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5篇
  免费   704篇
  国内免费   357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472篇
口腔科学   195篇
临床医学   1303篇
内科学   1191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444篇
特种医学   4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220篇
综合类   3357篇
预防医学   1228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1314篇
  14篇
中国医学   1383篇
肿瘤学   189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578篇
  2012年   639篇
  2011年   670篇
  2010年   662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653篇
  2007年   648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622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465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或手部术中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CCS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臂丛神经深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注射局麻药后5、10、20、30 min臂丛神经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情况,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臂丛神经深度(2.0±1.2)cm,明显浅于B组(3.5±1.8)cm(P0.05);A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2.0±1.5)min,明显短于B组(4.0±1.5)min(P0.05);注射局麻药后5、10 min A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感觉阻滞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注药后10 min A组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运动阻滞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其余时点两组运动阻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耳鸣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较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深度浅,神经阻滞穿刺操作时间更短,其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982.
临床实习是护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并通过实践巩固和完善所学知识,逐步向护士角色转换的重要途径。临床带教老师在转换途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带教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总结和改进带教方法,提高了带教质量。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寓护德教育于临床带教实践中,提高思想认识,巩固专业思想,培养良好护德 护理工作是一门精湛的艺术,是一个为千家万户的幸福所需要的崇高职业,护理质量的保证主要在于护士职业道德的内涵。因此,只有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自尊、自爱,自强的品德,才能使护生热爱护理事业,具有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83.
背景:至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而线粒体膜上的解偶联蛋白可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导致线粒体合成ATP效率降低,通过能量代谢的改变,参与脂肪肝的发生。目的:观察解偶联蛋白2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各时相点的表达规律。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平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材料:实验于2004-11/2005-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取清洁级Wistar成年雄性大鼠64只,普通饲料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2组,每组32只,每组又分饲养2,4,8,12周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方法:模型组大鼠喂高脂饮食(基础饲料88%、猪油10%、胆固醇2%)饲养12周,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分笼(每笼6只)饲养。主要观察指标:两组于相应时间点麻醉后采血,处死动物,迅速取出肝脏。①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解偶联蛋白2表达变化。②生化检测大鼠血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③检测肝组织丙二醛含量。结果:6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生化指标:模型组饲养4,8,12周时血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8,12周最显著(P<0.01)。②模型组解偶联蛋白2蛋白表达随脂肪肝程度的加重,其表达逐渐增强,而正常对照组几乎阴性表达。③肝组织丙二醛含量:模型组饲养4,8,12周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8,12周最显著[(4.07±0.15),(4.93±0.14),(5.20±0.20)μmol/g;(3.14±0.20),(3.12±0.18),(3.13±0.16)μmol/g,P<0.01]。结论:随着非酒精性脂肪的形成和程度加重,血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肝组织丙二醛含量增加,解偶联蛋白2表达也逐渐增强,提示高脂饮食可诱导肝细胞表达解偶联蛋白2,使细胞内ATP生成减少,促进脂肪肝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探讨超声早期诊断与鉴别检查小肝癌的可行性。方法使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超声造影等对肝内小占位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12例肝小占位病变确诊为小肝癌8例,误诊4例,误诊中3例为肝低回声小血管瘤,肝腺瘤样增生结节1例,误诊原因主要是因为低回声型血管瘤声像图酷似小肝癌,有时周边也可见彩色血流信号。结论超声诊断小肝癌具有方便,可动态观察,彩色多普勒见病灶内测及彩色血流信号,并有动脉血流频谱,RI≥0.6应考虑小肝癌可能,结合超声造影、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对小肝癌做出早期诊断,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急诊PCI组(23例)和静脉溶栓疗法组(对照组26例)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ST段抬高总和和治疗开始后90min ST段回落程度、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23例急诊PCI组血清CK-MB峰值(396±126U/L)明显低于对照组(793±139 u/L),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开始后90 min ST段回落程度急诊PCI组大于对照组(62.0%vs 44.0%,P<0.05).急诊PCI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7%vs 26.9%,P<0.05).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急诊PCI组大于对照组(分别为0.58±0.09和0.48±0.10,P<0.05).结论:对AMI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急诊PCI优于静脉溶栓疗法.  相似文献   
986.
多生牙又称额外牙 ,是超过正常牙齿数目的牙齿 ,在人群的发生率为 0 .3%~ 3.8% ,其中 90 %~98%发生于上颌 ,多见于上颌前牙区[1,2 ] 。多生牙可正常萌出、阻生、倒置、易位或产生异常萌出通道。埋伏多生牙的发生原因至今尚不清楚 ,好发年龄在6~ 12岁的混合牙列期[3] 。埋伏多生牙易导致多种错颌畸形 ,影响乳牙正常替换 ,甚至可能发展成含牙囊肿。 1997年 6月~ 2 0 0 2年 6月 ,我院颌面外科门诊对 10 0 8例多生牙患儿顺利进行了手术治疗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为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儿童多生牙 10 0 8例患…  相似文献   
98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208例,中药骨伤膏(石菖蒲、陈艾叶、木香、生草乌、羌活等)外用。西医用1%利多卡因加强的松龙封闭。结果:治愈169例,总有效率98.08%。提示:中西医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针在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不愈的疗效。方法:采用带锁髓内针和植骨、固髓生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不愈30例。基中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35岁。致伤原因分别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结果:30例随防平均11月,所有病历均临床愈合,邻近关节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断针、断钉等发生。结论:带锁髓内针是目前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不愈的有效方法之一,固定牢固操作少,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989.
目的:探讨"6A"护理管理模式在提高医院体检中心体检效率和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11月实施"6A"护理管理模式后体检的400例体检人员作为观察组,将2018年4月~7月实施前体检的300例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体检质量(体检时间、体检可信度、体检效率),护理质量(沟通能力、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健康教育)调查表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体检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1),体检可信度、体检效率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1),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1),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将"6A"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体检中心护理中,有助于提高体检效率,改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0.
目的总结膀胱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40例,鳞癌2例,膀胱根治性切除38例,其中回肠或结肠原位膀胱手术284f4,回肠皮肤造口手术6例,输尿管皮肤造口4例,膀胱部分切除4例。常规盆腔淋巴结清扫,得到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数目,计算淋巴结密度。结果移行细胞癌40例,其中Ⅰ级5例,Ⅱ级23例,Ⅲ级12例,T112例,T221例,T36例,T45例。全部病例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为7.7个。淋巴结阳性8例,占19、1%(8/42),平均清扫淋巴结8.5个,阳性淋巴结平均1.5个,淋巴结密度为17.6%。共随访3~36个月,2例死于远处转移,1例盆腔淋巴结复发,其余存活。结论膀胱肿瘤全切或部分切除应行常规的盆腔淋巴结清扫,盆腔淋巴结清扫对肿瘤的分期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