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髋关节旋转中心和髋臼出口平面中心连线为X轴,身体纵轴为Y轴,身体矢状轴为Z轴建立三维坐标系。通过数学方法推导骨盆倾斜时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计算公式,绘制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三角函数曲线。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三角函数曲线均成同样的正弦曲线,外展角的正弦曲线落后于前倾角正弦曲线90°。结果提示,骨盆倾斜时髋臼前倾角与外展角的动态变化趋势由髋臼外展角与前倾角决定,而外展角在屈髋活动时减小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50例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该院所收治腰椎间盘的突出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下肢麻木症状,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5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25例患者。干预组实施电针治疗,常规组则基础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对比可以得出,两组患者在就诊期间下肢麻木感指标评分,组间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治疗1 d后、治疗3 d后、治疗结束这三个时间节点,相对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下肢麻木感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的突出症且伴有下肢麻木症状临床治疗,通过实施电针治疗,能改善患者下肢部位的麻木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极为显著,有助于患者早日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83.
背景:目前临床上常把股骨颈干角冠状面投影角作为股骨颈干角的参考,影像学上亦没有股骨颈干角的精确测量方法.目的:探讨一种精确的股骨颈干角计算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探索性实验,于2008-10在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完成.材料:股骨颈标本由泰山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方法:以股骨颈基底部中心点0为坐标中心建立三维坐标系,设股骨颈前倾角为α,股骨颈干角为β,股骨颈干角冠状面投影角为β',对股骨颈前倾角和股骨颈干角及其冠状面投影角相互关系进行数学研究,推导股骨颈干角计算公式.主要观察指标:股骨颈干角,股骨颈前倾角,股骨颈干角投影角.结果:股骨颈干角β=90°+arctg[tg(β'-90°)cosaα].结论:该公式简单,准确,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4.
全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内外旋活动范围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内外旋活动范围能否满足日常活动需要直接影响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和假体的使用寿命,目前全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内外旋活动范围及决定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内外旋活动范围的计算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探索性实验,于2008-10在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完成.材料:人工髋关节由山东省菏泽恒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方法:用数学方法推导人工髋关节不同臼柄水平截面摆动角的计算公式:绘制臼杯截面分别为半圆,大于半圆,小于半圆的臼柄水平截面示意图.设截面上股骨假体颈柄的宽度2L,臼杯截面开口宽度为2L',截面所在圆的半径为R.求得臼杯截面大于半圆时摆动角Q=90°-arcsinL/R-arccosL'/R.臼杯截面小于半圆时摆动角Q=90°-arcsinL/R+arccosL'/R.臼杯截面等于半圆时摆动角Q=90°-arcsinL/R.用数学方法推导人工髋关节内旋和外旋时臼柄撞击平面位置的数学表达式:假设臼杯(人工股骨头)的半径为R,股骨假体颈柄的半径为L,股骨假体颈干角减90°为J,臼杯的外展角为B.通过复合函数求导数的方法确定人工髋关节内旋和外旋时臼柄截面摆动角最小值时的截面位置.人工髋关节内旋和外旋时臼柄撞击平面位于旋转中心下方h=(sinJR2-sinBLR)/,其中B∈[0 arcsin(sinJL/R)].随外展角的增大撞击平面逐渐上移至h=sinJ截面,B≥arcsin(sinJL/R)时,撞击平面保持不变均位于h=sinJ平面.推导人工髋关节内旋和外旋活动范围的计算公式.主要观察指标:全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内外旋活动范围计算公式.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内旋和外旋活动范围ROM=2{90°-arcsin1/+ arcos [/cosB]},(k=R/L).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关节内外旋活动范围与髋臼杯外展角、股骨假体颈干角、头颈比呈正相关,该公式简单、准确,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5.
髋臼外展角与前倾角动态变化规律的数学方法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髋关节旋转中心和髋臼出口平面中心连线为X轴,身体纵轴为Y轴,身体矢状轴为Z轴建立三维坐标系.通过数学方法推导骨盆倾斜时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计算公式,绘制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三角函数曲线.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三角函数曲线均成同样的正弦曲线,外展角的正弦曲线落后于前倾角正弦曲线90°.结果提示,骨盆倾斜时髋臼前倾角与外展角的动态变化趋势由髋臼外展角与前倾角决定,而外展角在屈髋活动时减小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86.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体外优化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进行纯化、扩增,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获得足量细胞用于材料细胞的相容性研究.方法:抽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相结合进行分离培养,观察其增殖和生长特性,绘制生长曲线,测定贴壁率.结果: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相结合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高,性状稳定,生长曲线相似,传代后第12小时贴壁率高达90%;Giemsa染色光镜观察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单核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长多边形.结论: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最适条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可作为材料细胞相容性研究的受试细胞,并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关节融合术治疗拇指第一腕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1年5月至2017年4月,通过关节融合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患者31例,男8例,女23例,年龄在42~55岁,平均48岁。术前依据影像学Eaton-Little分期:Ⅱ期5例,Ⅲ期26例.所有患者均行克氏针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第一腕掌关节融合情况,分别测量每组握力、指间捏力及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3月。术后X线显示所用关节均融合良好,握力和指间捏力较术前增加,VAS评分较术前下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融合术是治疗拇指第一腕掌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再造手指末节指腹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例手指末节指腹缺损的患者临床资料,20例均采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再造手指末节指腹。经过6~12个月随诊评估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再造手指末节指腹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供区均Ⅰ期愈合,仅留有线性瘢痕,腕关节屈伸功能较术前未见异常。受区皮瓣质地柔软、外观好、功能佳,带有正中神经掌皮支的皮瓣,术后受区感觉恢复良好。皮瓣两点辨别觉达6~9 mm,平均7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5例,良5例。结论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皮瓣质地柔软、外观好、功能佳,供区损伤较小且隐蔽等优点,是再造手指末节指腹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静脉动脉化对新西兰大白兔后肢微循环重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60只,分为动静脉转流组(A组)和缺血模型组(B组)各30只.A组制作静脉动脉化模型,B组制作缺血模型.于手术后第1、2、3、4周取A、B两组股动脉、股深静脉血做血气分析,取远端腓肠肌做切片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取股动脉血分离血清测血清细胞因子,检测不同时相变化.结果 与术前比较,A和B组术后1周灌注动脉血与回流静脉血血氧分压差和二氧化碳分压差显著降低(P<0.05),并且A、B组间上述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在术后1周后陆续因感染而死亡.术后4周,A组上述指标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B组肌肉组织弥漫坏死,A组肌纤维大小不等,萎缩变性,纤维间有炎性细胞浸润;术后2~3周,A组肌纤维逐渐恢复,炎细胞对比减少;术后4周,A组肌纤维排列有序,无萎缩变性及坏死征象.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A和B组血清因子含量明显提高(P<0.05),而术后4周,A组血清因子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静脉动脉化可使缺血肢体组织营养供应、微循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90.
1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因右手尺侧及环小指麻木40余天就诊。专科检查:右手小鱼际肌未见明显萎缩,骨间肌未见明显萎缩,右手环小指夹纸试验(+),右肘管Tinel征(+),有“爪”形手畸形,右小指、环指尺侧及右手尺侧触痛觉减退,其余手指指端感觉正常。肌电图检查:右侧尺神经损害(符合右侧肘管综合征轴索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