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及弹性束带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及弹性束带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本组19例,均为男性:年龄14-27岁,平均22岁。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16号骨穿针穿入舟骨骨不连部位,并轻轻剥离骨不连部位瘢痕组织,保留该针,在髂嵴部位用另一贯穿针抽取红骨髓5-10ml,平均7ml,即刻由腕部的骨穿针注入骨不连部位,腕部用弹性束带固定于中立位。平时鼓励患者做各指伸屈、握、捏等活动,但避免腕部活动。每周可解开束带1-2次,并用温水浸泡腕部15-20min。结果 16例骨不连愈合,愈合时间5-13个月,平均6.5个月。治疗期间未出现任何并发症。3例不愈合。结论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及腕部束带外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其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2.
目的 探讨胸腰椎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脊柱内固定术后迟发性伤口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对于术内固定后时间小于9个月、植骨未融合的患者进行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对于植骨已获得融合的患者行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一期关闭切口。术中取标本常规细菌培养,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连续3次伤口引流液培养阴性且24h引流液少于50ral者,拔除伤口引流管。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治愈。12例植骨未融合的患者行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其中8例患者获得治愈。9例植骨已融合的患者行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一期关闭切口,迟发性感染获得治愈;其中4例为清创后3~18个月再次发生迟发性感染,复查X线片,植骨均获融合。11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结论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为早期感染植骨融合赢得时间;内固定取出为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3.
时间因素对白蛋白防治脂肪栓塞综合征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白蛋白对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方法实验共用21只健康杂种犬,建立脂肪栓塞综合征模型。于各时间点检测动脉血氧分压、血浆白蛋白和游离脂肪酸,并在栓塞后48小时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肺重量/肺系数测定。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预防组则未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结论白蛋白对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防治作用取决于应用的时间,栓塞后早期应用白蛋白可以预防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栓塞12小时以后再应用白蛋白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探讨阿法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剂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宝鸡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的一线应用阿法替尼治疗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54例,其中30 mg小剂量组26例,40 mg常规剂量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无病进展生存时间(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减少剂量及停药比例和毒性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基线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组和常规组之间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s,ORRs)、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s,DCRs)、中位PFS和估计OS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中阿法替尼减量率和停药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毒性反应中腹泻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初始剂量的一线阿法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是一种可行的治疗策略,适当降低初始剂量并不影响近期和远期疗效,但可能减少患者中途减量和停药的发生,并降低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