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235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79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的使用方法 ,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枚消化道大息肉(〉10mm)先行尼龙绳套扎,再行高频电凝切除;2周后内镜复查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40例中38例一次性套扎并切除成功,成功率为95%;2例无法套扎而改其他方法治疗。术中发生渗血2例,均微波和钛夹止血成功,无大出血及穿孔病例。2周后复查发现31例创面完全愈合,5例创面处形成浅溃疡,2例创面仍有残留组织。结论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大息肉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好方法 。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对胶囊内镜检查情况分析,评价胶囊内镜检查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50例怀疑小肠疾病或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或体检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检查无不适感,49例完成小肠检查,1例胶囊滞留于胃,未完成检查。13例不明原因胃肠道出血中患者12例完成全小肠检查,10例发现小肠病变。结论胶囊内镜是一种无痛苦、无创、安全的上消化道检查手段,是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胃肠道出血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应激性溃疡后是否增加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近1年来我院收治的120例住院时间大于7天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分析使用PPI与未使用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情况。结果在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使用PPI者83例,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29例,感染率为34.94%,尤其持续使用PPI≥7天者感染率为47.05%;未使用者34例,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4例,感染率为10.81%。结论应用PPI预防应激性溃疡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未使用者,长时间持续使用明显高于短时使用。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和控制用药时间,以减少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2月~2007年7月外伤性脑梗塞的病例78例,总结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价:良好21例,中残12例,重残25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2例.结论颅脑外伤后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是导致脑梗塞的重要机制,外伤早期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注意防治脑血管痉孪、血栓形成,避免其进一步演变为脑梗塞;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出现脑梗塞的征兆并结合病情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5.
甲亢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59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心脏增大136例,心律失常78例,心肌受累31例,左室高电压16例,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行一期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43例,二期手术16例。结果无围术期死亡病例,129例(81.1%)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18~54)个月,无心悸、气促,均能参加体力劳动。心电图检查: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余均正常;T3、T4复查正常;X线复查13例左室仍增大,余恢复正常。结论在充分术前准备的前提下,甲亢性心脏病仍能安全地度过围术期,并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心功能较差的患者,施行二期手术不失于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76.
单病种缩短平均住院日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伟  高臻  刘国华 《中国医院》2009,13(12):47-49
平均住院日已成为国内外考核医院绩效的一项主要指标,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增加医院效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来对单病种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情况进行测评,可以有效的评价单病种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成效,为单病种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湖南省长沙及湘西泡状带绦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序列重构泡状带绦虫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泡状带绦虫虫株的pcox1,应用Clustal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age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GenBankTM中已知泡状带绦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获得的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343bp,与GenBankTM公布的带科绦虫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湖南长沙分离株1和湘西分离株5与已知泡状带绦虫相应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9.4%和99.7%,与其它带科绦虫的相似性均小于90.0%;湖南长沙1和湘西分离株5与已知泡状带绦虫相应基因遗传距离分别为0.006和0.003,与其他带科绦虫的遗传距离均大于0.100。种系发育树表明,2个分离株与已知泡状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枝,Bootstrap值在97%以上。结论由于泡状带绦虫...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验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孕期染毒所致尿道下裂雄性仔鼠生殖结节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及其受体(Fgfr)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异常,探讨其在DBP生殖毒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孕鼠20只,随机分2组,在怀孕(GD)14~18天期间,每天分别灌胃给予大豆油、DBP 750 mg/kg,出生后第1天(PND1),统计仔鼠出生数、尿道下裂发生率,称量雄性仔鼠体重,肛门至生殖器距离(AGD);PND7,取尿道下裂雄性仔鼠生殖结节,用实时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RT-PCR方法检测生殖结节中Fgf8、Fgf10、Fgfr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DBP染毒后导致新生仔鼠与正常组相比数量明显减少,雄性仔鼠体重明显下降、AGD明显缩短,雄性仔鼠尿道下裂的发生率为48.83%.同时,与对照组相比,DBP致尿道下裂雄性仔鼠生殖结节中Fgf8、Fgf10、Fgfr2的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DBP对母体有着明显的毒性作用,DBP干预了Fgfs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DBP导致生殖结节发育异常,引起尿道下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龋病是WHO统计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而龋病的治疗一直是口腔科医务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传统的龋病的治疗方法是在去除龋坏的牙体组织后,要求在牙体上制备一定深度的洞型,然后用银汞合金充填。这样的修复过程,一方面必然会造成过多的健康牙体组织的丢失,给患者造成不必要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O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按Neer分类法,其中Ⅱ型骨折11例、Ⅲ型骨折14例、Ⅳ型骨折7例。结果32例获2~21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采用Neer功能评价标准,其中优22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为93.7%。结论应用AO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符合生物的、合理的接骨术原则,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特别是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