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探讨Hb、尿蛋白、白蛋白水平对子痫前期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101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57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44例,另择同期到本院产检且年龄匹配的60名健康孕妇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Hb、尿蛋白、白蛋白水平;分析子痫前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研究对象年龄、孕周、孕产史、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研究对象孕前BMI、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前BMI、血压>轻度子痫前期组>健康对照组(均P<0.05)。3组研究对象孕前Hb、尿蛋白阳性率、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前Hb、尿蛋白阳性率>轻度子痫前期组>健康对照组(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前白蛋白水平<轻度子痫前期组<健康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b、尿蛋白阳性、低白蛋白水平均是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12.
MRI对侵犯宫体的宫颈癌放疗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在采用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痛患者中,随着期别的增加,发生宫体浸润概率也增加,放疗后部分患者出现宫腔内复发.本研究通过MRI检查筛选出宫体侵犯患者行宫腔加量放疗,探讨其在宫体侵犯的子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5月-2006年10月,选取本科共56例无法手术的并经MRI检查发现宫腔内侵犯的局部晚期宫颈痛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A组(宫腔加量组)和B组(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每周顺铂40 mg/m2同步化疗.随访至2009年10月20日.结果:A组中位无复发及进展生存时间为31个月(95%CI:25.7~36.3个月),B组为22.3个月(95%CI:11.9~32.7个月,P=0.040);截争随访时间,A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5.7%和64.3%,B组分别为:100.0%、75.0%和6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Ⅰ/Ⅱ级胃肠道反应方面,A组明显高于B组(X2=5.853,P=0.016),但在Ⅲ/Ⅳ级胃肠道反应(X2=0.22,P=0.639)及生殖泌尿道反应(X2=0.000,P=1.000)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患者通过MRI确定宫体侵犯行寓腔加量放疗疗效尚可,且不良反应能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尿垫实验阳性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排尿评分、尿失禁问卷调查表(ICI-Q-SF)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的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尿垫实验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尿垫实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排尿评分及盆底肌肉肌电位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观察组排尿评分及盆底肌肉肌电位值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效果显著,能减少尿失禁发生次数,增强盆底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14.
俞秋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49-151
目的 观察宫缩剂治疗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高危因素剖宫产252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132)和对照组(n=120),观察组剖宫产术后除常规治疗外,提前给予卡前列素和缩宫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外仅用缩宫素.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时及产后72 h常规凝血指标,并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总出血量及第三产程时间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产妇中总出血量≥1000 mL有25例,其中对照组14例(56.0%),观察组11例(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按产妇高危因素分类,巨大儿10例(40.0%),双胎9例(36.0%),前置胎盘6例(24.0%),所有产妇无子宫切除病例.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有22例(18.3%);观察组有17例(12.9%).结论 卡前列素和缩宫素联合用药可以减少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和副反应发生率,并缩短第三产程时间,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