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保证O/W型乳膏基质质量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剂由于具有透皮吸收强 ,容易涂布 ,稠度适中 ,对水对油均能混合等特点 ,又不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 ,适用于多种药物 ,所以乳剂在医院应用比较广泛 ,品种越来越多。乳剂基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乳剂的质量 ,现就如何能生产出质量好的乳膏基质 (以O/W型为例 )提供一些经验 ,仅供参考。1 处方与制备1 1 处方 硬脂酸 1 50 0 g,液体石腊 2 750g ,羊毛脂2 0 0 g ,三乙醇胺 2 0 0ml,甘油 50 0ml,尼泊金甲酯 1 0 g ,蒸馏水加至 1 0 0 0 0g。1 2 制法 将油相、水相均放入一个容器中 ,边加热边搅拌至 82℃ ,停止加热 ,继续搅拌 ,当温度…  相似文献   
112.
吴敬  刘雅静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19-1420
目的:观察鸡尾酒疗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部分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60例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患者采用鸡尾酒疗法治疗,12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对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的39例患者,再次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总有效率达93.33%,痊愈率为65%。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异常的39例患者经治疗,除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外,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患者已达正常水平。结论:鸡尾酒疗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II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药物口服治疗,同时均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饮食情况均明显优于健康教育前(P<0.05),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明显优于健康教育前(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儿童肥胖的预防和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于2017年9—11月抽取顺义区5所幼儿园共1 238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方式研究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3.3%、15.2%。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包括:剖宫产(OR=1.333,95%CI:1.032~1.722)、父亲超重/肥胖(OR=1.723,95%CI:1.293~2.295)、母亲超重/肥胖(OR=1.617,95%CI:1.234~2.119)、进食速度快(OR=1.403,95%CI:1.125~1.748)。而平均户外活动时间>2 h(OR=0.649,95%CI:0.549~0.771)是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制定父母参与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调查顺义区0~3岁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4月来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并知情同意情况下选取311例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问卷对婴幼儿主要抚养人进行维生素D制剂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顺义区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应用率为61.1%。在生后<2、2~4、4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的婴幼儿分别占94.5%、0.3%、2.3%,平均添加时间为生后15 d;<1岁停用维生素D的婴幼儿占35.7%、1~2岁停用者占59.8%、2岁~停用者占4.5%,平均停用时间为14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幼儿年龄、健康教育、孕期补充维生素是影响维生素D制剂应用的因素。结论维生素D制剂在婴幼儿中应用普遍,但不合理,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指导婴幼儿合理应用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患者16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生存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 结果 相对于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食欲评分和疲倦评分明显增加(P<0.001),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观察组患者的食欲评分和疲倦评分也明显增加(P<0.001),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较低(P<0.001),护理后的食欲评分和疲倦评分明显较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其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 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7.
抽动障碍与链球菌感染关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如眨眼、挤眉、努嘴、耸肩和清嗓等,并可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抽动障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患病率为0.15%-1.1%(Kadesjo 2000)。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TD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在某些环境因素作用下可使遗传易感性升高。研究人员发现许多病例的发病和复发(加重)与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尤其与A组8溶血性链球菌(GABHS)感染有关。现将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手术后伤口不愈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51例术后伤口不愈合患者,依据伤口情况采用置管冲洗和外敷中药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51例中总有效率94%,治愈率55%。结论:中药外治法在手术后局部伤口不愈合的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对高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76例高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麻醉方式进行分组,将37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者纳入对照组,将39例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意识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气管插管时(t1)、拔除气管时(t2)时刻,两组NE、ATⅡ、Cor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t1、t2时刻两组MAP、HR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血压及心动过速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高龄...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研究瑞马唑仑联合罗库溴铵用于急诊患者快速序贯诱导中对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及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拟行急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麻醉诱导时,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罗库溴铵;研究组给予瑞马唑仑、罗库溴铵。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呼吸循环指标水平、肌松作用。结果 :两组患者镇静成功率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麻醉诱导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起效时间、麻醉后检测治疗室滞留时间及苏醒时间均较低,MAP、SpO2、MAP、呼吸频率波动均较小,低血压发生率较低,肌松药的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均较长(均P<0.05)。结论 :瑞马唑仑和罗库溴铵联合用于快速序贯诱导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良好,且可延长肌松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