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中药内服加熏洗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药内服加熏洗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关节镜微创手术后的疗效及对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将90例KOA患者随机按住院前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关节镜清理术,对照组术后采用西医常规处理。观察组术后即采用中药内服,1剂/d,共4周;中药熏洗,于术后第5天开始,2次/d,共14 d。观察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症状、体征评分,监测术后第1,3,7,10,14天患者疼痛、肿胀及关节活动度,检测治疗后关节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3天两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第7,10,14天观察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评分明显上升,并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关节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KOA关节镜清理术后采用中药内服及熏洗能改善患者疼痛、肿胀及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关节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
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务工作者必备的专业技能.我国医学院普遍存在对医学生该类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的问题.医患沟通和语言交际类课程存在开设课时少,课程单一不成体系,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等问题.笔者将自己和他人运用会话分析研究医患沟通的研究成果,用于对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和评估方法的改进,语言沟通类学生活动的开展,以及医患沟通类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尝试和探讨,以两个年级共2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在提高临床医学生的语言表达自信和沟通技能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与髓内钉治疗GustiloⅡ型、Ⅲ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5月我院共收治的16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髓内钉组(7例)与桥接组(9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等。观察病人膝关节、踝关节活动和骨折愈合情况。根据Mazur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American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桥接组围手术期失血量、手术时间优于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HSS、Mazur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随访时间为(13.75±1.91)个月(12~18个月),末次随访时,除髓内钉组1例病人出现可疑感染性骨不连外,其余病人均恢复行走功能。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均有显著疗效。桥接组围手术期失血、手术时间更占优势。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内固定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荐,但仍需结合病人骨折的类型等众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比较分析3种方法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4月-2008年2月,共收治四肢难治性骨不连36例39肢,男22例,女14例;年龄15~71岁,平均51.5岁;胫骨19肢,肱骨9肢,股骨7肢,尺、桡骨4肢;治疗骨不连手术次数1~4次,平均2.5次;术前X线片骨不连骨断端距离:4.5~36 mm,平均16.5 mm;下肢短缩距离:5~40 mm,平均21 mm.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19肢(联合组),自体骨髓移植联合人工骨9肢(骨髓组),自体髂骨移植治疗11肢(髂骨组).[结果] 39肢最终均达骨性愈合,均获随访12~28个月,平均18.5个月.骨愈合时间、固定物取出1个月患肢功能评分和术后X线片评分,联合组疗效优越(P<0.05).联合组骨愈合时间(5.5±1.5)个月,骨髓组骨愈合时间(6.6±1.8)个月,髂骨组骨愈合时间(7.4±2.1)个月.[结论] 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临床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   
25.
背景:应力刺激可以促进四肢长骨干骨折愈合。目的:观察应力因素对微小骨折块愈合的影响。方法:制作兔双侧股骨大转子劈裂撕脱微小骨折模型,一侧采用克氏针固定(对照组),另一侧采用拉力螺钉置入固定(实验组)。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表现:实验组骨痂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快,外骨痂量多,灰度高,骨痂塑型时间短。②CT表现:实验组内外骨痂生长速度比对照组要快,骨折处塑形较对照组好。③骨痂组织切片光镜观察发现,两组骨折愈合都表现为软骨内成骨方式,实验组血肿消失、机化较快,修复性纤维组织较早被软骨性骨痂取代,骨痂生长旺盛,断端骨痂愈合早且快,而且软骨性骨痂骨化、骨样小梁转化为编织骨均较对照组早,骨改建塑型亦较对照组好。④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间隙内骨痂钙、磷元素的含量术后均逐渐升高至6周后开始下降,4周时实验组钙磷含量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微小骨折块的愈合方式表现为软骨内成骨,适宜的加压固定较不加压固定骨折块周围组织水肿消退快,炎性反应小,骨痂中钙磷沉积早,含量大,骨折愈合时间短,骨痂质量好塑型快。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4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0个月。手术时间44~91(68.88±13.28)min,术中出血量40~120(83.21±17.42)ml,术后住院时间3~8(5.31±1.16)d。38例骨折愈合时间为3~6(4.03±0.72)个月,2例骨折在术后第10、11个月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经再次手术后愈合。术后切口感染2例,中重度贫血(血红蛋白<70 g/L)4例,螺钉退钉切出2例,髋内翻畸形1例,压疮2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78~97(93.86±3.14)分,其中优39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为95.24%;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91~97(94.69±1.52)分,42例均为优。结论 股骨重建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良好的内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中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27.
背景:应力刺激可以促进四肢长骨干骨折愈合。 目的:观察应力因素对微小骨折块愈合的影响。 方法:制作兔双侧股骨大转子劈裂撕脱微小骨折模型,一侧采用克氏针固定(对照组),另一侧采用拉力螺钉置入固定(实验组)。 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表现:实验组骨痂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快,外骨痂量多,灰度高,骨痂塑型时间短。②CT表现:实验组内外骨痂生长速度比对照组要快,骨折处塑形较对照组好。③骨痂组织切片光镜观察发现,两组骨折愈合都表现为软骨内成骨方式,实验组血肿消失、机化较快,修复性纤维组织较早被软骨性骨痂取代,骨痂生长旺盛,断端骨痂愈合早且快,而且软骨性骨痂骨化、骨样小梁转化为编织骨均较对照组早,骨改建塑型亦较对照组好。④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间隙内骨痂钙、磷元素的含量术后均逐渐升高至6周后开始下降,4周时实验组钙磷含量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表明微小骨折块的愈合方式表现为软骨内成骨,适宜的加压固定较不加压固定骨折块周围组织水肿消退快,炎性反应小,骨痂中钙磷沉积早,含量大,骨折愈合时间短,骨痂质量好塑型快。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LISS钢板在骨质疏松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LISS钢板治疗粉碎性骨折11例,男性4例,女性7例;其中股骨近端骨折5例,股骨远端骨折4例,胫骨近端骨折2例。结果:术后随访除1例病人(术后因跌倒致钢板松动)外,其余10例均没有出现内固定松动的现象。结论:用LISS钢板治疗骨质疏松骨折可兼顾老年人多器官病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失血少,感染少,减轻病人疼痛,便于早期功能锻炼。LISS钢板在临床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背景: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具有较高的垂直剪切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征,是一种典型的不稳定骨折。目前治疗PauwelsⅢ型骨折固定方式较多,何种内固定为青壮年PauwelsⅢ股骨颈骨折的最佳固定方式,尚无明确结论。目的:比较3枚倒三角空心螺钉辅助横形拉力螺钉、股骨颈系统固定PauwelsⅢ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采用3枚倒三角空心螺钉辅助横形拉力螺钉与股骨颈系统治疗的PauwelsⅢ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其中9例采用3枚倒三角形空心螺钉+1枚垂直骨折线的横行拉力螺钉治疗(3+1空心螺钉组),12例患者采用股骨颈系统固定治疗(股骨颈系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肢体功能等方面对两种固定方式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1空心螺钉组患者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7.44±4.30)个月;股骨颈系统组患者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58±4.68)个月。(2)在术中透视次数、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方面,股骨颈系统组...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在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经牵引、闭合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区域,小切口置入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31例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1例91岁患者因肺心病术后6月死亡。余30例X线片显示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6.5±3)个月,无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螺旋刀片滑脱、再骨折及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5例,良10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80.6﹪。结论: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满意,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