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74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40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408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44篇
  1篇
中国医学   127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8 毫秒
71.
目的:探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在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早期应用疗效、CRRT应用时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40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以及CRRT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心脏术后AKI患者经CRRT治疗以后存活29例,死亡11例。存活组CRRT开始距入ICU时间12.3±4.6h小于死亡组25.3±5.0h(P<0.05),存活组CRRT持续时间85.8±36.2h大于死亡组48.6±38.2h(P<0.05),存活组AKI分期1期患者所占比例89.6%明显高于死亡组45.4%(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均下降(P<0.05),循环功能指标均改善(P<0.05),且治疗72小时后存活组中心静脉压10.4±1.9 mmHg较治疗前16.3±3.2 mmHg明显下降,平均动脉压80±9.0 mmHg较治疗前63±6.7 mmHg明显升高(P<0.01)。结论:CRRT治疗是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后早期应用能改善患者的循环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2.
电刺激小脑顶核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十年来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 ,电刺激小脑顶核 (cerebellarfastigialnucleuselectricalstimulation ,FNS)可产生广泛的神经保护作用 ,并引出了“条件性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 (conditionedcentralneurogenicneu roprotection ,CCNN)”的概念 ,即高等动物机体内固有的一种自身保护机制 ,受内外环境刺激后被激活 ,通过一系列神经反射 ,使大脑对缺血、缺氧等伤害性刺激的耐受性增高 ,并可持续一段时间。国内外学者借助于经典的神经生理学…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索用前脑缺血法建立老龄大鼠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10/12在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①取192只健康老龄Wistar大鼠(24月龄),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缺血20,30,40min组各60只,根据取材时间后3组又随机分为术后1,3,5d组3个时相点,每时相点20只。②对照组不干预;假手术组麻醉后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颈总动脉;其他3组通过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致大鼠前脑急性缺血(夹闭时间分别为20,30和40min),建立老龄大鼠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③观察术后大鼠的症状和生命体征,计算死亡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在术后1,3,5d时相点,将各组未死亡的大鼠全麻后采集颈动脉血,检测血气、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采血后处死动物,观察大鼠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在1d时间点检测。结果:14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死亡率:缺血40min组高于缺血20,30min组(45%,15%,23%,P〈0.05)。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缺血20min组低于缺血30,40min组(15%,23%.45%,P〈0.05);在缺血30,40min组,术后1d高于术后5d(56%比20%;64%比17%;P〈0.05)。③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肺、肝、肾、心脏功能有不同程度损伤,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表现为动脉氧分压下降,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总胆红素、肌酐升高;在缺血30和20min组内,术后1,5d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前脑缺血30min再灌注1d老龄大鼠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在西医诊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针灸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颅脑外伤合并外伤性动眼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血管扩张药、营养神经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常加用高压氧联合针灸治疗,治疗2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诊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针灸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损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四种不同的多模式镇痛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术后予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术中关节周围浸润镇痛(LIA)+持续冰疗(CCT)镇痛;B组:术后予CFNB+LIA;C组:术后予CFNB+CCT;D组:术后仅予CFNB。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72 h静息时及术后24、48、72 h活动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术后6、12、24、48、72 h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以及术后22013年3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术后予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术中关节周围浸润镇痛(LIA)+持续冰疗(CCT)镇痛;B组:术后予CFNB+LIA;C组:术后予CFNB+CCT;D组:术后仅予CFNB。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72 h静息时及术后24、48、72 h活动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术后6、12、24、48、72 h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以及术后27 d时患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度;监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及伤口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 h,A、B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72 h,四组静息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48、72 h,A、B组活动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7 d时患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度;监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及伤口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 h,A、B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72 h,四组静息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48、72 h,A、B组活动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5 d,A组、B组的主动活动度均>C组、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65 d,A组、B组的主动活动度均>C组、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67 d四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7 d四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d,A、B组被动活动度>C、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54 d,A、B组被动活动度>C、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57 d四组被动活动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四组不良反应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局部浸润镇痛效果良好,有利于TKA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其疗效与CFNB+LIA+CCT无统计学差异,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6.
目的构建单纯LIM蛋白3(LMO3)的逆转录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重组载体pLXSN-LMO3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脂质体法转染到pA317包装细胞,G418筛选稳定的病毒产生细胞株。重组逆转录病毒体外感染NIH/3T3,并对其进行病毒滴度检测,NIH/3T3细胞分为3组:以pLXSN-LMO3转染为实验组,以pLXSN转染为阴性对照组,正常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组化染色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鉴定NIH/3T3细胞中LMO3的表达。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LMO3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正确,其病毒滴度平均可达4.04×106cfu/ml,各组NIH/3T3细胞免疫荧光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均有LMO3蛋白表达,其中实验组高表达LMO3,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LMO3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并能在NIH/3T3细胞中高表达LMO3蛋白,为下一步开展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修复诊疗过程中心理干预对初次佩戴复杂活动义齿的更年期妇女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次进行复杂活动义齿修复的更年期妇女98例,随机选取49例为试验组,修复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其余49例为对照组,常规修复。修复后1个月和3个月后分别调查患者对义齿美观、语音、咀嚼、固位效果和舒适性的满意度,并比较2组修复后的调改次数。结果修复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患者对义齿语音、咀嚼效果和舒适性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调改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更年期妇女初次行复杂活动义齿修复时,根据其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其对义齿的适应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甘草锌颗粒治疗湿疹临床应用。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门诊治疗湿疹患者326例,随机分为甘草锌组170例,对照组156例;治疗第7、15、30d依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甘草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说明疗效确切,在治疗各型湿疹中应加以锌制剂,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药物疗效,控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与普通鼻饲对老年吸入性肺炎的预后影响。方法对65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营养方式分为2组:肠内营养组和普通鼻饲组,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态、治愈率以及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营养状态改善、治愈率以及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均优于普通鼻饲组。结论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老年吸入性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80.
影响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后视力改善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  佘春华  李文良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9):1100-1103
目的:鞍结节脑膜瘤常会因为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丧失,手术治疗最重要目的是为了改善视力.视力恢复的程度也是衡量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重点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影响视力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近10年来手术治疗的51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例,这些患者均接受经翼点入路或经额下入路手术治疗。其中41例(80.4%)患者就诊时有视力障碍症状,男17例,女24例,平均42.4岁。症状中位持续时间为11个月。单眼视力障碍25例,双眼视力障碍16例,2例只有视野的缩小。通过MRI测量肿瘤的直径为0.6~5.4cm.无和轻度瘤周水肿26例,严重瘤周水肿15例。结果:手术全切率为80.4%。术前有视力障碍的术后30例(73.2%)改善,2例(4.9%)加重,9例(22%)无变化。术后其他并发症包括:尿崩症8例(均为术后一过性,术后1周内缓解)。垂体功能低下2例,癫痫2例,下丘脑功能障碍1例,颅内感染1例。随访6~60个月。结论:标准的显微外科开颅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暴露充分,肿瘤全切率高且并发症少。分析发现以下因素不利于术后视力功能的改善:患者年龄大于60岁;视神经功能障碍超过1年;视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瘤周水肿明显;肿瘤与脑组织间缺少明确的蛛网膜层面;肿瘤未能全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