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观察调经助孕方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调经助孕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达英-35片口服(每天1片),连服21天,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月经及妊娠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卵泡及子宫内膜的发育状况,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_2)、睾酮(testosterone,T)、催乳素(prolactin,PRL)、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IL-10水平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窦卵泡数、T、PRL、LH、NGF水平均降低,成熟卵泡数、A型内膜、排卵率、E_2、IL-10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月经紊乱治愈率、妊娠率、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经助孕方能改善肾虚肝郁型PCOS患者的血清性激素、IL-10和NGF水平。  相似文献   
42.
我们自1984年开始采用自拟的益黄散(炙大黄、益母草等)治疗母儿血型不合患者158例,其中由于大黄致敏发生黄疸性肝炎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刘某,女,27岁.于1995年12月3日以"血清中发现IgG抗A抗体1年”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曾生1男婴,产后第2d死于"新生儿溶血症.”本人检查发现血清中存在IgG抗A抗体,效价1:512,就诊前曾服过含大黄的中药治疗,出现过两次黄疸胆性肝炎,(发病时曾检查甲、乙、丙肝抗体抗原系列均阴性),怀疑"大黄”过敏,但未引起重视.此次就诊时,抗体效价1:256,我们又给予益黄散(组成:炙大黄8g,生地30g,益母草5g,黄芩10g,白芍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4d时,患者感胃脘胀满,纳呆,恶心,继而全身发黄,即来就诊,急诊收住院.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补体激活在应激后自发性流产孕鼠早期流产及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中的作用.方法 将雌性CBA/J小鼠×雄性DBA/2J小鼠以2∶1合笼交配,建立自然流产模型.将所获得的CBA孕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低应激组及高应激组,每组各19只;建立正常妊娠模型CBA/J(雌)×BALB/c(雄)孕鼠20只并设为对照组.然后,对实验组进行声波刺激,低应激组孕鼠于妊娠5.5d给予持续24 h 460 Hz、88 dB,1s/次,间隔14 s的声波刺激,高应激组于相同时间给予持续24 h 460 Hz、88 dB,5s/次,间隔10 s声波刺激.对照组及模型组孕鼠均不接受任何声波刺激.观察、计算并比较各组小鼠胚胎吸收率、胚胎重量,检测各组血清补体C3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浓度及蜕膜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这些分子与早期流产及IUGR的关系. 结果 模型组孕鼠胚胎吸收率、血清C3a、sFlt-1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胚胎重量及血清VEGF水平、蜕膜组织V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模型组,应激组胚胎吸收率、血清C3a、sFlt-1水平显著升高(P<0.05),存活胚胎重量、血清VEGF水平及蜕膜组织VEGF表达显著下降(P<0.05),且程度均与其接受应激的强度呈正比(P<0.05). 结论 应激诱导补体系统异常激活,且活化的程度与其受应激的强度成正比,异常活化的补体成分可能通过sFlt途径导致胎盘发育不足,引起早期流产及IUG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中药内异消方保留灌肠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术后复发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7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内异消方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口服。比较用药6月后患者的复发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L-1β、TNF-α、NF-κB p56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2.4%,对照组总有效率83.9%,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1β、TNF-α、NF-κB p56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相比较,各测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消方保留灌肠对预防EMS术后复发及提高妊娠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阻断炎症因子的正反馈,使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转化生长因子 (TGF—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观察补肾活血方对两因子的影响及对EM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种植内膜方法建立EM动物模型 ,拟补肾活血方治疗 ,用丹哪唑对照 ,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TGF—β在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补肾活血方能降低VEGF、TGF—β在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 ,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VEGF、TGF—β在EM中表达呈正相关。 结论VEGF、TGF—β在E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补肾活血方可通过调节两因子的表达来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46.
柔肝健脾补肾法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型不孕4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分段治疗法,卵泡期服用归芍调经片(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等),黄体期服用精乌胶囊(首乌、枸杞、女贞子等)补肾益精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型不孕41例,总有效率95.1%。提示该法具有调节神经内分泌,降低泌乳素,促进排卵及黄体生成的功能。  相似文献   
47.
刘润侠  尚红艳  刘艳巧 《中医杂志》2011,52(13):1115-1118
目的观察调经助孕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中药组服用调经助孕方,西药组服用二甲双胍,中西药联合组(联合组)同时服用以上两种药物,观察6个月经周期。观测3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Ferriman-Gallwey多毛评分(F-G评分)、月经情况、性激素和胰岛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联合组可以降低PCOS患者BMI、WHR及黄体生成素(LH)、睾酮(T)、LH/卵泡刺激素(FSH)、HOMA-IR水平(P<0.05),改善月经,对F-G评分、FSH改善不明显(P>0.05)。其中在改善月经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在改善LH、HOMA-IR方面优于中药组(P<0.05),在改善T、LH/FSH方面疗效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结论调经助孕方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是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较优组合。  相似文献   
48.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健35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9.
小儿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疾病。近年来我们应用自拟健脾利水汤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方药:黄芪、白术、生山楂各15克,茯苓、猪苓、白茅根各12克,炒苡仁30克,桂枝6克,益母草、大蓟、小蓟各10克。咽痛、发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0克;血压偏高者加钩藤10克;肾炎恢复期,无自觉症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助孕胶囊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卵巢局部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孕激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法制备PCOS模型大鼠.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助孕胶囊组、克罗米酚组,每组10只,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水平并分析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 助孕胶囊可明显降低PCOS大鼠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下调卵巢组织TNF-α和IGF-1的表达,上调卵巢组织LIF的表达.结论 助孕胶囊能够通过调整内分泌及影响卵巢局部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整PCOS大鼠性腺功能,促进卵泡的发育成熟及排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