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2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42篇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些年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已逐渐向更符合人体生理的生理性起搏过渡。主要热点集中在双心腔起搏器和频率反应性起搏器的研制和应用。许多作者都报道了这两类起搏器在血流动力学和增加运动耐量方面的益处。尽管人们较少注意单心腔的心房起搏(AAI),然而,AAI起搏因为保持了正常的房室收缩顺序,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不伴有房室传  相似文献   
82.
本文应用体表记录心室晚电位的方法,对220人(正常人78名);急性心肌梗塞92例;陈旧心肌梗塞50例;心绞痛10例进行了检测。正常人无一例晚电位阳性,而陈旧心肌梗塞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者晚电位阳性率高达66.7%。心肌梗塞部位、室壁瘤及左室射血分数与晚电位缺乏相关性。体表记录心室晚电位对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检测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非创伤性手段。  相似文献   
83.
84.
双心腔起搏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双心腔起搏对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15例确诊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并植入双心腔起搏器的患者 ,男性 11例 ,女性 4例 ,平均年龄 (5 0 2± 15 5 )岁 ,程控为DDD起搏方式。对患者术前、术后第 1次随访平均 (5 1± 1 6 )个月及最近 1次随访平均(2 7 3± 3 7)个月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和超声心动图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9例晕厥患者在第 1次评价时即未再发作 ,2例先兆晕厥的患者 ,在第 1次评价时仍有 1例有偶发 ,但在第2次评价时症状也消失。 15例气促、 13例胸痛、 12例心悸患者 ,在第 1次评价时分别有 6例、 7例、6例症状完全消失 ,总消除率约 4 0 %。在第 2次评价时又分别有 5例、 2例、 3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进一步症状消除率约 2 0 %。患者左心室流出道跨瓣压差由术前平均 (79 9± 32 6 )mmHg (1mmHg=0 133kPa) ,经半年起搏治疗后降为 (43 2± 18 9)mmHg ,3年后进一步降为 (40 4± 2 4 1)mmHg ,两次结果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心功能由术前的 (2 6± 0 4 )级 (NYHA分级 ) ,提高到第 1次随访时的 (1 7± 0 3)级 (P <0 0 1) ,第 2次随访时的 (1 1± 0 2 )级 (P <0 0 1) ;E/A峰值 ,在术前、第 1次随访、第 2次随访时分别为 0 8±  相似文献   
85.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是一种常见的、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疾患。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心肌梗死存活率的升高 ,CHF已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心血管疾患 ,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数近 10 0万 ,而且整体预后不佳。在过去的 2 5年间 ,心力衰竭 (心衰 )恶化住院率增加了 3倍 ,首次住院后 5年内的死亡率上升为 75 %。然而 ,心衰治疗的前景尚好。在一些国家 (英国、美国、瑞典 ) ,心衰的死亡率正逐渐下降 ,这主要归功于最近 5年心衰治疗和心脏性猝死 (SCD)预防方面的进展 ,例如药物治疗和植入性装置。下面就心衰的研究进展简要做一综述。一、心衰发…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先天陛心脏病外科手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ntra-atrial reentrant tachycar-dia,IART)心电图与消融靶点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因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LART行射频消融的2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心电图(F波或P’波)与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24例患者共诱发出28种IART。17种(17/28,60.7%)IART心电图表现为典型锯齿形F波,其中15种(15/17,88.2%)成功消融靶点在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IVC-TA)峡部;另外11种(11/28,39.3%)IART临床心电图表现与典型心房扑动不同,表现为P’波,其中7种(7/11,63.6%)IART成功消融靶点在右心房游离壁瘢痕-下腔静脉,其他分别在IVC-TA、界嵴前方、间隔补片和上腔静脉之间、房间隔补片处消融成功。结论不同部位的IART具有一定的心电图特点,根据这些心电图特点,有助于消融靶点的判定。  相似文献   
87.
临床资料 例 1患者男性 ,6 3岁 ,反复进行性劳力性气促 10年 ,发现心房颤动 (房颤 ) 1年以上 ,强心利尿治疗 10年心力衰竭未控制。心电图示房颤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QRS波时限 0 14s。心脏X线示心影普遍增大 ,心胸比率 0 5 5。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 39 9mm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5 7 0mm ,二尖瓣返流 (MR)程度中度。临床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 ,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 )。例 2 患者男性 ,71岁 ,反复进行性劳力性气促 3年 ,发现房颤 1年以上 ,强心利尿治疗 1年心力衰竭未控制。心电图示房颤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QRS…  相似文献   
88.
心脏再同步治疗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报道142例心脏再同步治疗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临床应用。方法 142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男性91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59.8岁,左心室内径平均72.32mm,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29。患者均伴有室内阻滞,平均QRS波时限为(146.7±21.4)ms。142例患者中,扩张性心肌病98例,缺血性心肌病44例。分别观察双心室起搏前后LVEF变化。结果双心室同步起搏后,患者心功能得到明确改善,142例患者平均LVEF从术前的0.29±0.08增加至0.36±0.07,LVEF值平均提高0.07(P<0.05)。左心室充盈时间延长,二尖瓣反流量减少。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平均LVEF从术前的0.28提高到术后的0.37。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平均LVEF从术前的0.30提高到术后的0.36。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无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还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总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的经验.方法 入选我院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确诊并植入ICD的ARVC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常规电话及门诊随诊.结果 共18例患者[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46.4±13.8)岁]入选,平均随访(46.6±30.5)个月,有6例患者出现了111次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事件,其中仅1次VF事件,其余均为VT事件,其中3例患者术后共出现了7次电风暴.ICD治疗组中的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ICD未治疗组.111次VT/VF事件中,12次经电除颤终止心动过速,其余均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ATP)终止了心动过速.结论 ARVC患者ICD植入后的VT/VF事件以VT为主,多数可经ATP终止;出现电风暴的ARVC患者易反复发作恶性心律失常;CRP可能对ICD治疗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0.
周俊萍  华伟 《天津护理》2013,(6):497-497
手指脓疱疹多见于1~3岁婴幼儿,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症,与婴幼儿不良习惯——吮指有关,且源于吸吮手指或单个拇指可累及指甲及多个手指,以大拇指、食指多见,儿童感染与原发性龈口炎有关,多伴有疱疹性口炎发生。病症前期有感冒、发热、呼吸道感染病史。临床表现为手指红肿继之水泡形成,破溃处形成溃疡,周围成簇的脓疱,严重者遍及整个手指及指甲尖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