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2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13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475篇
内科学   27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66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695篇
预防医学   236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337篇
  11篇
中国医学   235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目的:探索系统评价中对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评价工具(Jadad量表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方法:以诱导化疗在头颈鳞癌中的作用为例,在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检索文献,对检索结果分别采用Jadad量表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列表分析。结果:纳入的37个RCT中,以Jadad量表评价,应排除23个低质量RCT;以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应排除7个具有"High bias"的RCT。但产生差异被Jadad量表评价为低质量的16个RCT中,绝大多数是未描述盲法和随机序列产生方法,并不影响这些RCT的质量,可纳入到系统评价中。结论:为了提高系统评价的质量,尤其是开放式RCT,建议使用合理的RCT评价工具,推荐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口腔淋巴上皮囊肿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10年治疗的120例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部位、症状、体格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120例患者中,男37例,女83例;年龄2~75岁,平均44.1岁。病程2个月~10a,平均8个月,75.8%的患者少于6个月。病变常发部位是舌(50%)和口底(38.3%)。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5.2a,无复发病例。结论: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不同作用方式的下颌前伸力对髁突软骨内成骨的影响.方法:将28只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配到周期性、静止性、功能性下颌前伸组及阴性对照组(n=7).各组按照设定的相关参数接受下颌前伸力刺激.实验结束时取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Runx2、X型胶原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Runx2和X型胶原表达动态组最高(与对照组比P<0.01),静态组和功能组较低(与对照组比P<0.01).静态组X型胶原表达高于功能组(P<0.01),Runx2表达静态组与功能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作用方式及作用时间的下颌前伸力差异性调节髁突软骨细胞Runx2及X型胶原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骨性Ⅰ、Ⅱ、Ⅲ类错殆患者自然头位、颅面形态与颈椎姿势的关系。方法:测量86例8~15岁均角错胎患者自然头位头颅侧位片并对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部水平参考线与真垂线之间的夹角及颅颈角在骨性Ⅱ类错骀最大,骨性Ⅲ类错殆最小。结论:骨性Ⅰ、Ⅱ、Ⅲ类错殆畸形间自然头位及颈椎姿势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麦默通(MMT)进行乳腺囊肿切除活检的手术指征及MMT对乳腺囊肿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根据笔者所在科室拟出的乳腺囊肿MMT手术指征(单发囊肿、内部回声不均且直径大于1cm者;多发囊肿伴有严重无规律疼痛或触诊局部腺体增厚并经3个月药物治疗无效者;有乳腺癌发生高风险者;囊肿与低回声结节、乳管扩张等病灶并存者;病变周围腺体组织彩超下回声杂乱或血供丰富者),选择了78例患者进行MMT切除活检,将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78例患者术前彩超检查发现双乳多发囊肿40例,多发囊肿+触诊不可扪及的低回声结节38例。术中彩超示高风险病变42例,低风险病变36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彩超高风险组病理诊断囊性增生症27例,非典型增生2例,乳腺癌1例;彩超低风险组诊断囊性增生症19例。术前彩超检查对乳腺囊肿诊断的敏感度为61.22%(30/49),特异度为58.62%(17/29),准确度为60.26%(47/78)。本组切除病灶(13.00±8.16)个,手术时间(74.25±22.68)min。术后平均住院1 d出院,出现局部血肿2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笔者所在科室根据乳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术前彩超的影像学改变所拟定的MMT手术指征简单实用。MMT多点切除手术美观、安全,MMT切除活检有助于医生了解高危囊肿患者的病理类型,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但仍需严格规范乳腺囊肿的MMT手术活检指征。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刺五加多糖(ASPS)对H2O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H2O2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逆转录PCR法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H2O2作用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给予ASPS干预后,均显著下降(P〈0.05);而且,随ASPS剂量增加,作用效果显著增强(P〈0.05)。结论ASPS具有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与下调caspase-3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3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56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50~80 mg/(kg·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5~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白介素-1β(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介质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9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炎性介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0.3%,显著高于治疗组的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以较快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炎性介质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层间编码金属伪影校正(SEMAC)技术在脊柱金属植入物磁共振成像(M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行脊柱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分别用常规TSE序列和SEMAC技术进行MRI,分别计算二者在轴位T2WI图像上金属伪影导致信号缺失区域的面积和矢状位T2WI、T1WI图像上脊髓被金属伪影所遮蔽的长度;另外对假体周围解剖结构(包括椎弓根、椎体、硬膜囊和椎间神经孔)的显示进行5分制评分.结果 运用SEMAC技术的图像上金属伪影导致信号缺失区域的面积明显低于常规TSE序列(t值为15.9,P值<0.001),脊髓被遮蔽的长度也明显减小(t值分别为13.5、12.4,P值均<0.001).假体周围各项解剖结构显示的评分,运用SEMAC技术的图像均高于常规TSE图像.结论 SEMAC技术可明显减少脊柱内固定术后MRI的金属伪影,为术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与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9月- 2014年9月的82例喘息性疾病患儿进行分析。支气管哮喘41例,作为试验组1,喘息性支气管炎41例,作为试验组2,正常对照组41例,3组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检测维生素D受体ApaⅠ、FokⅠ、BsmⅠ和TaqⅠ基因多态性,观察3组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与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1与试验组2和对照组的维生素D受体ApaⅠ、FokⅠ、BsmⅠ和TaqⅠ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1与试验组2和对照组的维生素D受体ApaⅠ、FokⅠ、BsmⅠ和TaqⅠ等位基因频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与儿童喘息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为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