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优选七珠胶囊各组分在预防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最佳剂量配伍比例。方法 复制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并以此作为药效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对太白楤木总皂苷、湖北海棠总黄酮、叶下珠总多酚进行多因素水平配伍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拟合,获得二项多次回归模型方程,根据二项式拟合方程绘制出的因素对指标影效趋势的三维效应面图,筛选七珠胶囊各组分预防急性肝损伤的最佳剂量配伍比例。结果 实验过程中各组小鼠饮食、活动佳,未见不良反应,无死亡。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七珠胶囊的最佳剂量配伍为太白楤木总皂苷0.05 g/kg,湖北海棠总黄酮0.84 g/kg,叶下珠总多酚1.25 g/kg。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用于七珠胶囊剂量配伍优化筛选,方法简便且预测性好,可为七珠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浅论肝为气血调节之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晓燕 《陕西中医》2003,24(1):44-45
笔者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历代医家对肝脏的认识 ,论证了肝为气血调节之枢 ,气血为病多责之于肝的机理 ,从而强调了治疗肝病必须把疏理肝脏气血放在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3.
仲景善用桂枝,在《伤寒杂病论》中可见一斑。《伤寒杂病论》即后世之《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以五版教材为例,《伤寒论》(以下简称《伤》)载方112首,使用桂枝的方剂有40首,比例达35.7%。《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载方205首,含有桂枝的方剂有57首,比例达27.8%。仲景用桂枝,无论表里内外,上中下三焦,脏腑肢节均可灵活配伍使用,经验可概括为温、散、和、降四个字,现分别叙述之。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苦参碱注射液预处理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滴丸125 mg/kg)、苦参碱注射液高剂量组(2.8 mg/kg)、苦参碱注射液低剂量组(1.4 mg/kg),每组6只。各给药组按照10 ml/(kg·d)进行尾静脉注射,连续治疗14 d。第15天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按照12 ml/kg一次性给予50%乙醇复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禁食不禁水,16 h后摘眼球取血并处死。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检测肝脂肪沉积,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 模型组肝指数较空白组增加(P <0.05),苦参碱高剂量组、苦参碱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降低(P <0.05)。模型组血清AST、ALT、T-BIL较空白组升高(P <0.05),阳性对照组、苦参碱高剂量组、苦参碱低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P <0.05)。模型组SOD、GSH、CAT较空白组降低(P <0.05),MDA、TG较空白组升高(P <0.05)。阳性对照组、苦参碱高剂量组的GSH、CAT、SOD较模型组升高(P <0.05),MDA、TG较模型组降低(P <0.05)。模型组肝脏脂滴数量较空白组增加(P <0.05,阳性对照组、苦参碱高剂量组、苦参碱低剂量组较模型组减少(P <0.05。结论 苦参碱注射液可以调节血清转氨酶,改善肝功能,提高抗氧化酶,改善氧化应激,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剖宫产手术中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使用舒芬太尼对改善手术条件和提高产妇舒适度的效果观察。方法 120急诊剖宫产产妇分四组,I、II组硬膜外麻醉,III、IV组腰硬联合麻醉,II组病例硬膜外给予舒芬太尼20μg,IV组病例蛛网膜下腔给予舒芬太尼5μg。记录切皮开始时间、镇痛效果、肌松效果、术中血压波动、新生儿评分及术中舒适度。结果 II组病例切皮开始时间早于I组(P<0.05)。II组病例较I组病例,IV组较III组术中肌松,镇痛效果,术中牵拉不适均有明显改善(P<0.05)。各组病例新生儿产后1、5min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术中舒适度评分为0分病例较其他组多。结论舒芬太尼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给药均能抑制手术牵拉不适,改善肌松和镇痛条件,提高产妇术中舒适度,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单次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急诊手术24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次硬膜外麻醉,B组为腰-硬联合麻醉,C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观察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效果和起效时间、局麻药用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3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效果最好,满意率100%,B组次之,C组最差;起效时间,B组最快,A组次之,C组最慢,C组与A、B间有显著性差异。局麻药用量B组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A组有低血压4例,B组有低血压12例,恶心呕吐4例;术后头痛9例;C组低血压5例,恶心呕吐1例。三组患者均无全脊髓麻发生。结论单次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是最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小儿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3—8岁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KP组)。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的情况并记录,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K组与KP组比:MAP、HR明显升高,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局麻药用量增加,苏醒时间延长,术中及术后躁动且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多。结论氟胺酮复合异丙酚加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外科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Confidence高黏度骨水泥PVP技术在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10-2014-10共纳入了80例重度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A组患者采用Confidence高黏度骨水泥PVP技术治疗,B组采用传统PMMA骨水泥行PKP技术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3 d、3个月和1年,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的两项指标变化较为相近(P0.05)。A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28.6%,B组为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度OVCF患者,Confidence高黏度骨水泥PVP技术可取得常规PKP技术相当的疗效,其骨水泥渗漏率低,疗效可靠,且明显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轻者可无症状或感心悸、气短、胸闷,重者可引起短阵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常用的抗室早药物(IB或IC类抗心律失常药)因其致心律失常作用、负性肌力作用而增加病死率[1];胺碘酮长期应用毒副作用较大,患者依从性差.目前主张药物首选β-受体阻滞剂减轻症状[2].  相似文献   
40.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症候群.目前认为UAP是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发生了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冠状动脉痉挛以及远端小血管栓塞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所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常见类型[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