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靶肌肉注射外源性环磷酸腺苷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制备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6只,高剂量组:腓肠肌内注射0.2mL环磷酸腺苷1mg。低剂量组:腓肠肌内注射注射0.2mL环磷酸腺苷0.1mg。对照组:腓肠肌内注射0.2mL生理盐水。术后每日给药1次,共4周。术后4,8周时检测左侧小腿三头肌湿质量。术后8周时检测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及形态学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纳入动物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4,8周时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左小腿三头肌湿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4周分别为(1.70±0.58),(1.26±0.71),(0.91±0.24)g;术后8周分别为(2.26±0.62),(1.65±0.16),(1.24±0.37)g],且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术后8周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及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均高于对照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3.54±2.65),(26.96±4.12),(19.83±2.74)m/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2.435±1.257),(1.867±0.566),(1.218±0.647)m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分别为(2.946±0.658),(4.537±0.932),(5.825±1.043)ms;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1693±201),(1357±185),(876±124)个;髓鞘厚度分别为(1.149±0.138),(0.924±0.086),(0.633±0.105)μm;轴突直径分别为(1.045±0.150),(0.794±0.095),(0.512±0.138)μm],且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靶肌肉注射环磷酸腺苷可促进周围神再生,高剂量环磷酸腺苷对神经再生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2.
在临床中肢体血管损伤、心脏病变等常常引起肢体或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造成功能损害 ,到目前为止 ,仍没有一种十分有效地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1986年Murry[1 ] 首次应用缺血预处理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即短时间重复缺血 ,间断再灌注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IPC提高组织缺血耐受性的现象颇受关注。研究表明 ,IPC能有效地减轻骨骼肌坏死范围 ,但 IPC对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如何文献报道不多 [2 ] 。为此 ,作者探讨了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期间收缩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  相似文献   
63.
1病例资料【例1】男,29岁。因右手背侧无痛性肿块3年余入院。患者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手背侧有一蚕豆大小肿块,无压痛,亦无明显增大,不影响活动,未予特殊治疗。近日为明确诊断,来我院,门诊以"右手背侧腱鞘囊肿"收入院。查体:右手背侧第2、3掌骨间可见一2 cm×2 cm×1 cm大小肿块,质软,边界清楚,活动度大,无压痛,肿块  相似文献   
64.
冯亚高 《中国康复》2009,24(2):129-129
目的:探讨复杂性上肢离断再植术及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性上肢离断患者24例,均行骨折固定及无创血管神经修复断肢再植术;术后配合理疗及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结果:术后康复治疗10周后,24例再植上肢全部成活20例;19例经6个月~6年随访,达优5例,良9例,差4例,劣1例。结论:复杂性离断上肢只要肢体远端较完整均可再植.术后配合有效康复治疗,再植上肢可恢复较满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骨骼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机制及其腺苷的关系。方法 :采用兔右后肢缺血模型 ,将 2 8只兔随机分为 4组 (n =7) ,对照组 :持续缺血 4h ,再灌注 1h ;预处理组 :缺血 5min ,再灌注 5min ,重复 3次后 ,持续缺血 4h再灌注1h。腺苷治疗组 :于缺血再灌注前经股动脉注入 0 5mg腺苷。腺苷受体拮抗剂 8-PT处理组 :在 3次循环IPC处理前 ,经股动脉注入 3 0mg 8-PT ,再缺血 4h ,再灌注 1h。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理前、缺血 4h ,再灌注 10min、3 0min及6 0min时血浆腺苷浓度变化。通过血浆CPK、MDA及骨骼肌99mTcMDP吸收量的测定判断骨骼肌损伤程度。结果 :预处理组、腺苷组及 8-PT组 ,在缺血 4h和再灌注 1h期间血浆腺苷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1) ,再灌注 10min时达到高峰 ,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 ,预处理组和腺苷组血浆CPK、MDA及骨骼肌99mTcMDP吸收量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腺苷参与了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的保护作用 ,腺苷受体拮抗可阻断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的保护作用。腺苷释放和腺苷受体激活在骨骼肌缺血预处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应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小血管吻合法施行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采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法吻合头静脉桡动脉形成内瘘44例。结果:术后44例中42例内瘘通畅良好,1例因术后血管危象而失败行二次手术后内瘘通畅,1例因血流量不足放弃使用,1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内瘘未使用,42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3—28个月,最长已穿刺达200余次,内瘘使用仍良好。结论:采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法吻合头静脉桡动脉建立内瘘术,操作简便,吻合速度快,成功率高,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7.
1997年以来,我院收治颈部切割伤致臂丛神经损伤患者9例,其特点是神经均系断伤,可作神经移植或直接缝合,术后功能恢复较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例,均为男性,年龄21~28岁;右侧3例,左侧6例。伤因:刀割伤5例,铁皮割伤1例,其他锐器伤3例。急诊诊断为颈部软组织及臂丛神经损伤,合并颈丛、隔神经损伤3例,合并颈丛、副神经损伤1例,合并椎动脉损伤1例。症状与体征:3例膈肌活动明显减弱,其中耸肩受限2例,斜方肌、肩胛提肌肌力1级,6例耸肩正常。肩关节均不能上举,冈上、冈下肌肌萎缩均为(+++),肌力0级。肩外展不能,三角肌肌萎缩(+…  相似文献   
68.
闭合性外伤致指动脉损伤一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闭合性外伤致指动脉损伤一例冯亚高王栓科作者单位:071000河北,保定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冯亚高);兰州医学院骨科研究所(王栓科)指动脉损伤常由开放性外伤引起。我院曾收治1例闭合性指动脉损伤,疗效满意。患者男,21岁,工人。因右手被木棒击伤后环小指疼...  相似文献   
69.
足踝部组织缺损是创伤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应早期行有效修复和功能重建.我科2006年8月~2008年6月采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后踝部组织缺损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各种原因导致的足部软组织缺损临床常见,骨外露常需皮瓣修复[1].我科2001年10月~2008年5月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8~48岁.均系外伤后跟骨及肌腱外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