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12.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 et Vant.的干燥叶,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笔者通过查阅传统医药古籍、现代标准规范及文献资料,利用Cytoscape软件对艾叶炮制及炮制品功效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和可视化呈现。艾叶炮制最早可追溯至汉代,鼎盛于宋代和明代;古代炮制方法较多,包括净制、切制、炒制、辅料制(醋、酒、盐、制炭、米泔水、硫磺、药汁、枣泥制)和其他制法(焙制、绞汁、制绒);现代常用炮制方法包括净制、醋制、制炭和制绒等,与古代炮制方法相比较为单一;生熟艾叶功效及应用差异明显,虽艾叶古今炮制作用皆以减少毒副作用和增强温经止血等功效为主,但现代药理研究仅见净艾叶、醋艾叶和醋艾炭,其他炮制品未见延承研究,炮制机制尚不明确。建议在后续探索研究时,研究者可结合药用植物艾的本草特征和中药饮片艾叶的炮制特色,建立多维度炮制标准研究体系,以系统探索艾叶炮制前后的转化规律,清晰阐述其炮制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豆钩裂隙综合征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尺神经卡压征,我院于19977年5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0岁,因双手掌触地受伤出现双手进行性内在肌萎缩,功能障碍4年来诊。查: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正常,双手爪形样改变,双手骨间肌萎缩,小鱼际平坦,肌张力弱。双手小鱼际皮肤及小指、环指尺侧半掌侧皮肤感觉正常,夹纸试验( ),拇内收肌力Ⅱ级,小指对掌及外展肌力Ⅱ级,双侧豌豆骨外缘压痛,掌短肌反射存在。肌电图诊断:尺神经不完全性损伤。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尺神经探查及环小指掌板紧缩术。于手掌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元胡止痛口服液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方法: 收集10批元胡止痛片,经过全面、规范的方法学验证,确定色谱条件为: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pH值至6.0)(40 ∶60);检测波长:280 nm。 结果: 延胡索乙素在5.09~71.23 μg ·mL-1时,质量浓度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7,平均回收率为101.28%,RSD为2.05%;含量限度定为每1 mL含延胡索乙素不得少于80 μg。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元胡止痛口服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丸剂1号中芦丁及阿魏酸钠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YMC-ODS-A(4.6mm×250mm,5μm)色谱柱,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水-36%醋酸(40:60:1.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λ1=257nm(芦丁),λ2=322nm(阿魏酸钠)。结果:芦丁、阿魏酸钠进样量分别在0.02—0.26μg(r=0.9998)、0.01~0.27μg(r=0.9998)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二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3%(RSD=0.59%),99.77%(RSD=0.9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丸剂1号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苦味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查阅近20年中、外文文献,归纳总结了目前苦味抑制剂的分类、原理及应用,并重点综述了几种重要的苦味抑制剂的特点及应用。根据作用原理的不同,苦味抑制剂可分为天然苦味抑制剂、苦味阻滞剂、味蕾麻痹剂、味觉增强剂、降温剂和加温剂等。苦味抑制剂在药物掩味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天然苦味抑制剂是未来苦味掩味研究的重点。伴随着苦味抑制剂的开发应用,实现"良药不再苦口"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4种苦味抑制剂(大豆多糖、HP-β-CD、黄原胶、阿斯巴甜)对3种苦味成分(穿心莲内酯、芦荟苷、氧化苦参碱)的掩味效果。方法采用口尝法,以苦度降低值为指标,分析加入不同浓度苦味抑制剂后溶液的苦度变化规律;采用电子舌法,选择大豆多糖、HP-β-CD作为掩味物质,比较它们对各苦味成分的掩味效果。结果除黄原胶对芦荟苷的掩味效果不够理想外,其余苦味抑制剂均能将各苦味成分的口尝苦度降低至几乎无苦味(0.5~1.5);苦度降低值与各苦味抑制剂质量浓度之间满足威布尔分布规律,模型决定系数R2均在0.95以上(P0.01,n=6)。同时,TS-5000Z型电子舌对各苦味成分均无良好响应。结论口尝法显示,4种苦味抑制剂对3种苦味成分均具有良好的掩味效果,但电子舌法不适用于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瑞新  李慧玲  李学林  张杏芬  仇继玺 《中草药》2013,44(16):2240-2245
目的 探讨电子舌用于评价穿心莲掩味效果的可行性,为药物掩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穿心莲为苦味中药模型药,选择醋酸钠(NaAc)、甜蜜素(SC)、腺苷-5′-磷酸(AMP)、2,4-二羟基甲苯酸(DA)作为掩味剂,通过电子舌进行测定,所得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并进行不同维度数据空间内欧氏距离计算,以苦距大小作为评价指标评价掩味效果,并与口尝结果比较.结果 电子舌对SC、AMP、DA 3种掩味剂的掩味效果的区分与口尝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对NaAc的评价结果与口尝评价结果不一致,提示使用电子舌评价中药掩味效果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结论 电子舌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用于中药掩味效果的评价.利用电子舌进行药物味觉信息评价,应运用药学、化学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加以分析,逐步完善这种评价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电子舌用于药物掩味效果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掩味效果评价对药学工作者开展药物掩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电子舌用于药物掩味效果评价的可行性,本实验利用盐酸小檗碱作为苦味模型药物,选择醋酸钠、2,4-二羟基甲苯酸、甜蜜素等作为苦味掩味物质,通过电子舌进行测定,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及苦距、苦度降低距、抑制率等指标对比,判断各掩味剂对盐酸小檗碱的掩味效果是否和志愿者口尝药物评判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并将掩味效果最好的甜蜜素配制成不同的浓度,对其用量进行优化。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在0.005 mg·mL-1的盐酸小檗碱溶液中,各掩味剂的掩味效果好坏依次为甜蜜素>2,4-二羟基苯甲酸>醋酸钠;随着甜蜜素用量的增加,其掩味效果越来越好,但0.2%以后的浓度掩味效果变化相对较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选择0.2%的浓度来掩味;本实验结果与口尝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电子舌可作为评价药物掩味效果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3种水难溶性成分黄芩苷(BCL)、胆酸(CA)、猪去氧胆酸(HA)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观溶解度,为增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BCL、CA、HA制成水及不同p H值缓冲液的饱和溶液,采用HPLC法,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中清开灵注射液中难溶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结果:(25.0±0.5)℃、p H 5.78的去离子水中,BCL的表观溶解度为0.048 7 mg·m L~(-1),为"几乎不溶或不溶"范畴;CA的表观溶解度为0.147 9 mg·m L~(-1),为"极微溶解"范畴;HA的表观溶解度非常小,在该高效液相色谱-二级阵列管检测器(HPLC-DAD)条件下未能检出;但在一定p H范围的缓冲溶液中,BCL、CA、HA的溶解度随p H增大而激增,在p H 7.6的缓冲液中,BCL、CA的溶解度分别相当于p H 5.78的去离子水中的1555倍、131倍。结论:在不同p H条件下,3种水难溶性成分的表观溶解度差异较大,应调节适宜的p H以满足制剂质量标准中对各成分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