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儿童特异性日间尿频20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尿动力学检测儿童特异性日间尿频(extraordinary daytime urinary frequency,EDUF)患儿膀胱功能变化,评价膀胱功能训练的疗效.方法 本组共204例.其中,男126例,女78例;年龄3~14岁,中位年龄6.7岁;病程2周~12年.临床症状为日间尿频,入睡后症状消失.无尿路感染、尿路解剖或神经病学异常.根据国际小儿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hildren's Continence Society,ICCS)规定的标准及定义,采用Laborie尿动力学检测仪评价最大膀胱测量容量(cystometry bladder capacity,CBC)及逼尿肌活动功能.在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后,进行膀胱储尿功能训练.训练后1周随访排尿频率及排尿量,评价疗效.疗效好转者,可接受第2次训练,1周后再次评价疗效.结果 EDUF在3~7岁发生率最高,为69.12%(141/204),随着生长发育,发生率逐渐下降.57例(27.94%%)有明确的社会心理压力诱因.膀胱功能改变者113例(55.39%),男性69例(54.76%),女性44例(56.41%).其中,CBC下降71例(34.8%),逼尿肌不稳定(DI) 69例(33.82%).204例均接受膀胱储尿功能训练,经过第1次训练后1周随访,146例(71.57%)治愈,37例(17.14%)好转,21例(10.29%)无效.疗效与CBC降低关系分析发现,CBC降低的训练效果较差.接受第1次膀胱功能训练后症状好转的23例患儿接受了第2次训练,19例(82.61%)获得治愈.本组总治愈率为80.88%(165/204),无尿储留或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产生.结论 尿动力学在检测EDUF的膀胱功能变化同时,可进行膀胱训练治疗,效果良好,是治疗EDUF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第三方调解机构参与解决医疗纠纷的理论基础、运行模式、经济构架、管理机构、人员配置进行解析,使第三方调解模式更快、更有效地用于医疗纠纷的调解,为构建我国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估无症状小儿肾结石的中远期预后。方法:以我院泌尿系统超声筛查发现的75例无症状小儿肾结石为研究对象,其中三聚氰胺相关肾结石(melamine-associated renal calculi,MARC)37例,非三聚氰胺肾结石(non melamine-associated re-nal calculi,NMARC)38例。随访28~45月(平均41月),通过泌尿系统超声和尿常规检查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患儿53例,其中MARC患儿34例,NMARC患儿19例;结石自发排出率为58.49%(31/53)。婴幼儿,直径≤5 mm结石最易自发排出;而3岁以上,直径≥10 mm的结石自发排出率较低(P=0.003,P=0.000)。尿常规显示,41月后总体异常检出率为15.38%明显低于初诊时41.03%(P=0.010);其中MARC患儿蛋白尿全部消失,其缓解率高于NMARC患儿(P=0.030)。结论:41月后无症状小儿肾结石自发排出率较高,结石直径和发病年龄是影响其排出的主要因素;总体预后良好,MARC患儿预后比NMARC相对较好;其长期预后尚需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94.
儿童精神性尿频的尿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精神性尿频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及其治疗。方法 本组38例,应用尿流动力仪分别记录排尿量、尿流曲线、膀胱压力容积及压力-流率-肌电图。结果 38例中,4例尿动力学安全正常;34例出现膀胱功能异常,占89.5%(34/38),其中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者12例,低顺应性膀胱者6例,低顺应性膀胱合并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者16例;最大膀胱测量容量百分数下降14例。排尿期异常仅5.3%(2/38),为尿道括约肌过度活跃。尿动力学检测后,84.2%的患儿症状完全消失或好转。结论 逼尿肌不稳定性收缩是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排尿训练是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5.
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尿动力学评价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病因和膀胱功能改变。方法 本组63例,男39例,女24例。在清醒和自然睡眠相进行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记录睡眠相盆底肌电活动变化。结果 58例存在膀胱功能紊乱,多种异常合并为五种模式。其中,睡眠相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占71.4%(45/63),睡眠相膀胱最大测量容量下降占36.5%(23/63)。睡眠相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出现时,逼尿肌与盆底肌肉协同失调者11例。结论 逼尿肌不稳定收缩是遗尿发生的主要原因,盆底肌肉与逼尿肌的协同失调可能是原因之一,膀胱容量下降是逼尿肌不稳定收缩所致的遗尿结果而不是原因。  相似文献   
96.
长春新碱、更生霉素对发育未成熟睾丸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长春新碱、更生霉素对幼年期大鼠生精细胞的影响。方法  3周龄雄性大鼠根据药物种类及剂量随机分为长春新碱组 (VCR)、更生霉素组 (AMD)、长春新碱 +更生霉素组(VDG)、小剂量长春新碱 +更生霉素组 (sVDG)、对照组。应用HE染色、荧光显微镜、TUNEL技术、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用药后生精细胞凋亡及Fas基因的表达。结果 各实验组睾丸曲细精管管腔内及近管腔生精上皮部分精原细胞显示显著凋亡 (P <0 .0 1) ,VDG生精细胞凋亡峰值分别显著高于VG、DG及sVDG(P >0 .0 5 )。睾丸组织Fas蛋白表达水平在实验组无显著上调。结论 长春新碱与更生霉素都将导致未成熟睾丸精原细胞显著凋亡 ,并与用药种类多少、剂量呈正相关 ,其后有可能导致生育能力损害  相似文献   
97.
【摘要】目的:分析首发未用药强迫症患者静息态脑网络的特点及差异,探讨首发未用药强迫症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状态。方法:对24例首发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及24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法分离静息态脑网络成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采用单样本t检验制作网络成分模板,再采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不同功能网络内异常脑区的比较;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等评估临床症状。结果:通过首发强迫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数据分析获得10个静息态脑网络模板,分别为前默认网络、后默认网络、背侧注意网络、突显网络、左额顶网络、右额顶网络、内侧视觉网络、外侧视觉网络、枕极视觉网络、听觉网络。静息态脑网络内功能连接分析结果显示后默认网络中双侧楔叶功能连接增强(T=3.822,P<0.05),右额顶网络中右侧顶下小叶功能连接增强(T=5.291,P<0.05),外侧视觉网络中右侧枕中回功能连接增强(T=4.614,P<0.05)。右侧额顶网络的右侧顶下小叶功能连接值与Y-BOCS总分呈负相关(r=-0.470,P<0.05)。结论:首发强迫症患者较健康志愿者存在多个静息态脑网络异常,主要表现为功能连接的增强;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代偿。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利胆和胃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利胆和胃方口服,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和胃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女孩尿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女孩尿道损伤的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女孩尿道损伤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中 ,急诊住院 8例 ,晚期并发症 10例。年龄 2~ 12岁。伴有骨盆骨折 16例 ,阴道损伤 18例 ,伴直肠损伤 4例。急诊住院者中均进行了早期修补 ,6例Ⅰ期治愈 ,2例并发尿道阴道瘘 ,Ⅱ期修补成功。晚期 10例中 ,尿道阴道瘘 6例 ,经阴道修补 4例1次成功 ,2例 2次修补成功 ,另 2例近端尿道闭锁 ,采用近端尿道套入法修补成功。余 2例尿瘘伴阴道狭窄 ,经阴道成形后经阴道尿瘘修补成功 1例。另 1例阴道成形后再次狭窄 ,正等待治疗中。结论 早期手术修补或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是避免和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 ,晚期并发症多为尿道阴道瘘 ,大多可经阴道修补 ,近端尿道闭锁治疗困难 ,其手术路径及术式应据术者经验和病情选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缩短日间手术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减少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收治时间将2019年7月行日间手术的233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禁食禁饮管理;2019年8月收治的25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多学科协作的术前禁食禁饮管理,比较两组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术前和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患儿术前不良反应发生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术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多学科协作的术前禁食禁饮管理,能缩短日间手术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降低术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