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目的 应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筛选出应用于鉴定钩藤属物种的最佳DNA条形码,建立快速、准确、便捷的钩藤属植物鉴定方法.方法 从广东、广西等地收集了8个钩藤属物种的叶片、茎枝作为材料,共计44份样品.提取样品总DNA,分别对条形码ITS、matK、psbA-trnH、rbcL、trnL-trnF序列进行扩增、测序、拼接、...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胆固醇代谢标志物(角鲨烯和谷固醇)水平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慢血流(SF)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综合心内科接受PCI的238例NSTE-ACS患者资料,根据PCI术中是否发生慢血流分为慢血流组(SF组,n=90)和非慢血流组(NSF组,n=148),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情况、血清胆固醇代谢标志物(角鲨烯和谷固醇)水平等,分析慢血流的影响因素以及上述血清胆固醇代谢标志物对慢血流的预测价值。结果 SF组患者血清胆固醇吸收标志物(谷固醇)水平、Syntax评分、冠脉植入支架总长度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高于NSF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谷固醇和支架长度是NSTE-ACS患者PCI术中发生慢血流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当血清谷固醇>15.02 mg/L时,谷固醇对慢血流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95%CI:0.726~0.848,P=0.000),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8...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前期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建立相应的预后评分模型。方法利用HBV-ACLF中国诊断标准研究(COSSH-ACLF)队列,回顾性分析725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障碍(HBV-ACHD)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90 d预后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评分模型,并利用内部500例和外部390例HBV-ACHD患者进行验证。结果在725例HBV-ACHD患者中,男性为主(76.8%),96.8%患者有肝硬化基础,并发症以腹水(66.5%)多见,器官衰竭以凝血功能衰竭(4.1%)为主,90 d病死率为9.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计数(WBC)、碱性磷酸酶(ALP)是HBV-ACHD患者90 d病死率的最佳预测指标,并建立评分模型COSSH-ACHDs=0.75×ln(WBC)+0.57×ln(TBil)-0.94×ln(ALP)+10,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显著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CTP及CLIF-C ADs(P<0.05),500例内部随机选择组和390例外部验证组均验证了类似结果。结论HBV-ACHD患者是一组以肝硬化失代偿为主、合并少量器官衰竭的人群,其90 d病死率为9.2%,COSSH-ACHDs具有更高的预测HBV-ACHD患者90 d预后的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估山西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6月底至2013年12月底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病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治疗前后死亡率、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病毒载量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共调查2377例艾滋病病例,平均年龄38.8岁、男性占66.0%、农民占59.3%、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43.1%)。共有17种抗病毒治疗用药方案,使用其中6种初始治疗用药方案的病例占97.7%。治疗前CD4细胞数平均为158个/μL,治疗后平均为345.1个/μL,治疗前后平均增加187.1个/μL(P=0.000)。病毒载量治疗前〈最低检测限(LDL)占18.3%、几何均数4.0×104拷贝/mL,治疗后〈LDL占85.0%、几何均数2.2×103拷贝/mL。治疗前后CD4细胞和病毒载量数值差异和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病例和存活病例的CD4细胞计数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增长值均有明显差异。治疗后第6、12、24、36、48、60、72、84、96、108个月死亡率(CDR;1/100人年)分别为13.8、9.0、2.6、1.8、1.9、2.9、2.9、1.5、3.9、4.6。结论治疗后死亡率下降、CD4细胞增加和病毒载量下降明显,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3年10月,冠状动脉CT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60岁)患者293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128例,未合并糖尿病165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相关临床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体质量质数(BMI)、吸烟、饮酒、平均病程、冠心病家族史、脑血管病及TG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患病率、TC及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的冠状动脉CT主要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弥散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分别占41%、24%和14%,显著多于非糖尿病组的24%、7%和8%(P0.05)。糖尿病组的混合斑块及钙化斑块分别占66%和70%,显著多于非糖尿病组的18%和4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吸烟、冠心病家族史、TG及LDL-C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弥散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混合斑块发生率较高,多支病变及弥散病变较多见。  相似文献   
106.
【】 目的 通过我院对2例模拟病人和2例急危重患者航空转运的过程和方法,总结空中转运的护理流程。 方法 转运前病人病情及护理风险评估、随机机组人员素质及能力要求、所需物品及仪器的评估、当日飞行天气的评估及航空航道的批文;转运途中的监测与病人的应急处理;转运后空地交接。结果 4例急危重症患者,均安全抵达目的地,转运过程流畅。结论 危重病人空中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转运途中的保障工作及到达目的地的交接工作,提高转运的时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7.
近期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传统降耱药二甲双胍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而体外细胞实验及体内动物模型实验多提示二甲双胍具有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胰岛素/IGF-1轴及AMPK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并通过诱导miRNA表达发挥抗肿瘤干细胞效应,提示二甲双胍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郑启刚  冯婷婷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2):22-22,121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以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广泛沉积的一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该病发病较为广泛,约占肾小球疾病的34~40%。根据其对肾脏病理损害的轻重可分为五级,病情亦轻重不一,病程迁延缠绵。现代医学多采用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仅部分患者近期有效,大部分患者,尤其是Ⅲ级以上的重病患者,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相对西医而言,具有整体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优势。我科在中医药治疗IgA肾病方面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现将其辨治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