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1 毫秒
31.
背景与目的: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53BP1在细胞周期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体细胞的正常生长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在DNA损伤发生后被激活,引起细胞周期阻滞。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食管癌细胞ECA109细胞53BP1基因表达,观察其对放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针对53BP1 mRNA序列,设计合成3对有效的干扰序列(siRNAl、siRNA2和siRNA3)和阴性对照序列,与载体pSIH1-H1-copGFP连接形成重组质粒,瞬时转染细胞,实时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53BP1的表达,筛选有效干扰序列,与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共同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液,感染ECA109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细胞系,命名为ECA109/B,转染空载体组命名为ECA109/N。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53BP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MTT、流式细胞术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NA干扰53BP1基因对ECA10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53BP1-shRNA质粒,3对干扰序列对人53BP1基因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尤以siRNA1组效果最明显,取干扰效果最好的siRNA1,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共同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液,感染ECA109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挑取阳性克隆,扩大培养,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ECA109/B,53BP1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亦低于对照组;MTT结果表明53BP1低表达对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5 Gy射线照射后,ECA109/B的G2/M期比例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克隆形成实验的结果显示ECA109、ECA109/N、ECA109/B细胞的D0值分别为3.06、2.90和2.07 Gy;SF2值分别为0.91、0.89和0.79;Dq值分别为1.59、1.47和1.21,可见ECA109/N、ECA109放射敏感性未见明显差异,而ECA109/B细胞的放射敏感性高于ECA109/N、ECA109。结论: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食管癌细胞ECA109中53BP1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ECA10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2.
背景:肾上腺髓质素可在心、脑、肾、肝等器官的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真核表达载体对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构建大鼠肾上腺髓质素真核表达载体,将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模型组、维拉帕米组、重组质粒组。重组质粒组腹部皮内注射肾上腺髓质素真核表达载体,其余各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注射4次后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维拉帕米组于皮瓣内注射维拉帕米。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重组质粒组皮瓣组织中丙二醛、血管内皮素1的含量分别降低了38.50%( < 0.01),54.73%  ( < 0.01),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增加了50.67%(P < 0.05)。皮瓣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重组质粒组皮瓣炎性细胞浸润与水肿程度也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果证实肾上腺髓质素真核表达载体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轻脂质过氧化及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NSCLC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收集2000年8月至2004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在本科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NSCLC患者104例,其中鳞癌45例,腺癌20例,针吸活检或气管镜刷片找到癌细胞者33例,未获得病理确诊者6例。其中全程三维适形放疗者46例,58例前程先行传统常规放疗后程再行三维适形放疗。全组患者处方剂量范围60~78Gy,中位剂量66Gy。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46.2%,其中1级32例占30.8%,2级15例占14.4%,3级1例占1.0%。相关性分析表明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食管接受的平均剂量、照射野内的食管体积、食管V40、V45、V50、V55、V60、LETT45、LETT50、LETT55、LETT60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是≥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 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照射野内食管体积、食管V40~V60、食管LETT45~LETT60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呈正相关,尤其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对预测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食管癌大体肿瘤靶区的体积分级与病理T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拟定出食管癌大体肿瘤靶区(GTV)的体积分级界限值,为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提供依据.方法 将607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术前CT图像传输到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中,勾画出食管病变局部的GTV,并计算GTV的体积大小.比较术后不同病理T分期时GTV体积的差异,分析GTV体积与病理T分期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各病理T分期的GTV体积中位值为依据,并考虑生存曲线的分离程度,筛选出合适的GTV体积分级界限值.结果 食管癌GTV的长度、最大直径和体积均与术后病理T分期呈正相关(均P<0.001).除术后病理T3期与T4期的GTV长度、最大直径和体积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病理T分期的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以术后不同病理T分期的GTV体积中位值为依据,将食管癌GTV体积分为3级,即≤5.0 cm3、5.1~13.0 cm3和>13.0 cm3,与病理T1、T2、T3~4期的符合率达73.8%,两者的一致性较好(Kappa=0.40).GTV体积1、2、3级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31.5%和33.5%(P<0.0001).综合考虑预后情况后,将食管癌GTV体积分为4级,即≤5.0cm3、5.1~13.0 cm3、13.1-39.0 cm3和>39.0 cm3,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符合率仅为54.7%,GTV体积四分级与术后病理T分期间的一致性较差(Kappa=0.24).GTV体积1、2、3、4级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31.5%、36.2%和27.5%(P<0.0001).结论 食管癌GTV长度、最大直径和体积均与术后病理T分期呈正相关关系,GTV体积的三分级标准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影响食管鳞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降低食管癌治疗后复发的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52例食管鳞癌患者的复发情况与14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χ 2 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p53基因的表达、survivin基因在癌周组织中的纵向表达范围 、术后是否进行50Gy以上放疗等5个因素与肿瘤复发有关。多因素研究发现T分期、 survivin基因在癌周组织中的纵向表达范围和手术后是否接受50Gy以上剂量放疗是3个影响 食管癌复发的独立因素。 结论 T分期中T3、T4期患者复发的风险高;手术后接受50Gy以上剂量放疗能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 率,survivin基因在癌周组织中的表达范围是影响食管癌复发的独立因素。 ,由此笔者推测在食管鳞癌癌周组织中某些癌相关基因的“异位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复发存 在关联。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食管癌细胞ECA109细胞MDC1基因表达,观察其对细胞周期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MDC1基因的干扰质粒pMDC1-shRNA,与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共同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液,感染ECA109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MDC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NA干扰对ECA10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pMDC1-shRNA质粒,转染ECA109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ECA109/MDC1,基因MDC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降低;5 Gy射线照射后12 h、24 h、48 h,ECA109/MDC1的G2M期比例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ECA109、ECA109/NEGATIVE、ECA109/MDC1细胞的D0值分别为3.06 Gy、2.90 Gy、1.88 Gy;SF2值分别为0.91、0.89、0.84;Dq值分别为1159、1.47、1.20,显示ECA109/MDC1的D0值、SF2值、Dq值均明显降低.结论 RNAi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食管癌细胞ECA109中基因MDC1的表达,从而增强ECA109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PTTG和MMP-9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它们对食管癌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4例食管癌组织中PTTG和MMP-9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并将其纳入食管癌临床分期进行预后分析。结果PTTG和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TTG、MMP-9蛋白在食管癌临床分期较晚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早的患者。结论PTTG和MMP-9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食管癌临床分期显著正相关,提示两者在食管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RNF2基因表达对X射线照射后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针对RNF2mRNA序列,设计合成3对有效的干扰序列(siRNA1、siRNA2和siRNA3)和阴性对照序列。瞬时转染细胞,分别命名为RNF2 siRNA1组、RNF2 siRNA2组、RNF2 siRNA3组,转染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分别命名为NC组和control组。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食管癌ECA109细胞各组中RNF2表达变化。MTT法检测RNF2基因对ECA109增殖能力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NF2对ECA109放射敏感度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RNF2基因干扰后对细胞周期和凋亡分布的影响。结果 3对干扰序列组的RNF2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ontrol组和NC组,尤以siRNA1组效果最明显。选择siRNA1作为干扰组进行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TT结果表明照射后干扰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克隆形成实验的结果显示干扰组的的D0、Dq、SF2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NC组,而干扰组的外推数N(extrapolation number N)值明显高于后者,可见干扰组细胞的放射敏感度高于control组和NC组;流式细胞术显示照射后RNF2 siRNA组G0/G1期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NC组,S期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NC组。结论 siRNA干扰技术有效地抑制了食管癌ECA109细胞中RNF2基因的表达,联合X线照射后显著抑制了细胞增殖,消除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增加了食管癌的放射敏感度。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与预后,远处转移的关系以及预测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接受手术治疗者38例(52.1%),局部放疗者35例(47.9%)。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GRP)、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的蛋白表达,结合肿瘤体积重新分级,分析其与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 NSE、GRP、GRPR蛋白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2%、79.5%、75.3%,GRP与GRPR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00)。GRP、GRPR蛋白不同表达水平患者间的预后及远处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与GRPR蛋白表达预测小细胞肺癌远处转移的敏感度均为71.4%,特异性分别为83.9%、90.3%。结论 GRP、GRPR是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好的预测小细胞肺癌侵袭性及远处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肺脏低剂量区体积预测食管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3D-CRT)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RP)的价值,并确定肺脏V5(接受5Gy照射时的肺脏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与双侧肺脏受照平均肺剂量(MLD)和肺脏V20不同组合预测RP发生的最优组合.方法 选取接受单纯根治性3 D-CRT的食管癌患者222例,观察并记录双侧肺脏接受5、10、15、20、25和30 Gy照射时的肺脏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5、V10、V15、V20、V25、V30)和双侧肺脏MLD,对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计划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22例患者中,发生1级急性RP者68例(30.6%)、2级40例(18.0%)、3级8例(3.6%)、4级1例(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射野数、大体肿瘤体积、双侧肺脏MLD、肺脏V5、V10、V15、V20、V25和V30均与≥1级和≥2级急性RP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肺脏MLD、肺脏V5、V20和V25为食管癌患者发生≥1级急性RP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射野数、双侧肺脏MLD和肺脏V5为食管癌患者发生≥2级急性RP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05).以双侧肺脏MLD、肺脏V5和V20的分界值(分别为14 Gy、60%和28%)进行不同组合,当患者双侧肺脏MLD≤14 Gy+肺脏V5≤60%+V20≤28%时,≥1级和≥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均减低(均P <0.05);当肺脏V20≤28%+ V5≤60%时,≥1级和≥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均减低(均P <0.05);当双侧肺脏MLD≤14 Gy+V5≤60%时,≥1级急性RP的发生率减低(P<0.05);当双侧肺脏MLD> 14 Gy+V5≤60%时,≥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减低(P<0.05).结论 肺脏低剂量区体积与食管癌单纯3D-CRT所致急性RP的发生密切相关;双侧肺脏MLD、肺脏V5和V20组合有可能提高预测急性RP发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