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探究miR-92a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对宫颈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行手术切除的5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体外培养的细胞株包括正常人宫颈上皮HCvEpC细胞及宫颈癌细胞系Me 180、Caski、C-33A、Hela。qRT-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miR-92a、NF-κB mRNA的表达;分析miR-92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靶基因预测、双荧光素酶验证miR-92a对NF-κB的靶向调控作用;Pearson检验分析宫颈癌组织中miR-92a与NF-κB mRNA的相关性;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miR-NC组、miR-92a组、miR-92a inhibitor组、miR-92a inhibitor+pcDNA-NC组和miR-92a inhibitor+NF-κB组,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分别转染相应的质粒;MTT法、CCK-8、Transwell小室实验、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 blot分析各组细胞中NF-κB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miR-92a和NF-κB mRNA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miR-92a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miR-92a靶向促进NF-κB表达;宫颈癌组织中miR-92a与NF-κB mRNA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对照组和miR-NC组相比,miR-92a组细胞OD值、单克隆形成数目、细胞侵袭数目、划痕愈合率、停留在S期的比例明显增加,NF-κB、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停留在G0/G1期的比例、E-cadherin、α-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miR-92a inhibitor组获得与上述相反的结果(P<0.05);与miR-92a inhibitor+pcDNA-NC组相比,miR-92a inhibitor+NF-κB组细胞OD值、单克隆形成数目、细胞侵袭数目、划痕愈合率、停留在S期的比例明显增加,NF-κB、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停留在G0/G1期的比例、E-cadherin、α-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miR-92a可靶向促进NF-κB表达,增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EMT,促进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凋亡,从而降低宫颈癌细胞的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为肿瘤的临床个体采化用药和耐药逆转措施的选择提供直接依据,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就ERCC1在恶性肿瘤中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基因,研究已经发现该因子与恶性肿瘤的发病相关,而且与肿瘤的多药耐药、治疗疗效的预测以及治疗预后的判定关系密切.因此进一步深入阐释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肿瘤的临床个体化用药和耐药逆转措施的选择提供直接的依据,从而可能对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带来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模式.[结论]ERCC1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治疗、耐药及预后密切相关,有必要深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所代表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51例NSCLC、21例癌旁和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PKCα的表达,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PKCα在NSCLC、癌旁和良性肺病变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4.5%(38/51)、42.9%(9/21)和45.5%(5/11),三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9),肿瘤组阳性率要高于癌旁组织(P=0.010)。PKCα蛋白表达与各临床参数间均无明确相关性(P>0.05)。Kanplan Meier法提示不同表达状态的PKCα生存曲线和复发转移曲线没有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临床分期和复发转移状态为影响生存的因素,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2.600和0.211。结论PKCα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尚不能支持PKCα作为判断肿瘤预后和复发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84.
国外白内障手术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外白内障手术的进展很大,特别是在手术时机、术式选择、术前检查、术前准备、角巩膜缘切口的位置和形式、白内障摘出的方法、人工晶体的适应证和安放位置、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都有较新的认识和较大的发展。一、手术时机 (一)先天性白内障在出生后2个月内进行手术,视功能恢复最佳。生后4个月手术,视力和智力的发育相应地迟钝。半岁时手术,视力很差,并可能产生摆动性眼球震颤。不完全性先天性白内障视力低于  相似文献   
85.
倒睫手术,要恢复睫毛回到正常位置,应将倒睫逆转多少角度?至今未见数据可查。今利用现有眼科参考值,运用函数进行计算、得出了准确的结果:上倒睫手术,应将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我们作内眼手术的球后麻醉将已往从眶下缘中外1/3交界处进针改为从外眥角皮肤下缘进针由眶骨壁外侧角至眶上裂前端进行球后麻醉,颇感麻醉效果满意且,安全可靠,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7.
提高肿瘤学临床教学质量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切实提高医学本科生在肿瘤科实习期间的临床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并结合肿瘤科的专科特色,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启发式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分析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在小鼠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肺发育相关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Foxp3在肺发育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根据小鼠肺发育的进程,选取胎鼠及新生鼠分为6组,分别于孕17.5 d及出生后1、4、7、14、21 d留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1含量并观察肺微血管密度。qRT-PCR检测Foxp3及肺表面活性蛋白C(surfactant protein C,SP-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1)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oxp3及SP-C、VEGF-A、Ang-1蛋白表达。结果:肺组织内Foxp3 mRNA在孕17.5 d小管期表达最高,后呈现不断减少趋势。SP-C mRNA在小鼠出生后1 d表达最高,随后逐渐减弱,直至肺泡化晚期。VEGF-A、Ang-1 mRNA在孕17.5 d表达最高,之后呈现不断减少趋势,最终趋于稳定。Fox...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恩度腹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合并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卵巢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共46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3例给予TP方案双路化疗联合恩度腹腔灌注,对照组给予TP方案双路化疗,并采用ELISA法对治疗前后腹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客观有效率(RR)为82.6%vs 52.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治疗后腹水VEG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VEGF检测治疗前后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恩度腹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合并恶性腹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徐姝玫  严沁  李帅  黎露蔚  何朗 《西部医学》2023,35(8):1122-1128
探索在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内顺铂(DD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S)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LLC)的抗肿瘤治疗效果。方法 将30只SPF级LLC小鼠随机分为NS组、rh-ES组、DDP组、rh-ES+DDP (d1~3)组、rh-ES+DDP (d4~6)组、rh-ES+DDP(d7~9)组。NS组小鼠在第1至9天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d);rh-ES组小鼠在第1至9天予以腹腔注射rh-ES(5 mg·kg-1·d-1);DDP组小鼠在第1至9天予以腹腔注射顺铂(2 mg·kg-1·d-1);rh-ES+DDP(d1~3)、rh-ES+DDP(d 4~6)、rh-ES+DDP(d 7~9)组小鼠均分别在第1至9天予以腹腔注射rh-ES(5 mg·kg-1·d-1),并分别于对应时间段腹腔注射顺铂(2 mg〖DK〗·kg-1·d-1)。记录6组LLC生长情况,通过病理免疫组化(IHC)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和DNp73α的情况。结果 与NS、rh-ES、DDP组相比,rh-ES+DDP组,肿瘤体积增加速度缓慢,VEGF、DNp73α表达率明显降低,MVD值显著降低,尤其在rh-ES+DDP(d 4~6)组肿瘤生成体积最小(P<0.05),VEGF、DNp73α表达率最低(P<0.05),MVD值最低(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治疗对LLC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