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9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74篇
  2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目的 调查输液反应的原因与医院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细菌检测采用营养琼脂平板接种 ,热原检测采用基质染色法检测微量内毒素。结果  47例输液反应中有 15例检测有热原或细菌的污染 ,占 3 2 %。结论 输液反应与医院内感染关系非常密切。应加强管理 ,规范医疗行为 ,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参加IAEA/WHO组织的TLD国际比对,检查二级标准剂量学实验室(SSDL)放疗水平剂量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方法 SSDL对IAEA邮寄的TLD进行照射,并计算出其吸收剂量,然后将TLD及其计算结果寄往IAEA剂量学实验室,IAEA对其进行评价后给出比对的偏差。结果本次60Coγ射线吸收剂量比对的偏差为-1.8%。结论按照IAEA要求,该项比对的最大允许偏差为±3.5%,所以这次比对结果是合格的。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通过对B群链球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特别是非妊娠成人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实验室检验指标以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回顾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分离的B群链球菌菌株信息,筛选血培养阳性同时临床诊断为血流感染的患者信息,分析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结果 276株非重复株B群链球菌分离自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占52.5%,患者平均年龄为(49.2±19.8)岁,分离标本前3位分别是尿液(43.5%)、皮肤软组织及伤口分泌物(25.4%)和血液(10.5%)。22例确诊血流感染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更高占86.4%,平均年龄为(50.8±17.5)岁,所有血流感染患者均有基础疾病,肝胆相关疾病及肿瘤分别占36.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22.7%,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占13.6%。典型临床表型为发热。血流感染经治疗患者中19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常规炎性指标与其他链球菌血流感染数据相比无特异性。血流感染分离菌株对克林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9.2%和45.5%,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未发现耐药株。结论 成人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者主要为中年男性,多合并有基础疾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对于发热患者应尽早规范采集血培养以明确诊断,青霉素是B群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克林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不推荐经验使用,临床治疗时应重视药敏结果,避免不合理用药。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者经临床合理诊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多重监测下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65~80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重监测组(M组)和常规监测组(R组),每组50例。M组通过调节麻醉药物使麻醉深度指数(NTI)维持在37~56,rSO250%或不低于基础值的20%,根据TOF值输注肌松药物;R组术中由麻醉医师根据监护仪指标调整丙泊酚、瑞芬太尼及肌松药物的输注速率。于术前1d、术后1、3、7d、1个月和3个月采用MMSE量表评估认知功能,记录术后7d、1个月和3个月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情况。记录术毕至呼唤睁眼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和术毕至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单位时间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用量。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1h(T1)、术毕(T2)、术后24h(T3)采集静脉血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和Aβ1-42蛋白含量。结果 M组术后1d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R组(8%vs.22%,P0.05)、术后3d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R组(2%vs.16%,P0.05)。术后7d和1个月、3个月两组POCD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小于R组[(3.3±0.8)mg·kg~(-1)·h~(-1) vs.(3.7±0.7)mg·kg~(-1)·h~(-1),P0.05],顺式阿曲库铵用量明显小于R组[(104±47)μg·kg~(-1)·h~(-1) vs.(124±68)μg·kg~(-1)·h~(-1),P0.05],术毕至呼唤睁眼时间[(10±3)min vs.(16±6)min,P0.01]、拔管时间[(13±3)min vs.(22±7)min,P0.01]和定向力恢复时间[(17±4)min vs.(27±9)min,P0.01]均明显短于R组。与T0时比较,T1、T2时M组和T1~T3时R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T_1~T_3时M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R组(P0.05)。与T_0时比较,T_1、T_2时两组Aβ1-42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多重监测下的全凭静脉麻醉可减轻腹部手术老年患者神经损伤,降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但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临床诊断依赖运动平板试验诱发的心肌缺血 ,但敏感性相对较低 ,尤其是单支病变的检出。对老年、不能运动者、束支传导阻滞者的应用也受到限制 ,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DSE)可弥补这些缺陷 ,为无创性诊断X综合征提供客观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我们收集了 2 0 0 1- 0 4~ 2 0 0 2 - 0 6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照影阴性、心电图为不典型ST -T改变或正常者共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平均年龄 (47.0±9.8)岁 ,体重 (74± 5 .3)kg。受试者 4 8h内停止应用 β受体阻制剂及影响心肌供血的药物。1.2 方法 应…  相似文献   
16.
〖H观察当归补血汤主要吸收成分对2型糖尿病模型GK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UPLCMS/MS定性定量吸收入血活性成分(ABCs),确定ABCs组成,定量1g母方中ABCs浓度。GK大鼠按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当归补血汤组及吸收成分(ABCs)组,每组10只,给药组分别灌胃当归补血汤(4g/kg)、吸收入血的生物活性成分(剂量相当于母方含量,即咖啡酸5.36mg/kg,芒柄花素2.68mg/kg,毛蕊异黄酮2.56mg/kg,阿魏酸1.36mg/kg,黄芪甲苷0.45mg/kg,丁苯酞0.16mg/kg,蒿本内酯0.16mg/kg),10只普通Wistar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28d。观察指标:①肾脏系数、尿总蛋白和尿白蛋白;②肾组织氧化应激;③病理切片观察肾脏组织形态。结果 当归补血汤及ABCs均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肥大,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尿总蛋白、尿白蛋白和肾脏MDA水平(P<0.05),显著升高肾脏总SOD活力(P<0.05),且对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有保护作用;与当归补血汤组比较,ABCs作用不如汤剂显著。结论 ABCs能够代表母方当归补血汤发挥对GK大鼠的肾保护作用,机制涉及氧化应激。母方中除ABCs外,其微量元素、氨基酸、多糖等其他成分也同时发挥着药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实施麻醉维持,试验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实施麻醉维持。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临床时间指标、镇静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麻醉维持给药后15 min(T1)、麻醉维持给药后30 min(T2)、手术结束(T3)心率(HR)分别为(77.47±9.41),(79.47±6.11),(77.77±8.67)次/分,对照组分别为(68.23±5.51),(67.17±6.36),(71.23±6.41)次/分,试验组T1、T2、T3平均动脉血压(MAP)分别为(52.30±3.98),(85.03±7.46),(86.07±3.89)mmHg,对照组分别为(64.57±3.43),(63.67±5.07),(66.60±5.3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拔管时间分别为(18.37±4.85),(13.93±4.73)min,拔管即刻躁动评分分别为(1.90±0.71),(2.37±0.62)分,拔管后5 min 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87±0.57),(2.43±0.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可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镇静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不同方式治疗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多发肋骨骨折的治疗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2828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损伤程度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保守治疗组(A组, n=2080)、外固定治疗组(B组, n=473)、手术治疗组(C组, n=275),对比其平均住院时间、止痛药应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平均住院时间较B组和C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应用止痛药物时间较A组和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应用止痛药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B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应选择外固定治疗为宜;而肋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获益更多,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通常将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2小时抬高的ST段下降程度作为判断阻塞冠脉是否再通的标准,并将溶栓后ST段变化情况用于溶栓后患者危险分层,指导是否选择介入疗法(PCI)。本文在采用静脉溶栓后1小时ST段下降程度作为预后的指标,观察是否可采用更早期ST段下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