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8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74篇
内科学   257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1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41篇
综合类   959篇
预防医学   431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456篇
  2篇
中国医学   354篇
肿瘤学   20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文胜张强  文学奎 《医学信息》2007,20(12):1066-106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胃左静脉组织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比值的变化及其与胃左静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放射免疫法和硝酸酶还原法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胃左静脉组织中ET-1和NO含量,术中测定胃左静脉压力,比较两组ET-1/NO比值的变化,并对ET-1/NO比值与胃左静脉压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门脉高压症患者胃左静脉组织中ET-1/N0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ET-1/N0比值与胃左静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存在ET-1和NO失衡,ET-1产生相对过多,可能是门脉高压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ET-1/N0比值与胃左静脉压力相关,可以用来间接反映门静脉压的高低,从而对预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探讨骨髓细胞凋亡和MDS患者无效造血的分子机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PCR ELISA法测定骨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Fas和Bcl 2表达水平。结果 :初发各亚型MDS患者的血清TNF 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 ,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或基质细胞分泌TNF 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L 1α和G CSF升高者分别为10 7% (3/ 2 8)例和 5 3 6 % (15 / 2 8)。MDS患者血清IL 8和IL 6高于正常对照组 ,各亚型之间无明显差别。在MDS向恶性克隆演变的过程 ,端粒酶活性水平随着恶性演变而逐渐升高。随着MDS患者恶性类型的演变 ,Fas基因表达逐渐降低 ,Bcl 2表达则逐渐升高。负性造血因子TNF α升高和抗凋亡Bcl 2的消长与MDS骨髓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3.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是新型基因工程抗体 ,在疾病诊断、治疗上有巨大临床应用潜力。目前已有较多各种双特异性单链抗体成功构建的报道。本文对其概念、制作方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4.
目的 EB病毒BHRF1基因克隆,其表达产物抑制CHO细胞凋亡功能的研究。方法 以B95-8细胞株EBV DNA为模板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BHRF1基因,用目的基因内的两个单酶切点BamHⅠ、BglⅠ进行酶切鉴定。用引物上所引入的两个酶切位点NcoⅠ、SclⅠ酶切目的基因后定向连接到pBV221载体上,转入宿主菌DH5α经质粒抽提,单、双酶切鉴定,从所获克隆中筛选重组质粒克隆。温控诱导  相似文献   
65.
创新思维对肾移植模型制作教学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肾移植模型是研究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治疗措施以及诱导免疫耐受的重要平台,但其制作复杂,在传统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改进了教学方式,建立了多项新技术,显著提高了以显微外科技术为基础的大鼠肾移植模型制作的教学效率与质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难题1.1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制作特点以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该模型制作主要依赖显微外科技术,教学中,从解剖结构、手术器械到手术操作的突出特点是“精细、微小”,也是教学的难点。传统教学主要依靠文字教材以及部分挂…  相似文献   
66.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新认识的淋巴瘤,国内尚未见报道。我室在外检中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右颈部包块进行性增大13个月入院。1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颈部有一蚕豆大之肿物,渐长大,病人无发热,一般情况尚好。查:右颈肿块6枚,最大的为7×7×4cm。包块质坚实,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基于多普勒超声及Fibroscan构建的肝纤维化无创评分系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的300例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肝纤维化组(172例)和非肝纤维化组(1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Fibroscan硬度值(LSM值),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确定肝纤维化影响因素。根据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因素的标准化回归系数β得到相应的评分赋值,构成肝纤维化无创评分系统。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评分系统诊断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确定最佳临界值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为进一步验证该评分系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另选行肝穿刺活检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肝纤维化组中男性、肝被膜欠光滑、肝实质回声不均匀、肝内光点增粗、肝静脉清晰度较差的占比均明显高于非肝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9,χ2=12.105,χ2=7.792,χ2=9.383,χ2=7.053;P<0.05);脾长径、脾厚度、脾脏面积、胆囊壁厚度、肝固有动脉峰值血流速度(HAVmax)、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峰值流速的比值(A/P)、肝脏硬度值(LSM)均明显高于非肝纤维化组,门静脉峰值血流速度(PVVmax)、脾静脉峰值血流速度(SVVmax)、肝脏循环指数(HCI)明显低于非肝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6,t=2.228,t=2.364,t=5.970,t=2.864,t=6.083,t=10.268,t=2.925,t=5.749,t=2.20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患者性别、肝被膜光滑程度、肝实质回声、肝内光点增粗、肝静脉清晰度、胆囊壁厚度、HCI、A/P以及LSM值是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影响因素的标准化回归系数β得到对应评分赋值,最终该评分系统的总分为0~12分,其中0~7分为低危,8~9分为中危,10~12分为高危。以患者总评分为自变量、肝纤维化情况为因变量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95%CI:0.835~0.989),最佳临界值为10分,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46%和81.05%。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基于评分系统的诊断结果与肝穿刺结果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762)。结论: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和FibroScan所构建的肝纤维化无创评分系统可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及抗纤维化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8.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重症监护时最常见的情况,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血动力学改变,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即往的研究表明缺氧和心动过缓可引起急性脑灌注血量的改变,这种改变具有潜在加重原有损伤或诱导新的脑损伤作用,由于这种原因的存在,早期干预是避免脑功能进一步损害的重要举措。减少呼吸暂停所致的缺氧和心动过缓的措施包括有甲基黄嘌呤及改变小儿体位等,而调整体位是否有效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采用抬高头部,保持  相似文献   
69.
胰腺结石诊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究陪检在胸痛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江苏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0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患者就诊时是否有专人陪检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实验组由医务人员陪检,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对照组患者依据临床医师的指示自行完成各项检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TIMI评分进行评价。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差异,评价陪检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110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例,女性57例,年龄范围49~80岁,平均年龄(62±6.10)岁。实验组(陪检组)56例,对照组(无陪检组)54例。两组人群平均年龄t=-0.323,P=0.747,性别统计学检验x2=1.295,P=0.255。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TIMI评分两组统计学检验t=1.513,P=0.134。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数量5例次(8.92%)明显低于对照组16例次(29.6%),统计学检验x2=7.62,P=0.006(P<0.05);患者满意实验组94.64%,对照组81.48%,两组统计学检验x2=4.57,P=0.033(P<0.05)。结论 陪检在胸痛患者诊疗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