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阿扑吗啡对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10只。记录4组给药前尿动力学参考,分别给予4组生理盐水或单剂量阿扑吗啡0.01、0.05、0.50 mg/kg,连续记录各种尿动力学参数。结果:生理盐水组的尿动力学参数没有变化,而盐酸阿扑吗啡各组在给药后,低剂量组排尿频率(VF)下降;中高剂量组初始阶段VF呈剂量依赖性上升,后期VF下降同时临界膀胱内压增加。低剂量组最大排尿量(MV)增加;中、高剂量组初期MV呈剂量依赖性减少,后期MV增加,同时最大膀胱收缩压增加。结论:盐酸阿扑吗啡存在对膀胱功能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双相效应。  相似文献   
9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为伤后继发性损害不断加重 ,发展成为不可逆损害。如何保护脊髓组织、减少脊髓继发性损害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 broblastgrowthfactor,bFGF)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新的神经营养因子 ,在机体的胚胎发育、血管形成、创伤愈合及神经系统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 。为探讨bFGF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再生的影响 ,笔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特殊染色手段 ,观测bFGF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为临床应用bFGF治疗脊髓损伤提供…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人体体积描记仪(人体体描仪)测定哮喘儿童和成人肺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人体体描仪测定哮喘发作期儿童及成人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呼气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和用力呼气25%、50%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25%、FEF50%)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幅度.结果治疗前儿童和成人组PEF异常率分别为92.58%和86.36%,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显著(均为P<0.001);两组间肺功能变化幅度除PEF(P>0.05)外,FVC、FEV1、FEV1/FVC、FEF25%、FEF50%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采用人体体描仪进行肺功能测定有利于哮喘诊断和发作期病情评估,更适合于年长儿童肺功能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介绍了甲状腺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主要应用及甲状腺同种移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31例,男21例,女10例,平均年龄38.5岁(19~61岁).骨折类型按AO分类:A1型16例,A2型9例,A3型6例.术后早期膝关节行CPM功能锻炼.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19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9~22周,平均13周.根据Merchen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1]:优19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3%.结论 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损伤小,固定牢固,术后早期可进行膝关节活动及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的满意恢复,是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6.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局部注射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作用。方法: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68例四肢新鲜骨折患者进行骨折端经皮局部注射NGF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治疗观察,其中胫腓骨骨折21例、股骨骨折16例、尺桡骨骨折20例、肱骨骨折11例。据骨折类型、治疗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原则设立相应的对照组,对骨痂生长情况、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20个月,两组骨痂出现的时间、骨痂量的多少两周内无明显不同,3周后骨痂量治疗组多于对照组,治疗组各类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对比有极显著差异。结论:临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经皮局部注射在骨折中后期有促进骨折愈合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刘文革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248-1249
目的:评价CT在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结果:23例中,CT显示肿块全部或部分位于肾实质内,边界清楚。其中20例CT显示明确脂肪成分而确诊,3例显示脂肪成分不明显而误诊为肾癌。结论:CT能较准确地诊断含脂肪成分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能显示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可靠的信息,而对含脂肪成分较少或不含的肾血管脂肪瘤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探讨掌侧钢板内固定与外支架固定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桡骨远端复杂类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于该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骨科诊治的桡骨远端复杂类型骨折的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表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掌侧钢板内固定与外支架固定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愈合情况和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掌侧钢板内固定组患者与外支架固定组患者的术后骨愈合时间分别为(14.01±1.26)、(13.72±1.19)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掌侧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90.70%)明显优于外支架固定组患者(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桡骨远端复杂类型骨折的手术治疗中,运用掌侧钢板内固定方法较外支架固定,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状态,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绿荧光蛋白(GFP)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a)与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膜材料复合培养,为后续种子细胞.基因-支架材料-神经营养因子复合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化脊髓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 GFP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lv-GFP)转染的rMSCs-GFP按8000个细胞/cm2与PLGA膜材料复合培养,以普通培养板上的rMSC-GFP作为对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性,噻唑蓝法测定每天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PLGA膜材料上第3天rMSCs-GFP的细胞周期,用FTTC标记的抗体CD34、CD90和用PE标记的抗CD44、CD106、CD45、CD11b对在膜材料上培养的第3天rMSCs-GFP进行流式细胞鉴定.结果 rMSCs-GFP在PLGA膜上贴壁生长,绝大多数MSCs可见绿色荧光,为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散在分布,第3天时细胞增多,开始变为多角形,第7天时细胞基本铺满膜,多为多角形和短梭形,与普通培养板上细胞相似,细胞的生长增殖在PLGA膜上与培养板上大致相同,细胞周期也大致相同[G1期细胞占89.7%,132期细胞占3.3%,S期细胞占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在PLGA膜上高表达CDg0(99.48%)、CD44(95.25%)、CDl06(77.12%).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脊髓组织工程适宜的种子细胞,重组GFP的过表达慢病毒感染的后的MSCs与PLGA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进一步复合方法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脊髓.  相似文献   
100.
通过互联网直接传递校样,可以实现编辑和作者的快速沟通,提高校对质量和速度。文中介绍了电子校样的制作方法和注释的添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