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11例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例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2例保守治疗,9例再手术治疗.随访2~3年,平均2年7个月,全部有效。结论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与患者年龄、椎间盘退变程度、初次手术髓核组织残留多少、侧隐窝大小、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增生内聚、神经根周围瘢痕粘连及腰椎不稳等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进一步认识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意义.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应综合分析,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43.
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隐匿性抑郁症因掩盖了抑郁症的核心症状[1 ] ,故长期在综合医院就诊 ,延误了诊断和治疗。现就我们近年来所遇到的 6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入组标准1996年~ 2 0 0 1年在综合医院各科以躯体不适就诊 ,但多方检查无异常 ,治疗效果不佳而转来我院精神科门诊的患者 64例。均符合以下标准 :( 1)符合CCMD -2 -R抑郁症诊断标准 ;( 2 )经HAMD量表评分≥ 18分 ;( 3 )除外器质性疾病造成的抑郁障碍 ;( 4 )既往未经过系统抗抑郁治疗。其中男 2 8例 ,女 3 6例 ,年龄 18~ 66岁 ,平均( 3 2± 15岁 )岁 ,病…  相似文献   
44.
ICU病房肺炎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重症监护室内行机械通气患者1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37.20%,病死率30.12%。共检出病原菌75株,其中G-杆菌70.12%、G+菌10.31%、真菌19.57%。非VAP组病死率15%。结论VAP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机械通气时间、高龄、慢性基础疾病COPD、昏迷、使用抑酸剂、留置胃管是VAP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VAP的主要致病茵为G-杆菌;尽量缩短上机时间和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是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5.
计算机虚拟复位结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虚拟复位结合3D打印技术对髋臼手术进行术前规划,评估其应用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的35例髋臼骨折患者,按术前是否应用计算机虚拟复位和3D打印技术分为数字组和对照组。数字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2~58岁,平均(39.4±8.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8.8±2.0)d;按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4例,后壁骨折5例,T型骨折4例,后壁伴横行骨折2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9~59岁,平均(38.7±13.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8.2±2.3)d;按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6例,后壁骨折8例,T型骨折3例,后壁伴横行骨折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满意率和d`Aubigne Postal功能评定优良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情况发生;骨折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断裂或松动。两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神经刺激症状。数字组1例在术后6个月发现股骨头坏死。常规组1例在术后8个月发现异位骨化。3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8个月,平均17.6个月。数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组和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92.9%(14/15)和85%(1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d`Aubigne Postal功能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6.7%(13/15)和80%(1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虚拟复位结合3D打印技术可以减少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术前规划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全部在全麻下行颈椎前路复位、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结果1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年8个月。Frankel分级疗效评定较术前平均提高1.6级。摄片随访显示:颈椎脱位全部复位,颈椎序列正常,植骨全部呈骨性愈合,重建椎体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无丢失。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具有复位简单,减压彻底,固定坚强,利于脊髓功能恢复及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钢板断裂原因及预防。方法 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对7例胫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钢板断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男5例,女2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2岁。断裂钢板类型:胫骨远端外侧解剖型加压钢板5例,锁定钢板2例。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8个月,平均6.3个月。胫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钢板的断裂与手术技术的失误、钢板本身的设计问题及术后不正确的功能锻炼有关。结论避免手术技术的失误,选择合适的钢板,动态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科学地指导功能锻炼,可预防胫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钢板断裂。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岛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β细胞早相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213例青岛及周边地区汉族人(其中2型糖尿病病人99例、正常对照114例)的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用左旋精氨酸兴奋实验测定胰岛β细胞早相功能。结果 2型糖尿病组rs7903146位点的CT基因型和T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4.678、4.507,P〈0.05),其中有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CT基因型和T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4.896、4.739,P〈0.05),而无家族史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组之间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CT比CC基因型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度显著增加(OR=3.28,95%CI为1.026~10.459,P〈0.05)。rs7903146位点CC和CT基因型的胰岛β细胞早相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有关,该位点多态性与胰岛β细胞早相分泌功能关联性不强。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肩部前外侧经三角肌分离入路应用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肩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18例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未发现肱骨头坏死及腋神经损伤,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10例,良5例,可3例.结论 经肩部外侧三角肌分离入路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安全、固定稳定、操作简单,血运损伤小,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早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5年6月~2008年6月,我院采用后正中切口、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同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23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