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1.
回顾分析了7例红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M6)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特征。血象示二系或是三系减少,可见数量不等的有核红细胞。骨髓主要累及红系和粒系,但大部分患者有三系病态造血,有核红细胞PAS染色呈阳性。白血病细胞主要表达血型糖蛋白、CD13和CD38。大部分患者有染色体核型异常,但均为随机非特异性改变。  相似文献   
4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1例原发、初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进行了免疫表型及p170检测。同时对可判断疗效的80例患者(不含M3)进行了免疫表型与预后关系分析,结果显示:M3患者CD13、CD33高表达、CD34、HLA-DP、p170均为阴性,M2a患者CD7高表达而CD14、p170阳性率较低;M2b患者CD7为阴性,M4、M5的特点相似,CD14、CD15、CD38、CD33、HLA-DP均高表达,CD7弱表达,p170阳性率较高。免疫表型与AML预后关系分析结果显示CD34、CD15与治疗反应显著相关。而CD14、CD7、淋系相关抗原与预后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3.
经研究发现亚急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较为特殊。各种组化染色阳性物质呈团块状且位于核的凹陷处;电镜下易发现特殊的包含体。临床病程较M_2a长,发病缓渐,易发生神经系统等髓外浸润。核型分析有t(8;21),常伴有性染色体丢失。免疫表型分析符合为分化较好的粒细胞白血病;有AML_1-ETO融合基因。在我国年发病率为0.194/10 ̄5。  相似文献   
44.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的分型诊断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细胞遗传学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分型诊断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了167例原发性初诊AML患者的核型与AML亚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7.7%的患者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t(8;21)、t(15;17)、inv(16)/del(16)分别与M2b、M3、M4Eo特异性相关,11号染色体异常常见于M4、M5。细胞遗传学可作为AML亚型的分型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1 例PPCL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 例接受治疗,除2 例仍存活外(1例存活已达1 a 现仍在观察中,另1例为新近诊断)其余均已死亡(1例存活5a,其余均于1 a内死亡)。结论 PPCL与急性白血病类似。  相似文献   
46.
47.
特异性酯酶(CE)通常被看成是成熟和分化好的原始粒细胞以及组织嗜碱细胞的标志酶,许多报道都强调它对粒细胞的特异性,我们观察了203例急性白血病,并把CE与POX、SBB染色相比较,认为CE对早期  相似文献   
48.
43例成人急性白血学病的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9.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在临床上很少见,其中绝大多数AML的发生与CLL治疗相关.AML合并未治疗的CLL更加少见,Michael等总结1970年~2000年的文献,共报道A M L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合并未治疗CLL26例.  相似文献   
50.
1975年我们对首批由平原(300米)进入高原(2800米、3200米、3490米)的部分铁路施工人员472人进行了高原适应不全症发生及某些生理指标变化的调查。1人在到达3300米地区时发生肺水肿;3人发生昏厥,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口唇干裂、憋气、鼻出血、眩晕者占半数以上;腹胀、食欲减退、头痛、失眠及心慌者占30—50%。另17名进入海拔47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