。结论对于早期胆囊癌患者,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是胆囊癌根治术,这对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sⅡA)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方法将鸡胚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溶媒对照组、bFGF组、TsⅡA0.005mol/L组、TsⅡA0.010mmol/L组、TsⅡA0.015mmol/L组,检测尿囊膜的血管增生程度。结果①各组浓度的TsⅡA均具有较明显的促血管新生作用,与生理盐水组和溶媒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TsⅡA0.010mol/L组和TsⅡA0.015mol/L组与bFG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TsⅡA0.010mol/L组与TsⅡA0.005mol/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sⅡA0.010mol/L组与TsⅡA0.015mol/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单体——TsⅡA可促进CAM的血管增生,具有一定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80.
丹蒌片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丹蒌片对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4个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湖北协和医院)选择66例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丹蒌片联合西药治疗组(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丹蒌片1.5 g/次,每日2次;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丹蒌片模拟剂,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两组心绞痛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心电图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包括服用硝酸甘油后心绞痛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评分变化,包括胸闷、胸痛、胸闷痛持续时间、胸闷痛发作频率、气短 、疲乏、心悸 、自汗 、证候总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c acid,HCY)、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1.2%(26/32)],显著优于对照组[43.3%(13/30),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心绞痛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胸闷、胸痛、胸闷痛发作频率、hs-CRP、sCD40L、HCY、IL-6、MMP-9、MPO水平均降低,治疗组VCAM-1水平降低,对照组VCAM-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服用硝酸甘油后心绞痛缓解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胸闷痛持续时间、疲乏、证候总评分,hs-CRP、sCD40L、HCY、IL-6、MMP-9、MPO、VCAM-1水平均降低(P<0.01,P<0.05)。结论 丹蒌片可以改善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及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