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42.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15例,其中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3例,修复足背部缺损5例,修复足跟部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共7例.切取皮瓣面积5 cm × 5cm~16 cm×8 cm.结果 15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外观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小腿下段等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提高对双胍类药物引起的乳酸酸中毒的认识.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94-2007年)检索,对符合诊断标准的41篇病例报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52例患者,其中苯乙双胍40例,二甲双胍12例,63.5%(33/52)的乳酸酸中毒与超量服用双胍类药物有关.发生乳酸酸中毒后,血乳酸和阴离子间隙显著升高,动脉血pH 和HCO3-显著下降,死亡组pH值和HCO3-较存活组明显下降(P<0.01).17例死亡者中,11例死于严重休克.结论 双胍类药物使用不当是发生乳酸酸中毒的重要原因,代谢性酸中毒伴阴离子间隙增高是此类酸中毒的主要特征,休克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目的精确测量国人外翻膝骨性结构的三维形态,归纳外翻膝畸形的新分型。方法收集CT扫描的外翻膝容积性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外翻膝三维模型,研究外翻畸形的主要来源。结果 (1)股骨外侧髁的畸形是外翻膝的最常见畸形;但通常并非外翻膝的最严重畸形。(2)股骨外侧髁、股骨干骺端、胫骨干骺端都可能成为外翻畸形的主要来源。结论按照外翻膝的形态学特点提出了外翻膝的新分型,可在术前判断外侧副韧带的张力情况,有助于术中选择合适的软组织松解顺序,便于采用最适宜的术式矫正畸形。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bFG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的作用。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96只,随机分为培养液组(DMEM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组)、空载体组(pcD-NA3.1组)和目的基因组(pcDNA3.1-bFGF组),每组24只,采用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10 min后,于损伤点分别注射DMEM培养液、BMSCs质粒修饰的细胞。在注射后第1、7、14、21天行脊髓运动功能Basso-Beatti-Bresnahan(BBB)评分,用RT-PCR法检测bFGF表达情况,应用尼氏体染色后,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目的基因组术后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中bFGF表达、BBB评分及尼氏体染色阳性细胞的光密度值都明显高于其余3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MSCs是脊髓损伤基因治疗可用的受体细胞,bFGF基因修饰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6.
刘文革  姜云横  车超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1051-1052
肾肉瘤样癌又称梭形细胞癌、间变癌、癌肉瘤,为肾细胞癌的一种特殊变异,是分化最差的细胞癌。本病临床罕见,约占肾癌的1%~1.5%,高度恶性,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期6个月~8个月。现将笔者临床所见1例肾肉瘤样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艾滋病是世界各国普遍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鉴于艾滋病发病呈递增趋势,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既不应恐惧,更应重视预防,避免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结肠癌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一期肿瘤切除吻合80例,Hartmanns手术10例,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6例,回肠同横结肠直接吻合1例、单纯梗阻近侧造瘘1例。结果:94例均治愈,4例死亡。有3例因不能耐受改行结肠造瘘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瘘3例,其中右半结肠2例,左半结肠1例;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2例。结论:癌性结肠梗阻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病变部位、梗阻近端肠管病理状况选择恰当的术式,吻合口瘘是最主要的并发症。早期发现、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9.
刘文革  王贵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267-2269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相关NPCNA与CT征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40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且CT资料完整的肾细胞癌和10例正常肾组织的PCNA阳性表达率。结果:(1)PCNA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肿瘤强化,肾周脂肪浸润有关,P〈0.05;而与瘤体内坏死、液化,淋巴结肿大,静脉侵犯,邻近器官侵犯或(和)远处转移无关,P〉0.05;(2)肿瘤病理分级增加,PCNA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结论:RCC的CT表现与PCNA的表达存在内在关系,据此可术前评价其生物学行为与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不同的脉压水平与微量蛋白尿之间的相关分析,探讨脉压与早期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脉压60mmHg和脉压〈60mmHg两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清晨微量白蛋白尿。结果:脉压≥60mmHg组较脉压〈60mmHg组年龄,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增高。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脉压是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之一,早期可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