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60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94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2篇
  2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通用的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和序列测定方法对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及供体进行HLA分型;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手段,从HLA分子三维结构方面探讨预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程度,以预测移植后GVHD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现,8例供受体中,3例为半匹配移植,其中2例发生了Ⅳ度GVHD,1例发生了Ⅱ度GVHD;3例为两个抗原不相合移植,其中1例发生了Ⅱ度GVHD,2例发生了Ⅱ度GVHD;2例口才为一个抗原不相合移植,分别发生了Ⅰ度、Ⅱ度GVHD;GVHD的发生程度与HLA不相合抗原RMSD差异的大小呈正相关。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GVHD发生程度与HLA分子三维结构的差异有密切关系,三维结构分子模拟进行GVHD预测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较好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2.
刘楠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8):168-168
目的:对100例老年性溃疡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保守治疗主要用药有甲氰咪胍、雷尼替丁及奥美拉唑。手术治疗22例因出血或胃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结果:药物治疗患者有效率为73%,手术治疗25例,其中22例因出血或胃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3例因癌变手术,并有1例术后死亡。结论:治疗上应重视药物的合理应用,预防复发。一旦内科治疗无效应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设计并构建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的双体分子(BiSCF)融合蛋白并在原核中表达,预测该新型BiSCF融合蛋白的分了结构特性。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方法分别构建SCF单体分子与BiSCF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SCF和pET32/BiSCF,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以Western BLot加以鉴定: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以DS Gene1.1和ProtScale软件对该融合蛋白的结构特征诸如二级结构、等电点、柔性、抗原性及亲水性进行模拟分析。结果:首次成功构建BiSCF双体分子pET32/BiSCF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经NcoⅠ和NotⅠ双酶切电泳及测序证实。通过转化origami^TM(DE3)感受态菌及IPTG诱导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量在40%以上:Western Blot显示表达产物能与抗SCF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对BiSCF双体分子融合蛋白的结构特性预测表明,BiSCF双体分子融合蛋白中的两个SCF单体分子其等电点、抗原性及亲水性均无显著改变,接头处具有高柔性。与SCF的原始序列相比,BiSCF的一级结构中有2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二级结构中除插入的接头为无规卷曲外,原来的α螺旋和β片层均无改变。结论:本研究所构建表达的SCF单体和BiSCF双体分子均可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BiSCF双体分子的结构预测符合我们的设计要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型BiSCF双体分子融合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作者观察了亚硝基胍(MNNG)、丝裂霉(MMC)和乙基磺酸甲酯(EMS)对V79细胞及其γ线敏感的突变株irs5和irs11存活率和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存活率测定的药物深度MNNG为2.5~30.0μmol/L,MMC为1~2μmol/L为1~20μmmol/L;irs5的存活率和细胞克隆形成数均优于V79,而irs11明显低于前两者。染色体畸变测定IC50的结果与存活率相似。irs5和V79由MN  相似文献   
105.
STK15基因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erine/threoninekinase15,STK15)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TK15在62例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及8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STK15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STK15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77%(29/62),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率为0%(0/8),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5);STK15基因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病人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STK15基因可能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起作用,提示其过表达程度可作为判定胶质瘤恶性程度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6.
刘楠 《中外医疗》2007,(13):46-47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劳动、资本与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中,资本向来是一种稀缺程度最高的资源,资本积累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农村资本积累显得更加必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农村居民的储蓄无论何时都只能鼓励而不能限制.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建立并稳定HLAB位点的参照链介导的构象分析(RSCA)系统,并鉴定RSCA分型策略的优势。方法提取2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及63名供者的外周血DNA,采用RSCA进行HLAB位点分型,并与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分型结果进行比较,对于疑难标本采用测序鉴定。结果在90份标本中,87份(96.7%)可明确判定结果,其中有1份标本与PCRSSP结果不一致,经测序鉴定RSCA结果正确;67份(74.4%)可直接指定等位基因型别。此外,1份标本(1.1%)因PCR扩增结果太弱而未能获得RSCA分型结果,2份标本只能确定1条等位基因,经测序发现另1条等位基因为已知等位基因,但RSCA数据库中没有其数据。随机选择20份标本进行RSCA重复性实验,重复率为100%。在PCRSSP方法分型中,约有10%的标本需要重复1~3次方能判定结果。结论RSCA具有灵敏、特异、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可发现变异基因及新的等位基因、大规模和低成本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的无关移植供、受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强化血糖管理配合个性化康复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强化血糖管理配合个性化康复护理,比较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血糖相关指标[血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血糖控制率以及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评价简化量表)评分差异,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2个月后,患者FBG、2 h PBG、Hb A1c和GSP水平较护理前均显著下降,血糖控制率及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评价简化量表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上升(P 0. 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强化血糖管理配合个性化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对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意识,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盆底肌综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后尿失禁的疗效。 方法选取9例SCI后尿失禁或尿潴留伴尿失禁患者,对其进行系统化盆底肌治疗,包括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运动疗法、行为干预等,5次/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不自主排尿频率及盆底肌肌电压值进行比较。 结果经2~10周治疗后,发现患者平均不自主排尿频率由治疗前8.70(3~14)次/日减少至3.22(1~6)次/日,平均盆底肌电压值由治疗前(7.86±4.02)μV提高至(20.43±7.63)μV。 结论联合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运动疗法及行为干预对SCI后尿失禁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