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对砂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进样,分析光照、温度、湿度对砂仁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砂仁中的挥发性成分以烯萜类为主,其中乙酸龙脑酯和樟脑是砂仁主要挥发性成分;短暂常温(25 ℃)干燥(湿度<40%)保存对砂仁品质影响小;乙酸龙脑酯受环境影响大,高温、高湿、光照联合作用其含量降低约79%。结论:温度是影响砂仁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因素,联合湿度和光照,烯萜类成分含量降低显著,为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应及时存放在低温、避光、干燥的环境中。本实验为砂仁的保存条件及相关制剂制备及储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秦皮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方法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模型,研究不同工艺的秦皮饮片水提物的抗炎消肿作用。采用高效液相测定2种秦皮 饮片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结果:与空白组比较,2种秦皮饮片水提物均可降低大鼠足肿胀度,改善各项炎症指 标,但以一体化加工秦皮饮片的抗炎消肿作用更为显著。一体化加工秦皮饮片中秦皮甲素、秦皮苷、秦皮乙素、 秦皮素等4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均高于传统方式加工的秦皮饮片,这四种香豆素类成分在一体化秦皮饮片 的总量约为传统秦皮饮片水提物的1.5倍。结论:秦皮饮片一体化加工与传统加工在抗炎功效上作用相似,且 具有减少有效成分流失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揭示小茴香挥发油提取过程中的成分溶出规律。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固定时间间隔(30 min)收集挥发油/芳香水体系,分离挥发油部分和芳香水部分,选取正二十二烷和肉豆蔻酸甲酯为双内标物进行GC-MS分析并定量。通过热图分析提取主要特征成分,并明确成分分布规律,结合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考察影响成分分布的主成分。结果 GC-MS共解析挥发性成分123个,其中主要成分为草蒿脑、茴香脑及(R)-(+)-柠檬烯;芳香水溶液中特有成分60种,挥发油特有成分36种,27种成分为油水共有成分。水中特有成分与芳香水中主要成分茴香脑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与草蒿脑及(R)-(+)-柠檬烯含量呈正相关,油中特有成分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R)-(+)-柠檬烯含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影响成分分布的重要因素,PC1(相对分子质量、熔沸点正相关)、PC2(折射率正相关)以及PC3(水溶性负相关)是导致成分分布差异的主成分。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过程中,受挥发性成分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部分成分特异性地在芳香水、挥发油体系分布,芳香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主要成分在水部分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降低挥发油收率及质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补肾益气药预防家兔膝骨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 将72只4月龄健康日本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中药高剂量组(C组)、中药中剂量组(D组)、中药小剂量组(E组)、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对照组(F组)6组各12只.除A组外,均采用石膏管形固定膝关节6周,制作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在造模同时C、D、E、F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中药、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灌胃4周.模型组给予用药组等容的生理盐水灌胃;空白组不灌胃.造模6周后抽取关节液,应用ELISA法测定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同时取关节软骨行大体及光镜检查.结果 组织学显示,C、D、E、F组膝关节软骨有不同程度的色泽变化,骨赘、骨囊肿形成,软骨关节面出现浅表性糜烂,部分标本软骨缺损深达软骨中层,出现软骨剥脱,但程度轻于B组.与A组比较,B组关节液中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表明造模成功;C、D、E、F组的TNF-α含量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E不同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随用药剂量增大,兔关节液中TNF-α含量越低.结论 补肾益气药可能通过降低兔关节液中TNF-α含量预防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55.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根皮苷的含量,研究根皮苷在小肠段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药物浓度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根皮苷吸收的影响,得出根皮苷在体大鼠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根皮苷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在空肠段和结肠段吸收较完全,在十二指肠段和回肠段难以吸收;其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从大到小依次为空肠结肠十二指肠回肠;不同质量浓度的根皮苷(5.14,10.28,20.56 mg·L~(-1)),其Ka和P_(app)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根皮苷在大鼠全肠段的吸收没有浓度依赖性,吸收机制可能属于被动扩散;含P-gp抑制剂组和不含P-gp抑制剂组比较,根皮苷的Ka和P_(app)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根皮苷可能是P-gp底物。  相似文献   
56.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刺消痛胶囊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方法:采用ODSC18柱(5μm,4.6×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室温。结果:龙胆苦苷在0.312~2.0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方法的回收率为98.12%,RSD为1.17%(n=5)。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含量测定,能够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含量。  相似文献   
57.
散瘀止痛滴丸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确定散瘀止痛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熔融状况,成形情况、沉降状况、圆整度、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为考察指标对基质种类、主药与基质比例、滴制温度、滴速、滴距和冷却剂种类进行优选。结果 优选的工艺为以聚乙二醇6000:4000(1:1.2)为基质,基质与药粉混合(聚乙二醇:药粉=1.5:1)于70℃熔融,搅拌均匀,滴距为6cm,滴速每分钟40丸,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结论 筛选的工艺稳定可靠,适合于散瘀止痛滴丸的制备。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固齿软胶囊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影响软胶囊成型的基质、助悬剂用量、药物粒度、润湿剂用量四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最佳工艺为:取大豆油190g,加入蜂蜡8.0g,加热熔融,放冷,加入吐温-80及过100目筛的熟地黄、山茱萸提取物的粉末,再加入过100目筛的泽泻细粉,搅拌均匀,以明胶:甘油:水(10:0.5:1.0)为囊材制成.结论 工艺稳定,操作简便,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HPLC-ELSD法测定骨复生缓释片中黄芪甲苷含量。方法采Welch C18柱,柱温为30℃,以乙腈-水(34:66)为流动相,以Softa ELSD进行检测。结果黄芪甲苷在1.569~10.460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3;平均回收率为100.86%;RSD分别为3.0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分离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0.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穿山龙中薯蓣皂苷的醇提取工艺。方法选用乙醇为提取溶剂,以乙醇浓度、乙醇倍数、提取时间为自变量,薯蓣皂苷含量为因变量,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穿山龙中薯蓣皂苷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确定了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3 h,乙醇倍数4.5倍。在此条件下穿山龙醇提取物中薯蓣皂苷的含量为3.092%,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R2=0.974 2。结论该工艺可用于穿山龙中薯蓣皂苷的提取,方法简单,预测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